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世纪新能源网、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清洁供暖这笔账

   2018-12-21 《能源评论》杂志28060
核心提示:凛冬已至,冷暖自知。 供暖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人民群众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 传统的公用事业由此被赋予了环保
凛冬已至,冷暖自知。

供暖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人民群众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

传统的公用事业由此被赋予了环保与商业双重期待。

今天,要暖气还是清洁空气,会是一个两难抉择吗?

清洁供暖,这项关涉15个省(市、区)5亿人的暖心之举,能否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2017~2018年供暖季的成果已经显现,一串串专业数据和公众的感受就是明证。

在2018~2019年供暖季,公众和业界担心的是,这样的成果如何巩固,怎样保证明天会更好,同时怎么算好清洁供暖这笔账?

环保账无需怀疑,一系列数据佐证了清洁供暖在蓝天保卫战中的价值;

经济账至关重要,近需理顺价格机制,远要新型商业模式支撑;

方法账事关全局,拒绝“一刀切”虽已成共识,但如何做到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清洁煤则清洁煤,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初心;

产业账攸关未来,以电为基础催生的多能互补模式也在探索的进程中。工业余热、小堆、地热、可再生能源等新型供暖技术正在不断成熟。

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收益,吸引各方参与,是这项事业的最大痛点。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供暖?

绿色低碳、经济适用、灵活多源、节能高效、安全可靠、智慧共享,实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固定与移动相结合,都是应有之义。

清洁供暖是公益事业,也是商业机会,将有孕育产业变革的可能,是算小账、算个人账、算眼前账?还是算大账、算产业账、算长远账?这些都取决于思想,更取决于行动。

为此,需要有新的思维:区域供暖、多能互补已经逐渐得到认可,“煤改电”、“煤改气”之外,因地制宜的思想也在成为主流;

更需要有实质行动:在具备商业价值的同时,提供更好的外部收益,才能让人们在蓝天白云下,拥有温暖的享受。

新机遇孕育新动能,新挑战催生新业态。

你怎么选择,未来就会怎样。

供暖季甫至,北方地区的人们就与雾霾几度相逢。

11月中旬,北京与今冬首轮重度空气污染不期而遇。从11月12日起,北京的雾霾情况日趋严重,14日PM2.5平均浓度为223微克/立方米,达到了“严重污染”的级别。24日到26日,雾霾黄色警报再度拉响。

据估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是作为PM2.5主要成分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

频频造访的雾霾,再次提醒着人们,供暖清洁化的极端重要。

环保账:保卫蓝天拒绝“黄警”

作为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在供暖季的雾霾问题尤其突出。近两年来大力推进的清洁取暖更加证明,整治传统燃煤供暖排放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抓手。2017年在“天帮忙、人努力”交织作用下,蓝天保卫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清洁供暖的环境效益已经显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根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结果,通过实施燃煤锅炉取缔、散煤双替代、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措施,2017年以来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显著下降,其中一次PM2.5减少18%、二氧化硫减少31%、氮氧化物减少16%、挥发性有机物减少了12%。

北京市最新的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污染源在PM2.5本地来源中的占比已经下降到3%,2017年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首次降到个位数,与南方非采暖大城市水平相当,进一步证明了压减燃煤的成效。2018年供暖季,雾霾的威力似乎也在减弱,相应的两轮警报也由常见的“红色警报”变为“黄色警报”。

由此看来,清洁供暖正在成为根治供暖季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抓手。“清洁供暖,一头牵着人民群众的温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是一件涉及15个省市区、5亿人的大事。”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洲其表示,大气污染表现在天上,根子在地上,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出了问题。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暖面积206亿平方米,按照平均综合能耗约22 千克标煤/平方米计算,取暖用煤年消耗约4 亿吨标煤,其中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约2 亿吨标煤。由此,清洁取暖也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清洁供暖比例必须逐步提升。2016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比例占总取暖面积约34%。根据10部委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简称《规划》),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2021年将达到70%的目标,意味着可以分别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1.5亿吨。

目前的进展堪称乐观。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巡视员郭伟介绍,2017年北方地区计划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居民300万户,实际完成578万户,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就完成394万户。2018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46%,完成2019年占比一半的目标相对轻松。

经济账:绸缪“后补贴时代”


今年冬天,山东菏泽郓城县武安镇府前小区,凭借新开发的地热供暖,不仅室内温度比以前高出两三摄氏度,而且取暖费比县城也低了2元/平方米。负责地热供暖的浙江陆特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夏惊涛表示:“设备总体能够用到20年到30年,十年就可收回成本,效益在后面就出来了。”

清洁供暖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欢喜的是其环境效益,让人忧心的是这笔经济账该怎么计算和支付,如何让居民“改得起、用得起”,让企业能够乐于参与进来。

清洁供暖的快速推进与政策大力推动不无关系,但正所谓成也补贴,败也补贴。

随着清洁取暖重点区域范围扩大,一次投入补贴和运维补贴将使政府财政压力持续加大。郭伟表示,以北京“煤改电”为例,“每户每年1万千瓦时电补贴指标,每千瓦时电补0.2元,如按此补贴强度推广到所有北方地区,单运行费用一项就需要每年2000亿~3000亿元补贴,这还没考虑巨额初始设备投资。”

对企业而言,虽然技术方案都是现成的,但限于供暖项目的公用事业属性,如果补贴力度不够,对企业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据北京热力设计所所长田立顺介绍,河北涿州市的一个清洁供暖项目拟采用PPP模式推进,技术路线选择是热电联产和燃气锅炉调峰方式,一期项目投资32亿元,财务分析显示,项目在无政府投资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情况下,年平均利润总额为负。

在用户层面,以前北方农村地区,一个采暖季大致需要2000元左右。根据中国煤控课题项目组调研数据,“煤改气”成本约为散煤3倍,“煤改电”成本约为散煤4倍。来自山东的入户调查显示,取消补贴后“煤改气”、“煤改电”的大部分村民都会选择重新烧煤,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无法支撑用电或天然气采暖。

专家指出,现阶段政府财政补贴是必要的,否则难以启动和持续,但从长远来看,必须探索更多非现金激励政策模式,需要通过标准和政策引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尽可能降低财政补贴强度,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清洁取暖商业模式。

这有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未来可以通过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新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当下最有效的还是价格机制的调整。

11月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称,今年有能力保证民生天然气供应。其底气来自于以下措施:国家发改委5月份已下发《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要求自6月10日开始,全国开始执行新的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新的居民门站价格较此前上浮0~0.35元/立方米。进入供暖季,地方政府也开始行动起来,着手疏导终端价格。11月份以来,已有河北、山东、青海、黑龙江等多地在筹划门站价格传导至居民端有关事宜。

在“煤改电”领域则缺乏这样的机制。日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在上报省政府的一份专报中,对完善清洁取暖相关电价疏导机制提出建议,对电网企业因推进清洁取暖增加的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合理投资,统一纳入本省(区、市)输配电准许成本,已完成输配电价改革的地方,下一监管周期再统一考虑。探索完善上网侧峰谷分时电价制度,并按照当地大容量主力燃煤机组的边际发电成本确定谷段上网电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电供暖用户电价由发电侧市场交易电价、相应时段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构成,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用电价格。

这一领域的探索也在进行中。据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李宏介绍,通过构建“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由政府牵头,与电网公司合作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平台,鼓励世纪新能源网企业将最低保障收购小时数之外的发电量通过挂牌和竞价方式在平台开展交易。通过世纪新能源网企业让利和降低输配电价政策,可将电供暖用户侧电价控制在0.15元/千瓦时左右,使电供暖成本与燃煤集中供热基本持平。

对于特殊人群,在环保之外,还应有基于民生的考虑。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勇认为,大规模的“煤改气”、“煤改电”增加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与其现在制定一些不可持续、有可能造成浪费的政策,不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可行的数量目标、补贴标准及年限。对于贫困的地区,应根据收入水平、发展水平决定农民的采暖方式,避免采暖补贴政策到期后引发社会问题。

方法账:拒绝“一刀切”操作

11月初,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对山西开展“回头看”工作时,收到7起关于太原市迎泽区康乐片区的举报。督察组发现,该片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这被定为是一起典型的、打着大气污染治理旗号却影响民生的“一刀切”行为。

早在2017年,在学界就有对燃气锅炉排放与雾霾成因的质疑。今年11月15日前后的雾霾期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却极低,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对此表示,天然气燃烧的脱硝工艺造成的氨逃逸可能是主要原因:为了降低氮氧化物要多喷氨水,进而造成氨逃逸,逃逸的氨会与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在燃烧烟气的水雾直接合成为颗粒物——硫酸铵和硝酸铵/亚硝酸铵,从而加重PM2.5的浓度。

因此,未来的治霾方法应该更聪明,力争做到事半功倍。如今,掌握了充分主动权的地方政府,用什么标准来把握因地制宜的尺度,既不要一窝蜂地改,也不会陷入选择恐惧症,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真正做到环保经济、居民可承受?

首先,需要明确清洁能源取暖只是清洁取暖的一种方式。国家规划提出,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由此看来,清洁取暖的核心是清洁——低能耗、低排放供热方式,重要的抓手是节能减排,涉及供热全过程的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高性能建筑物等环节。

其次,要解决热源如何构建问题。本刊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不要浪费非常宝贵的天然气,天然气供暖是高温低用,从能效角度只是热电联产1/4,应该将天然气用来给电网和供暖调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认为,在集中供暖领域,要从燃煤锅炉为主转变为以热电联产为主,工业余热、热泵、燃气为辅;在分散供暖领域,从以小散煤炉为主,过渡为因地制宜。

《中国散煤治理综合调研报告2018》提出,在集中供暖领域,燃煤锅炉是成本最低的选择,其次,蓄热式电锅炉供暖在经济性和减排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天然气锅炉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有较大优势,成本略高于蓄热式电锅炉;在分散供热的多种技术路径中,按照成本最优的方式排序,依次为洁净煤和适配环保炉具、可再生能源供暖、电供暖和气供暖。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李德英表示,不能因某种技术的应用效果突出而一哄而上,要避免造成资源浪费。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秘书长黄俊鹏认为,衡量供热经济性应该用当量热价(LOCH)这一综合评价指标,从全生命周期评价热量的成本(含初投资、利率、土地价格、运维成本等)。对比目前不同的热源、末端等几十种供热系统的当量热价模拟分析和实际项目运营效果的结果显示,太阳能区域供热初投资相对高一点,由于使用免费的太阳能,具有后期运营成本低的优势,用户用得起,几乎不需要补贴热费。因此,太阳能区域供热更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河北省农村地区太阳能取暖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太阳能光伏+热源”或“太阳能光热+辅助热源”取暖技术试点。《河北省2018 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安排新型取暖约3.2万户,在全省试点光伏+、光热+,包括在邯郸、石家庄、张家口等市试点石墨烯和聚能电暖,在邯郸市试点生物质取暖,在邢台市试点醇基燃料,保定市等试点地热等。

在操作层面,《规划》已经明确,参考城市和农村供暖面积增速,按照整体供暖面积年均增速6%计算,预测到2021年,北方地区供暖面积约为276亿立方米。按照清洁供暖面积不低于70%,具体目标是: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天然气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电供暖(含热泵)、地热供暖分别达到110亿、40亿、21亿、15亿、10亿平方米。

产业账:“多能互补”已在路上

在专家看来,推进清洁供暖除了缓解冬季雾霾和改善民生的目的,还担负着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低碳发展的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零碳电力已达总电力消费量的30%,这一比例将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继续增加。因此,电供暖应继续加大。”

《规划》明确的五大类清洁取暖热源分别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工业余热和清洁煤。电力的优势在于可以连接多种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热源,并孵化出多能互补方式,由此成为未来极具潜力的方向。从产业层面,多能互补模式不仅会推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变,也会推动未来供暖方式向低碳、智能、多样、个性转变,由此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新动能。

据徐伟介绍,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带动了社会资本、地方投资的进入。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00亿资金进入。资本激励下,各类技术得到迅速涌入、产业规模迅速提升:2017年燃气壁挂炉缺货20%;2018年空气源热风机销量可达10万台;2020年中深层地热规模将增加近10倍,蓄热式电暖气销量或达到百万台;过去一个月,规模上亿的招标公告不下3个;过去一年,空气源热风机从几家发展到几十家……

蛋糕变大的趋势下,新业态也在孕育,行业融合正在发生。供暖行业的洗牌和重组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未来需要探索产业上下游,从技术到应用等如何相融相交,再到大数据、互联网、相关公共产业如何提升供热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降低清洁取暖成本。

标准正在确立。随着新建建筑能效进一步提升,传统集中供热的优势将慢慢减少,哪种新型供暖方式更为清洁高效?这就需要制定清洁取暖技术评价标准,并客观科学评价清洁取暖方式。同时,清洁供暖涉及气象条件、建筑物、居民习惯、热源方式、末端方式、系统配置、负荷调节、运维管理等多个方面,数据支撑必不可少。据黄俊鹏介绍,联盟正在建设区域清洁供热远程监测平台,用实际数据对该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未来不仅为企业融资提供数据参考,还有助于政府科学决策、拓展热利用市场、提升应用水平,助推科技成果市场化。

监管也面临新挑战。过去供暖基本上是市政部门的事,归口城建部门管理,属于保障性的市政行业,如今清洁供暖已经上升到中央层面,从住建部、发改委到财政部都在支持和协调;过去各个地方的供暖办主要是保煤炭、保温暖,现在要管天然气,管电网,还要管成本。同时,面对多能互补供暖的发展,过去太阳能、风能、水电、清洁煤、天然气等分属不同政府部门和机构管理的局面,如何很好协调各方面利益配置资源,也是一大考验。但无论如何,管理体制和机制也要往前走一步,才能避免成为发展的障碍。

放眼全国,清洁供暖范围已从京津冀、通道城市扩展到汾渭平原、东北、西北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亦可期。展望未来,清洁供暖不会是短期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并壮大成为朝阳产业。

面对清洁供暖带来的发展机遇、行业洗牌,需要未雨绸缪算清这笔账:对于政府,需要改善监管模式和引导方式,因地制宜做好这项暖心工程;对于企业,需要充分认识清洁供暖事业的外部性效益,应着眼未来、提前布局产业蓝海;对于居民,应从消费意识、使用习惯层面,早日适应这一新兴事物。

当下,清洁供暖在保障供应、体制机制、业态格局、商业模式、消费习惯等层面都尚存问题和不足,需要携手联动破解难题,前提是各方不算小账算大账,才能形成共识和默契。

北京市燃煤污染源在PM2.5本地来源中的占比,已经下降到3%。2017年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首次降到个位数,与南方非采暖大城市水平相当,进一步证明了压减燃煤的成效。

11月14日,天津遭遇雾霾天气,“天津之眼”摩天轮被大雾笼罩。

河北有关方面建议 ,对电网企业因推进清洁取暖增加的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合理投资,统一纳入本省(区、市)输配电准许成本,已完成输配电价改革的地方,下一监管周期再统一考虑。

河北邯郸涉县中小学均已实现清洁供暖。教育部门引进空气能热水器、合金电暖器、燃气锅炉等供暖设备,保证广大师生温暖过冬。

清洁取暖的核心是清洁——低能耗、低排放供热方式,重要的抓手是节能减排,涉及供热全过程的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高性能建筑物等环节。

《规划》明确了五大类清洁取暖热源: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工业余热和清洁煤。电力的优势在于可以连接多种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热源,并孵化出多能互补方式,由此成为未来极具潜力的方向。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王连街道推行“空气能+太阳能”新型清洁供暖方式,代替古老的燃煤锅炉供暖,辖区部分村民过上了暖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