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经济性的原因,但我想至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补贴行业的过来人,世纪新能源网或许更能看清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明白行业的长足发展不能靠短期补贴刺激,而需要励志长跑的工匠之心。
行业起步都存在补贴
在我国,世纪新能源网、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同属新能源行业范筹,各自都经历过或经历着着行业补贴制度的变化,各自处于各自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稍加剖解,可以发现其发展过程有颇多相似之处,世纪新能源网光伏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新能源汽车从业者镜鉴。
虽然1980年代就做过尝试,但我国世纪新能源网、光伏真正的大规模、系统化发展还是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以后。当时的一系列政策确立了促进行业发展的几件大事,而这几件大事身上似乎都隐约可观照到新能源汽车行业:
1、世纪新能源网、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优先上网,水电、核电、火电等常规能源优先级依次降低——相当于买了新能源汽车不限号,传统车要限行,排放不达标的车根本不让进五环。
2、为可再生能源制定高于传统火电的上网电价,差额部分由销售电量中提取的可再生能源附加支付——相当于买了新能源汽车,按照实际行驶的公里数补贴。
3、由于行业刚刚起步,政府主要通过特许权招标方式促进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从2003年开始,每年招标,试探适宜的上网电价和开发方式。另外,为了促进国产设备产能和实力提升,还要求特许权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相当于各地新能源公交车招标采购,并要求国产。
4、提供税收优惠,并侧重下游。世纪新能源网场增值税50%即征即退、世纪新能源网、光伏项目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上游如能确认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为鼓励制造端研发兆瓦机和关键部件,曾出台奖励政策,对满足支持条件企业的首50台世纪新能源网机组,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
补贴方式是关键
世纪新能源网、光伏的战略、政策一致性很高,但此后的发展方向相去甚远。
“度电补贴”的世纪新能源网行业发展相对健康:经历了几轮特许权招标,政府逐渐明确了世纪新能源网项目的经济性,于2009年出台标杆电价,加上下放了项目审批权,此后行业装机容量出现爆发性增长。世纪新能源网行业一直执行“度电补贴”模式,实际发电才能取得补贴,项目需要按照20年的寿命长期稳定持续发电才能取得预期回报。为此,风机设备和建设运营均需要质量过关,行业整体健康向上。虽然也出现过像华锐这样的后起者打价格战,但由于过快扩张和法律诉讼等原因家道中落,行业整体没有伤筋动骨,监管部门、从业者反而学到了盲目扩张的教训,更加谨慎理性。
在建设环节直接补贴的光伏发电出现骗补:与世纪新能源网行业制造端和发电端协同发展不同,我国光伏制造端早就形成庞大产能,并借助成本优势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性价比,早期光伏设备造价成本高(比世纪新能源网高50%左右),发电效率低(比世纪新能源网低50%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反倾销、反补贴等一系列不利事件发生后,光伏组件出口萎缩,国内光伏制造业风雨飘摇,尚德、赛维、天威等知名企业纷纷申请破产重整。在光伏项目经济性和常规鼓励政策尚不足以吸引投资人的情况下,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出台了“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按照项目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独立发电项目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补贴款项全部由财政部拨付。项目完工后,项目业主单位即可申请补贴。
这一政策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早期政策如出一辙,效果自然也可以想见。
2013年6月,审计署公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其中8个违规使用资金的金太阳工程项目被查处,违规方式主要包括:编造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取资金;挤占、挪用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业务经费等支出;以“报大建小”、重复申报等方式违规获得资金等。8个项目合计涉及违规补贴金额2.1亿元。占参与抽查的金太阳工程项目资金总规模的2.58%,8个项目总规模64.298兆瓦,占被抽查总装机规模的29%。
痛定思痛金太阳
在我看来,金太阳政策的失误至少包括:
1、不应该在建设环节直接补贴,更不应该采用成本加成比例的补贴模式,而且造价不设上限,造价没有监管,在投1块赚5毛的老虎机面前,有条件的理性经济人都会一直玩下去。
2、不应该将补贴时点放在“完工”而应该放在“并网”。完工是并网的前提条件,但并网才能真正体现项目质量和安全性。就仿佛新能源汽车不能只是组装好,还得卖得出去,最终还要开的起来。很多金太阳项目以次充好、把光伏板铺好就可以去领补贴。拿到补贴以后很多项目就真的只是在晒太阳。
审计署公布审计结果前,含羞的财政部早一步在2013年5月发布了《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对列入补贴范围的项目视完工、并网的时点和情况分别明确清算方式。虽然没有明文约定,但此后金太阳补贴制度被实质废止。
2013年8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光伏行业回归标杆电价,与世纪新能源网一样,按照实际发电量进行补贴。加上光伏组件价格下降、转化率提升的双重利好,此后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迅猛增长,目前每瓦建造成本已经低于世纪新能源网,部分地区光伏项目招标电价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世纪新能源网标杆电价,大有赶超之势。
百思不解的监管方
看到金太阳政策,不知新能源行业从业者是否似曾相识。是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早期政策也采取了类似的直补模式。
2013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13-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补助对象表面为消费者,但补贴资金直接支付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金额购买。
补贴资金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后,每季度末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财政、科技部门提交补贴资金预拨申请,四部委组织审核后预拨补贴资金,年度终了核查清算。
卖出去就返现的补贴政策为投机者提供了新的提款机。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予以补贴,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骗补问题已经显现。2016年初,财政部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骗补、未销售就提前申报补贴、领取补贴后车辆闲置的问题比比皆是,并对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曝光。
让我不能理解的是,金太阳政策和新能源补贴政策出台机构高度重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能源局均深度参与其中,经常参加新能源汽车论坛的很多专家学者也会出现在世纪新能源网、光伏论坛,一次性直补政策已经在光伏行业充分证明了弊端和骗补现象,为什么3个月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还要故伎重演?
我想,政府出台政策之时可能已经对骗补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他们认为有些东西更重要。比如促进行业产能迅速扩大、吸引社会资本、拉动经济增长等,经过综合考量认为,这一补贴方式当时最合适、最可行。在行业出具规模、产能、社会效应达成后,再逐步收紧补贴、加强监管、规范发展。
无补贴才是真安全
世纪新能源网行业一直有个未解之谜,就是包含了补贴的标杆电价到底执行多少年。
在特许权招标时期的中标文件曾经有一种说法,在发电的前30000小时(按照不同的发电能力大约为项目经营的前10-15年)执行中标电价,之后执行当时当地平均上网电价。而在标杆电价政策中,制定者从来没有说过政策有效期。
为此,行业内乐观者会认为补贴在项目寿命20年都存在。虽然一直有2020年风火同价的说法,也会新老划断,老人老办法。
我们在2010年开始做世纪新能源网投资,当时的负责人具有多年国际世纪新能源网投资经验,从国际经验来看,新能源行业的补贴不会长期存在,为此,我们在估值模型中沿用特许权项目的做法认为世纪新能源网项目前30000小时有补贴,此后无补贴。而且在对内对外做行业和项目展示过程中,都会故意弱化世纪新能源网项目的补贴特征,更强调其他优势,“长期依靠补贴才能获利的行业不是值得投资的行业”。
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模糊的正确。虽然世纪新能源网项目没有出台政策明确前30000小时概念,但实际上,由于行业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减少和取消补贴已经势在必行。
世纪新能源网、光伏行业在首次明确标杆电价制度后,伴随建造成本降低,近年来已经分别多次下调补贴。光伏标杆电价已经在2015年开始的“领跑者计划”招标中进一步下探上网电价。
2017年5月23日,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发世纪新能源网评价上网示范工作的通知》,认为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具备了零补贴上网的技术条件,要求各省遴选1-2个项目开展平价上网示范工作。
政策出台后,行业中也会存在牢骚、反对和绝望的声音,但大多数从业者最多只是觉得比预期来的更早一些,之后马上要理性应对、甚至寻找机会抢占先机、偷偷谋篇布局为2020年行业全面零补贴做准备。
看过世纪新能源网、光伏行业补贴政策的前世今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骗补、补贴退坡、政策趋严的现象和制度变化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也必然是零补贴,时间可能是2020年或者2025年。顺势而为的技术研发、成本控制是长期立足行业的根本。加强政策预判、解读,甚至参与、影响政策制定,是相机而动的前提。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