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比容量,三元路线
一位技术出身的电池高管指出,国内的车用动力电池使用的都是方形和软包这种大电池,这两种型号并不像圆柱电池技术那么成熟稳定,电芯能量密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存在安全性下降的风险,电池企业太急于追求提高电池比容量,很可能会拿一些不太成熟的材料和技术直接往电池上装。
电池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许多电池企业突然开始做三元,其实有很多的路要走。而电池研发也有一个较长的开发和验证周期,通常电池开发做一个循环测试都要8个月的时间,验证周期更是高达几年。如果按目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更新速度,产品不可能充分验证之后再投入市场。因此产品能否经受住市场检验,尚属疑问。同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也会加剧电池企业的经营成本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普遍在200wh/kg左右,从国内电池技术的成熟度来看,把电池做到200wh/kg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程度。汽车行业是一个良心工程,攸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每一次技术的提升还是需要一个踏踏实实的夯实阶段。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并非只有提升能量密度一途,车企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加速电池车的轻量化和平台化生产,共同助力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提升。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