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附近没有充电桩,充个电要跑老远。”去年,深圳市民陈先生轻松购入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有补贴、不限购、不排队,一个月上牌、提车,但小区附近没有充电桩,这着实让陈先生犯了愁。
据了解,目前我国充电桩布点主要瞄准了三个领域:一是专用场站,即居民小区、单位内部、公交车停车场等场站;二是公共场站,即商场、文体场馆等场站;三是城际场站,如高速路服务区等独立占地场站。但要想在这三个领域布点建桩仍有困难。
“好的地段客流量大,但寸土寸金;偏僻的地段便宜,但客流量小,建成后利用率不高。”深圳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国说。
陈先生本打算在小区里建一个私人充电桩,但在咨询用电公司和小区物业后放弃了。“建一个要一万多元,不划算,小区物业还不让建,说没有地方、危险。”
何仁强告诉记者,因为小区用电量、线路一般是固定的,安装充电桩意味着要调整小区用电量,改造线路,物业要增加更多安全负担,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另外,很多老社区,也不具备改造条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系副教授王雪表示,由于变电站遍及深圳全市、布点均衡且超过六成都毗邻住宅或商业区等用电负荷中心,这种“集约化用地”的新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能够让市民更便捷地充上电。
根据深圳供电局提供的数据,在深圳现有的200多座变电站中,具备“变+充电站”模式改造条件的大约有50座,按每个站建50个充电桩计算,每天可满足3.6万辆电动车充电。
“采用这种模式有个前提就是周围有空地才行,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符合条件。” 深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副主任何仁强说,‘变+充电站’新模式虽然为破解充电桩“布点难”提供了思路,但仍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变电站都可以采用。
据了解,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但充电设施建设用地一直未出台专项规划,因此,充电设施建设选址布点依然比较困难。另外,充电站场地的协调涉及地价、拆迁、产权、使用权等一系列问题,难度较大。“‘布点难’仍是‘最后一公里’难题。” 何仁强说。
深圳供电局计划在充分推广“变+充电站”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变电站楼顶和地下建设充电设施,将场地利用“再集约化”。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