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以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将成为开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动力。而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助推下,资源回收行业产业链也正从松散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型、效益型方向转变。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再生资源战略地位日益上升。资源通常是越来越稀缺的,而再生资源是少数仍在不断增长的资源之一。作为循环经济体系的末端环节,再生资源产业可以说是决定循环经济能否完成闭环周转的关键环节。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回收点、分拣中心和集散交易中心为主的“三位一体”回收链条。
由于主要品种再生资源价格持续下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产值和利润持续走低,整个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始终呈疲软状态。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行业标准和行业规划缺失是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乱散小”的行业特征,也决定了企业供求的困难,不通畅的供求遏制了企业运作,难以形成运作良好的供应链。一方面,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没有市场准入门槛,导致行业先天不足。
利好消息是,宏观调控正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不仅被列入十三五规划中,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设立为重点推进的核心工作之一。2017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循环经济”。2018年初,中央深改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实施方案,提出大幅减少固废进口种类和数量。
上述政策的转变将促进行业企业把目光聚焦国内废弃资源,有利于提高国内回收利用率,间接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随着新环保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正式施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面临的环保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措施有利于鼓励企业在环保装备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硬币的另一面是,经营成本压力增大,为行业兼并购和全国扩张提供了大量机遇。
回收量和回收值扭转了近几年连续下滑的趋势,实现双增长,标志着再生资源行业开始进入初春。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达9万多家,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200万人。另据规划,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从品类来看,废钢、废有色金属产值规模大,在产能置换、回收率提升等政策、报废周期到来以及大宗商品上升等驱动下仍具有增长潜力。
保守估计,到“十三五”末期,再生资源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左右。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开始关注并进入这个行业。随着再生资源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尽管目前再生资源回收业尚未能摸索到合适的路径,但是,许多企业仍然“在路上”。
而这就要求再生资源行业需要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和整合,综合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工具。以葛洲坝、格力电器、格林美、启迪桑德等为首的龙头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再生资源深加工业务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券商预测,龙头企业在整合上下游渠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已经展现出较强的实力,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健康化,领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