导语:根据17年财报数据显示:隆基全年硅片销量11.26亿片,中环销量12.4亿片,隆基全年硅片销售额57.53亿元,中环全年硅片销售额60.64亿元,隆基较中环12.4亿片少1.14亿片,销售额少3.11亿元;中环单晶硅片销售量较2016年增加63%,隆基销量较上年增加14%;实际上中环在2017年已经成为单晶硅片出货和营收的NO.1,从增加63%的比例可以看出中环通过一年时间单晶硅片领域的发力,已经超过了隆基,并且在2018年的扩产计划中,中环扩产15GW也是单晶硅片领域里扩产增量NO.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单晶硅片企业出货量猛增同时,单晶硅片企业相继发布了扩产计划。面对目前的情况。对于下游产业布局中单多晶将如何选择?
单多晶全面开战产业链抉择单多晶后市方向
今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单晶与多晶的全面开战了,过去单晶产品受限于产能和生产技术,一直只能被视为高端产品,而不是主流产品,但随着2015年开始金刚线切以及连续拉晶的产业化,单晶硅片的成本快速下降,更重要的是PERC技术在单晶电池的适用性远高于多晶,使得单晶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已然不输多晶;于是2016年,中环与隆基两大单晶龙头不约而同的发布了令人咋舌的扩产目标,2017年与2018年连两年的产能翻倍计划,一方面带动单晶硅片产能从原本硅片环节中仅有18%的占比,一下子拉升到47%,然而另一方面高速的扩张也造成了硅片环节的严重过剩,过剩的产能带来了竞争,然而由于从硅料到组件,单多晶产品之间的异质化越来越明显,这次扩产所引发的不仅仅只是单多晶硅片之间的战争,更是整个供应链选边站的关键时刻。
高效单晶产品逐步“攻城掠寨”快速抢占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路线的选择关乎到是否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而技术路线的适用性除了跟研发是否到位有关以外,最重要的是能否切中终端市场需求。2016年开始在领跑者的助益下,终端市场对功率的要求突然快速上升,不仅仅是领跑者项目,也包括了大量的项目要求比照领跑者要求,根据研究,2017年领跑者直接与间接带动的高效需求占了国内需求的14%,使得中国一举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效市场,且2018年在领跑者扩张的情况下,预期将更进一步提升至24%,再加上非领跑者带动的部份,预期国内的高效产品渗透率将达到28%。另一方面,欧美日等海外市场因为屋顶市场成熟,且高物价所造成劳力、渠道等BOS成本亦较高,于是在自然的市场竞争中同样倾向于使用高效产品,2017年欧美日对高效产品的需求占比达到19%,2018年随着生产成本持续降低、扩产导致的价格竞争加剧,预期渗透率将达到30%,且其中不乏大型地面电站的应用,比如在美国加州的哈昆巴(Jacumba,28.4MW)项目以及在阿联酋的的阿布扎比之光(NoorAbuDhabi,1.17GW)项目,就全部采用单晶PERC组件。
与其考虑是选单晶还是多晶?不如先看单多晶所构建的“产业生态”
不论国内或是海外,高效产品的应用需求比例快速提升,然而是否企业就该全都转向单晶,多晶就此一厥不振呢?多晶阵营有着成本低与初始投资低的两大优势,且供货来源广,资源较全;另一方面单晶则在效率和技术路线进展上明显领先,且过去落后于多晶的性价比也随着单晶硅片成本下降,以及PERC、双面等技术在单晶的应用速度更快,而达到与多晶相同,甚至反超的状况。从企业进展的角度来看,单晶与多晶究竟该如何选择?到底该投入哪种技术?我们认为企业最需考虑的应是单多晶所构建的“产业生态”。
以单多晶来说,产业生态无庸至疑的掌握在上游手上,尤其是硅片;由于整个下游从硅片环节开始,之后的制程设备对单多晶的弹性都很高,电池片的单多晶互换只需要简单的制绒替换,切片跟组件更是仅有工艺参数调整,设备完全相同;但是往上游看的话,单晶用硅料比多晶用的硅料工艺门槛高很多,而长晶的拉棒和铸锭环节单多晶设备更是完全不相容,于是为了确保下游对自身的需求,最不具单多晶弹性的长晶环节特别需要带动单晶或多晶的风向,创造行界趋势,这也就是为甚么单多晶的竞争总是围绕在中环、协鑫、隆基这三间主要的硅片企业上。而这三间硅片企业在产业生态上的优势还是有些差异。
一般来说,产业生态需要从供货稳定性、市场一致性、与技术路线支持这三个方向来建立,供货稳定性让下游企业不至于在能赚钱的需求高峰时断粮,也不会因此而蒙受主要原料价格的波动;市场一致性指的是供货方不能背离下游的市场趋势,在市况不好时价格独高,将大量利润掌握自己手上;技术路线支持则是要能提供下游对于未来的展望,以及实质的共同研发,一起把饼作大。过去三间硅片龙头企业在这三个方向各有偏向,协鑫稳定性高、中环注重技术路线支持、而隆基则在三者取得平衡,但随着企业战略和布局方向发展,三者的产业生态都产生了变化。
三大巨头力保供货稳定的同时财报显示中环对外供货比例接近100%
过去由于产能较小,单晶的供货稳定性特别为人垢病,尤其是2017年630以前,只要需求爆发单晶硅片的供货就会不足,因而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电池制造商在其中摇摆不定,时而因为高效需求转往单晶,又时而因为买不到单晶硅片而转回多晶,但随着2017-2018年中环与隆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产,两年期间产能分别增加了370%与250%,整体产业的单晶产能也从2016年原本多晶的一半不到,到2018年的近乎一样,并预期在2019年将反超多晶产能因此单晶的供货稳定性得以在2019年提升。不过供货稳定性除了产能以外还需要关注的是对外供货量,隆基虽然坐拥全球第一大的单晶硅片产能,但由于自身战略关系,根据财报显示自用比例高达49%,且由于自身战略关系,在需求高涨或检修等产能受限时,单晶硅片会优先给内部供应,导致对外供应量其实并不稳定,而最新财报显示反而中环对外供货比例接近100%,即使是合资的东方环晟也仅占10%,也因此在隆基与中环纷纷扩产至相同水平之后,其实中环的供货水平更高且稳定,也更容易构筑信任的客户关系。
在市场一致性方面则因为变化较快,比较没有定性,但一般来说中环因为是国企背景,更多的任务是在支持产业,因此定价比较多的是随行就市;协鑫在调价方面一向极具弹性,不会限定一月一调,完全跟随市场供需与自有库存水平变化;隆基在过去因为较没有供货压力,所以价格常偏离市场接受范围,但随着产能扩大,今年也开始作出较多的让利,以巩固下游的信任感。因此可以说过去因为供货局限性,龙头厂的议价能力的确比较高,但随着产能扩张与单多晶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已经没有人敢偏离市场需求,即使成本上升也必须适应市场竞争的价格。
单多晶技术路线各有突破但现有技术单晶技术路线能见度更远
最后在技术路线的支持上,其实三家龙头厂都有致力于自身路线的开发与合作,中环与韩华Qcell合作开发的薄片化技术是目前业界最领先,且下一世代的N型硅片供货量也是全球最高;隆基在自己乐叶所发展的单晶PERC与双面技术都是目前业界成本最低,且效率名列前茅;协鑫与阿特斯合作黑硅技术,已经是目前业界供货量最高的黑硅片供应商;且三者作为龙头也纷纷给出单晶与多晶接下来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是碍于先天的发展状况,单晶的路线目前发展的更为迅速,能见度也比较远,多晶受限于PERC发展不佳,双面的性价比也会不若单晶,必须要在组件技术步步领先才有和单晶竞争的机会。
综合来说,过去单晶在产业生态系为人垢病的要素随着产能的扩张已经快速改善,加上在技术发展可靠性比较高,因此整体来看单晶的产业生态系依然是相对领先的;单晶两大龙头虽然在产业生态的布局不全相同,隆基甚至因内部自制率高而有与下游竞争的疑虑,但随着产能扩产完备,竞争加剧,对外供货量也可以变得充足,且中环基于扶持产业的国家任务,对下游企业的态度更趋近于一起扩大市场,因此单晶的产业生态发展依然可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