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土壤污染治理遇“拦路虎” 创新机制政策是关键

   日期:2018-06-12     来源:央广网    浏览:5583    评论:0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我国首次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出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并不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依然让人担忧。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我们努力了好多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示范修复区,修复土壤每亩就要投入6万多元,一个村庄的土壤治理往往要花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地方财政颇有压力。曾有社会力量试图加入其中,想从“垃圾堆里淘金”,但最终也因为投入太多,损失严重而无奈退出。

不仅如此,修复后的土壤肥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农民对此心中也有很多顾虑,首先,大家害怕这样的土地种出的粮食质量不好,卖不出好价钱;同时,修复土壤需要休耕,这也给村民的收入带来影响。

土壤问题该如何解决?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法稳表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修复土壤的过程中,财政应该给予农民足够的补贴,让他们在休耕的时候也能保障生活条件不下降。不过,对于修复土壤成本较高的问题,于法稳坦言,这还需要做进一步技术的探索。

于法稳:一亩地投入很多钱,那么产生的效益能不能弥补成本?短期内肯定是不可以的,但是,从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讲,可能要比单纯考虑经济成本要划算的多。当然,从长期来讲,还是要财政支持恢复土壤,这是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据我所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企业,他们在土壤修复方面有非常好的技术和模式,该如何发挥这些技术模式,大范围应用,他们的技术模式所要投入的成本可能比目前使用的技术成本要低很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组织专家,对这些企业探索出的好的技术进行论证。如果效果确实非常好,那么政府也可以进行推广,作为土壤污染治理的一个选择。

确实,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在国际上起步较晚。不过,近10年来,一些先试先行的修复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部分地区的农用地也重新有了绿意。但是,土壤污染治理“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标呢?这样的困惑仍然萦绕在很多人的脑子里。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有土壤污染防控的标准,有土壤污染的判定标准,有修复治理的技术标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治理到什么程度即为达标的标准。在土壤污染修复的实践中,多是由甲方建设单位委托专家进行评审,根据污染状况和修复后的不同用途评定一个健康风险安全系数,倒推出具体的土壤污染极限值。

不过,这样的推算真的准确吗?土壤修复的标准值到底应该如何确定呢?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法稳认为,土壤修复的标准确实存在缺失,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出相关政策加以明确。同时,各地政府应该对土地修复后种植出的农产品进行及时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公布给社会,让大家种的放心,吃的安心。

于法稳:农业的生产各种标准都有缺失,土壤究竟治理到什么水平对农产品质量是没有影响的?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技术,土壤改良一定是毫无疑问的,在修复后的土壤上种出的庄稼,质量一定会提高,这是丝毫不用怀疑的。

各地政府在治理完之后,一定要对土壤的土质和质量及时进行质量鉴定,取得的显著成效要及时公开。我认为政府方面应该给农民很明确的信息,比如土壤要改善多少,土壤通过修复后,农产品能获得什么样的提高。
 
标签: 土壤污染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