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半岁野生大熊猫或被山洪卷走导致溺亡

   日期:2018-07-06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969    评论:0    
日前,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不幸溺亡大熊猫幼崽。据鉴定,仅半岁左右的该雌性大熊猫,溺亡时胃里除了已经消化的竹叶,还有未能消化的母奶,更令人无限唏嘘。当地自然环境如何,为何会发生此次溺亡?5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大熊猫保护部门、环境生态及山地灾害专家。

连日来四川持续遭受强降雨天气过程。7月3日,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管护人员张学良沿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小河子沟区域进行巡查时,在河中央石滩上发现了已经死亡的大熊猫幼崽,该尸骸随后被送往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据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发布的报告,该大熊猫幼崽体重14.25公斤,头部有2处皮下出血,下颌出血,肺部有大量气泡,诊断为溺水死亡;判断可能因2日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该大熊猫幼崽不慎落水溺亡,后随洪水冲至河岸浅滩处被发现。

“这是我工作20多年首次出现野生大熊猫溺亡的情况,非常罕见。”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谢凯说,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接壤地带,总面积317.9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保护动物。“据2015年的第四次全国大熊猫普查,该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26只。此次溺亡大熊猫幼崽不在此前统计之列,从侧面说明大熊猫种群正在保护区内繁衍。”

此次导致大熊猫溺亡的“元凶”——山洪暴发,是否与保护区自然环境变化有关?

“当地总体植被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良好。”此前曾前往黑水河保护区内,开展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生态调查的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罗鹏说,该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可食性竹源和适当的海拔高度、适宜的温湿度等其他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大熊猫的生长、繁育和栖息。“但由于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山区,该保护区又属于邛崃山区复地,各类支流较多,因暴雨导致的支流山洪暴发,夏季时在当地时常发生。”他强调,丰富的植被资源并不能杜绝暴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是突发情况,但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野生动物对自然灾害敏感性强且行动迅速,近年不仅是大熊猫,其它国家级保护动物溺亡的情况也较少见。那么此次大熊猫幼崽为何没有成功避险?

“山洪、泥石流灾害往往都在类似小河子沟的小流域中暴发,而且山洪与洪水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突然性特别强。”长期关注山地自然灾害的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总工程师游勇研究员说,暴雨引起的小流域山洪暴发时,往往20分钟至30分钟就能达到顶峰,水位会根据不同地形快速上涨2米至3米甚至更多。

“几乎转眼间,山洪的‘龙头’就会夹杂着上游的石块、泥沙或树木呼啸而至,时速能达到每秒7米至8米,冲击力非常强,几乎躲无可躲。而根据我们的监测记录,此类山洪暴发水流最高时速甚至能达到每秒10米。虽然当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这只熊猫幼崽可能在河边喝水或玩耍时,突遇山洪,在犹豫之间就被卷走。”游勇说。

“大熊猫真正的家在野外。”相关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大熊猫溺亡令人痛惜,但野生种群生活在野外,不可避免面临自然界各种因素威胁。也只有在野外状态下,大熊猫才能不断进行繁衍进化,不断适应自然。

目前,成都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已通报提醒在山区作业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加强巡护监测及时掌握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野生动物栖息状况变化。对于这只死亡的大熊猫,将在查清死亡原因后,进行尸体解剖供科学研究,其皮毛将做成标本供宣传教育。

在2017年完成全球首只大熊猫塑化标本制作的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吴军表示,如果大熊猫保护相关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有对本次不幸逝世的熊猫幼仔进行塑化标本制作的需要,生命奥秘博物馆将全力提供技术支持。(盛 利) 
 
标签: 野生大熊猫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