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动力电池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冠军易主,韩国LG化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中国宁德时代、日本松下电池。
“今年以来的动力电池行业,不仅延续了竞争加剧的态势,而且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两极分化。”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敬忠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市场份额代表着行业竞争力,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排名变化 企业争霸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中,LG化学市场份额为27.1%,第二名松下市场份额为25.7%;连续两年多的冠军宁德时代以17.4%的份额落至第三位。
“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不可分。”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主任其鲁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6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近11倍。2011年以来,以特斯拉、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高速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20.2万辆上升至2019年的221万辆。
当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大型企业集中在中日韩三国。2019年前10位企业动力电池出货量约101.3GWh,中国、日本、韩国企业数量分别为4家、3家、3家。其中,宁德时代2019年出货量约32.5GWh。
第一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过153%的LG化学采用叠片式软包三元NCM电池,是典型的“三明治”层状堆垒结构,区别于方形硬壳和圆柱电池形态。软包电池相对钢壳铝壳电池,安全性好,潜在能量密度高,同时叠片式软包电池在卷绕式软包电池的基础上增加了极片厚度,提高了形状稳定性,形成内阻小、经久耐用的优势,但是生产一致性较差,导致成本增加。当前,LG化学分别在美国密歇根、韩国梧仓、波兰弗罗茨瓦夫和中国南京建有四家电池厂,与吉利、通用拟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动力电池。南京工厂的重要客户为特斯拉,波兰工厂的客户为大众、奥迪、捷豹等欧洲客户。随着中国、波兰工厂的产量逐步放量,LG化学计划2020年全球动力锂电池生产能力扩大到100GWh。
LG化学也有难言之隐。2020年第一季度LG化学电池部门销售额为2.26万亿韩元,营业亏损518亿韩元。因此,其电池业务拆分上市的计划被无限延期。
松下动力电池产品同样与特斯拉关系深厚,其动力电池采用镍钴铝酸锂(NCA)路线,并以18650和21700圆柱电池闻名。当竞争对手2013年做磷酸铁锂电池与NCM111时,特斯拉和松下已经着手使用NCA三元电池。当竞争对手2017年开始由低镍材料过渡到NCM622/NCM811高镍正极材料时,特斯拉和松下探索更高能量密度的硅碳负极应用。特斯拉和松下一直坚持使用NCA作为电芯正极材料,并不断提高镍含量、降低钴含量。对比最新Model 3与Roadster两款汽车,特斯拉平均每款车钴含量降低约60%。根据特斯拉最新公告,Model 3的电芯能量密度超过其他任何一款竞品所使用的电芯,其钴含量低于主流电芯制造厂即将量产的下一代NCM811电芯产品。随着对电池理解的进一步深入,特斯拉与松下共同研发了新型圆柱电芯,即Model 3上使用的21700圆柱形电池。相比18650电池,其体积更大,成组后由于电芯数量减少,更易管控,单体能量密度提高到340Wh/kg。
2015年至2019年松下电池事业部营收为人民币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在松下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从4.9%逐渐提升至5.56%,总体比重仍较小。松下从2008年开始与特斯拉合作,为特斯拉Roadster、Model S和Model X提供电池。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够采用精确的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其对电池成本的控制能力。
宁德时代本来就是后来居上者,2012年开始探步海外市场,与宝马合作,保持着电池出货量持续高增长,于2017年规模居2017年全球第一位;开发使用前沿的CTP技术以及跨越NCM622实现NCM811,两条路线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技术研发成本逐年上升,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布局,提高了其上游材料的议价能力,更使其盈利能力迅速提升。
受益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宁德时代近五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8.1%;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7.1%。
宁德时代主要产品是方形硬壳NCM电池,内部采用卷绕式或者叠片式,对电芯的保护作用强于软包电池。2019年推出的NCM811路线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60~280WH/kg。宁德时代优势在于电池包供应量遥遥领先,在电池包的使用数据上有着巨大优势。
与LG化学相比,宁德时代尽管受疫情影响,装机量下滑严重,但一季度仍实现营收90.31亿元,净利润7.42亿元。今年2月,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签署了采购协议,这意味着宁德时代随时有可能顶替LG化学成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此外,随着疫情重心由国内转为国外,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的LG将深受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动力电池也在经受着新的考验。
今年前4个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3GWh,同比累计下降52.1%。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8.6GWh,占总产量的66.6%,同比累计下降47.8%。
这当然是与一季度的疫情影响有关,但业界人士认为,随着复工复产,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或转“危”为“机”。此时,技术创新对于开拓市场、持久发展更为重要。“动力电池技术要进步,要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材料须先行一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认为,动力电池新技术研发的目标,是具有新型异质结构的高比容量、高倍率富锂锰基无钴氧化物正极材料,还有通过材料、工艺创新获得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上的双重改善;负极材料方面则以有机硅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料为原材料,通过导电聚合物包裹,实现硅纳米离子与导电的柔性组装。
客观看待此次排名,脚踏实地坚持自主创新更为可贵。有业界专家认为,值得注意的一个因素是,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从27.8%下降至17.4%,很大原因是受到一季度疫情的影响,因为宁德时代95%的市场都在国内,而国际市场只有5%。随着国内对疫情的逐渐控制,我国在3月已经开始复工复产,各行各业都在逐渐恢复产能。随着国内加快复工复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始复苏,新能源汽车销售也将逐渐回暖。欧美等地区汽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将可能出现在第二季度,因此,第二季度的动力电池排名还有很大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洗牌持续 竞争激烈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电动汽车竞争的加剧,国内外的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拐点。当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龙头走向优势凸显。装机量前5的企业市占率不断提升,由2017年的58%上升到2019年的75%。而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近两年的洗牌尚未结束,动力电池企业近来再现破产者。
5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发布浙江遨优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遨优动力”)破产清算公告,这一消息为动力电池行业再添新的忧虑。
不幸成为今年以来率先倒下者之一的遨优动力,去年1月装机量居国内第三名,其破产并非偶然。成立于2016年11月的遨优动力,母公司浙江之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信控股”)持有80%的股份。正是依托之信控股的资金支持,2018年,遨优动力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2019年产能5GWh,预算销售收入约10亿元。
在产品方面,遨优动力主要有磷酸铁锂、三元锂、锰酸锂、富锂锰等动力电池,尤其是其拥有的富锂锰电池,2018年在国内率先通过国家验收,是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新产品。
然而,对母公司过分的资金依赖,却成为其难以自救的“最后一根稻草”。2019年7月,母公司的资金链发生问题,导致遨优动力被员工投诉拖欠工资和报销款。2019年12月,之信控股实际控制人章某江等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主动向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投案。由此,公开引爆遨优动力的资金链断裂之患。一般情况下,涉及这类案件,母公司的资产即被冻结,这对困境重重的遨优动力的资金周转和生产必定产生重大影响。
随后,遨优动力的状况急转直下。法院公告称,根据债权人湖州金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申请,于2020年4月13日受理债务人遨优动力破产清算一案,相关债权人应于2020年8月7日前向遨优动力管理人申报债权。法院公告还显示,法院受理的是破产清算申请,后期可能将视重整意向投资人的情况,根据相关权利人的申请适时转为重整。
“近两年的动力电池洗牌潮尚未终结,尤其是市场加上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形势更为严峻。”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一名专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压力更大。
其实,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来看,今年以来遭受巨大冲击,与之紧密相关的动力电池企业难以独善其身。
中汽协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2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4.8%和43.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均完成15.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6.9%和44.6%。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滑坡、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动力电池行业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就不难理解了。
刚刚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几乎仍是“降”字当头,滑坡明显。宁德时代一季度实现营收90.3亿元,同比下降9.53%;净利润为7.42亿元,同比下滑29.14%。比亚迪一季度营收196.79亿元,同比下降35%;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84.98%。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11名的鹏辉能源一季度实现营收4.45亿元,同比减少24.94%;净利润2018.25万元,同比减少55.50%。
一些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的一季度财报数据也并不乐观。其中,LG化学一季度销售额约为7.12万亿韩元,同比上涨7.5%,但利润仅约为2365亿韩元,同比下滑15.9%。虽然其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上升,但动力电池事业部仍出现了518亿韩元的亏损。为此,LG化学表示,将下调动力电池销售预期10%~15%。
“动力电池行业可谓是‘内忧外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萎缩必然进一步激化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对此,王敬忠认为。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近来又有一些整车企业加入动力市场竞争。特斯拉继今年2月表示要自建电池工厂之后,近日再次曝出将与韩国企业联手再建电池企业的消息。2月,特斯拉就已正式启动“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生产线位于美国弗里蒙特境内的工厂。量产之后,特斯拉动力电池成本仅需100美元/kWh。当前,为特斯拉供货的松下动力电池的成本约为111美元/kWh,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成本则为150美元/kWh。
近日,大众汽车也宣布投资4.5亿欧元建立锂电池工厂,预计今年内开工建设,最早将于2023年开始投产,初始产能为16GWh。目前大众的主要电池应用还是依靠供应商采购,包括LG化学、三星、SKI以及宁德时代等。据统计,大众的电池采购合同金额超过了400亿美元。而此次投资建设的锂电池工厂,足够供应大众生产32万辆电动车。
对于动力电池尤其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这些消息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对于未来如何应对行业竞争,业内也在思考。“立足现实,聚焦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开拓市场,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其鲁这样认为。
♦标准为矩 创新领航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1.7万辆提升到了2019年的120.6万辆,其中2019年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达到了54.6%,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即动力电池亟须国家标准来规范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正因如此,5月13日,由工信部发布组织制定的GB18384-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0381-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为动力电池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提供了规范和指引。
“动力电池国家标准的发布,对于产业而言就是有了规矩和标尺。”其鲁认为,尽管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但动力电池从产品技术到推广模式,国内外市场也有着更大的机遇。
据分析,在国际范围内,电动化的加速对动力电池需求更强。欧盟碳排放最新规定指出,到2021年,汽车制造商必须将平均每辆车每公里碳排放量从118.5克降至95克,不达标部分将面临每辆车每克95欧元的罚款,到2030年将该标准进一步收紧到每公里75克碳排放。由此,也更加明确了动力电池装机增长态势,行业需求或将进一步增长。
近5年的动力电池产业已经进入爆发期,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从2013年的13.8GWh上升至2019年的116.6GWh。在中国国内市场,动力电池行业需求也迎来了大爆发,2019年装机量达到了62.38GWh。按照中国规划要求,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达到25%,并且制定了“双积分”等政策,预计未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全球各国的首要选择。随着今年开始国产特斯拉的放量,以及欧洲主流车企新一波电动汽车新产品的投放,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机遇期。根据预测,未来5年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将持续高速增长,2025年全球装机量可达850GWh、对应市场空间可达6000亿元。
只有在技术、质量、产能、市场等方面拥有优势的企业,才能巩固自身地位。近年来,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中,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只有松下、LG化学、宁德时代、三星SDI、比亚迪等。其中,LG化学和宁德时代客户群布局较全面,LG化学基本覆盖海外高端车企,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占率超过50%,并成功进入大众、宝马等高端供应链;产能情况看,宁德时代和LG化学产能规划最为积极,三星SDI及松下均比较保守;技术路线上,宁德时代的方形、LG化学的软包是行业主流发展方向,而松下圆柱路线相对小众;在业务定位方面,三星和松下动力电池业务定位均为大集团、小业务,存在一定程度管理体系臃肿、战略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而宁德时代主业为动力电池、管理相对灵活,LG化学动力电池板块资本开支占总开支40%以上,重视程度较高。
在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供应商仍有较强竞争实力。数据显示,宁德时代4月合计配套装机1.81GWh,环比增长59%,占国内市场的50%,国内排名第一,但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同样不小。业界分析,影响宁德时代市场地位的竞争因素主要来自日韩电池企业、国内比亚迪等企业产品的差异化,还有带有车企背景的电池企业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旗下AESC电池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从去年同期的4.4%升至今年一季度的5.6%,位列全球第五位。与中国企业收购日本AESC电池相反,今年4月,业界传出大众汽车拟以7.4亿美元收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30%股份并实现控股,尽管当事人尚未确认,但这类收购无疑有利于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
当前,除大众汽车外,国内已有吉利的衡远新能源、长城的蜂巢能源、比亚迪的弗迪电池等脱胎于车企的电池企业,无一不是对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因素。
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当前现有电池体系的巅峰,更新换代迫在眉睫。近期,蜂巢能源的四元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以及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固态电池研发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渴求与探索。
突破下一代动力电池性能、成本、寿命和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加速实现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形成国际竞争力,都是动力电池企业面对的现实课题。
“坚持标准规范,强化创新领航,只有打造有更强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品,抓住市场机遇,才能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做大做强。”王敬忠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历起伏和考验,才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