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商业力量成推动环保前行主要动力
宋冰
“中国完全可以立足本土市场来发展碳交易机制,因为中国是个充满多样性和广阔的市场,可以做的完全不仅限于清洁发展机制等。”昨晚举行的第一财经“绿之恋”环境系列之“绿色勋章奖”颁奖晚宴上,针对几乎仍是一片空白的中国碳交易市场,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杜丹德作了这样的展望。
杜丹德在全球最早提出碳交易概念。他昨天说:“碳交易市场在欧洲已经出现。在中国,这个市场还在发展中。我们现在看到了很大的机会,希望中国相关部门能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在环保领域进行工作,比如减排、节能等。这一切都能够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来完成。”
在昨晚揭晓的“绿色勋章奖”榜单上,大自然保护协会、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共同获得年度绿色NGO(非政府组织);IBM、广汽丰田荣获年度绿色企业大奖,康明斯、巴斯夫、海立集团等14家企业分获年度绿色科技、年度绿色管理、年度绿色产品、年度绿色营销、年度绿色公益等奖项。
企业创新与商业力量的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不断前行的主要动力,这成为昨晚在座企业的共识。谈及未来的绿色环保发展战略时,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就表示,巴斯夫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耗将比2010年下降25%,“这是我们对2020年的一个明确目标。”
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泽敏志也表示,夏普2009年已经提出了一个新的环境发展蓝图,目标是到2012年――夏普创业100周年,要做到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削减,同时扩大太阳能电池及节能环保的电视机产品的生产。
“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品一定会拥有竞争力――一方面因为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另一方面,法律法规非常严格,如果做不到,产品很可能无法进入市场。”康明斯中国副董事长刘晓星在阐述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必要性时表示。
中国乃至全世界在环境问题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在颁奖晚宴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今年环保事故频发的背景下。
杜丹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就表示:“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给企业充分的自由空间和灵活的市场机制来促进商业创新;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提高企业在环境方面的违法成本,在这方面给予严厉的限制。现在中国一些企业破坏环境的违法成本太低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