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融资贵,如果要去做分析解析型报道,此前已是连篇累牍。我们选择一种接地气的方式,穿行于城市地铁里、乡下的工业区的小路上以及创业园的楼宇间,通过实地的走访,寻找银行、小微企业“彼此”的背后故事,用真实、详实的企业个案,说明普惠金融的践行对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改变。
坐落于松江新城区的上海展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此行的第一站。这是一家典型的环保企业,规模不大,却在政策东风下得以迅速扩张。其创始人是几个毕业于环保工程专业的“专业者”,对于环保行业和公司前景,他们信心满满,野心勃勃。
不过,梦想和现实终是有差距的,和多数中小微企业一样,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年轻的创业者。“想要找钱,却不知去哪里才能找到合适的钱”。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最终成为普惠金融的受益者。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使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强调,未来银行业要继续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重点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以及脱贫攻坚方面的融资。本报推出“普罗金服 普惠大众”栏目,实地走访小微企业,对建设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切实助力实体经济的经验进行报道,希望为更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海展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恒环保”),是一家从事大气、水治理的环保工程公司。在政策的扶持下,随着国家倡导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环保市场日渐繁荣,展恒环保也乘着这股东风,业务得到迅速发展,近三年来的营收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在这过程中,展恒环保对资金的需求也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传统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公司需求,建行的“小微快贷”更符合展恒环保的需求。
企业规模不大时,资金往来都算是“小打小闹”,即使缺钱,也可以通过个人借贷来解决,基本上有一两百万就足以支撑整个公司一年的运行。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靠这些资金难以支撑整个企业的运行。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现象。”展恒环保总经理沈永超说。据他回忆,当时展恒环保也尝试过贷款,但是银行的贷款基本都以抵押贷款为主,且手续复杂,审核严格。
一直到建行的客户经理,主动将“小微快贷”送到了公司面前。近年来,建行致力于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难题,主动、批量、高效地服务小微企业。
“小微快贷”是指依据企业和企业主在建设银行的金融资产、结算记录及企业主、企业信用情况等大数据信息,向小微企业发放的、全流程在线的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为200万元,期限最长1年。
“在2016年时,我们也找过国有大行的贷款。当时只有抵押贷款,而且只能抵押房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审核后,却因为注册资本的原因,被否定了。”沈永超回忆说,最后公司是靠法人以个人资产作抵押,在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贷了300多万的个人经营贷款才解决了问题。
“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的股东人数逐渐变多,‘以个人的名义贷款,以公司名义做担保’的方式既不符合法人的个人利益,也不方便公司财务做账。”沈永超表示,相比之下,建行的“小微快贷”更符合展恒环保的需求。
“我们不像大企业,专门养了一批人办理这些手续。往往去办理贷款的人身兼数职,非常忙。建行的“小微快贷”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就能办理,几分钟贷款额度就搞定了,即使到外地出差也能随时支用贷款,实在太方便了!而且,‘小微快贷’本身采用的‘随借随还’方式较为灵活,贷款用几天、利息算几天,可以说是一款省时、省心、又省钱的好产品。”沈永超评论。
“我们的目标是上市。”展恒环保总经理沈永超透露了自己的“野心”。展恒环保目前已是3M、安美特化学、陕西生益、常熟生益、汕头生益、兰州石化等国有、外资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外,展恒环保还正在进行自己的专利申报。
“其实我们对银行的贷款政策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希望银行能主动能推送适合我们的产品。”这位年轻的创业者这样说。
一直以来,银行都在抱怨“银企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但沈永超这句话点出了一个问题: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产生固然与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财务信息不透明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原因有关,但银企关系松散、银企信息不对称始终是摆在小企业银行融资面前的最主要障碍。一方面,银行对小企业缺乏长期直观的跟踪了解,在信贷评审中缺乏对小企业发展前景、知识产权等“软”信息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小企业缺乏专门的金融人才,不能很好的提出融资需求,发现并利用银行的信贷产品。
在这段探索的路中,建行上海市分行不断创新产品,探索对小微企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全线上、随借随还,缩减贷款流程、降低贷款成本,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朝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