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世纪新能源网、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新能源汽车:融合开新局

   2020-12-11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723431
核心提示:被称为长坡厚雪好赛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度被诟病缺乏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专门对产业链、
被称为“长坡厚雪好赛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度被诟病缺乏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专门对产业链、供应链作出指示:“一是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二是要补齐短板,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他明确表示要“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继跨界造车之后,融合发展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也是“拉长长板、补齐短板”的重要抓手。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明确“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并部署了五大战略任务,分别涉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

能源电力行业如何抓住这一机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通过创新发展融合汽车、信息和交通行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实力?

成长的烦恼

回顾和总结前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为谋划下一个十年发展、提出“十四五”发展目标、通盘思考充换电设施行业的发展愿景提供借鉴。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配套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开始至今,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保障了电动汽车从示范运行到产业化初期的转型发展。如今,充换电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截止到2020年10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66.65万台,充电站4.33万座,换电站528座,配建私人充电桩数量83.11万台,实现公共充电总电量7.12亿千万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京广高速、京沪高速等地区已经形成充电服务网络,建成了世界上充换电设施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换电设施体系。

在充电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标准体系逐步完备的基础上,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产业生态圈也在逐渐形成。电力、电工、汽车、公交、石油、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都在积极开拓充换电设施市场,形成了“互联网+充电”的产业生态。

当然,尽管我国充换电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支撑了服务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规划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没有完成发展指南中的推荐建设数量。和2015年提出的新增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充换电设施超过480万个、满足全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建设推荐目标相比,建设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充电服务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明晰,单靠充电服务作为主要盈利收入的商业模式远远不能弥补重资产特点下的充电服务市场建设和发展,充电运营商普遍处于盈利水平线以下。充电站找地困难、成本高、转供电问题等长期困扰充电服务运营商。充换电设施规划布局不合理,充电桩的建设布局呈现结构化的矛盾。电动汽车充电着火事件也影响着运营商的运营信心。

充电体验亟待提升。充电便捷性不高、充电时间长、油车占位、充电设施破损、小区建私桩困难、充电互联互通不足、充电安全担忧等问题一直是车主对电动汽车使用吐槽的热点。

协调发展急需加强。整车企业与充电企业之间,充换电设施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配电网建设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还存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要求与充换电设施现状不一致的地方,既影响了电动汽车新产品的发布,也影响了充电桩的利用率。下一步充换电设施的大规模应用,必然对电网的规划发展发起新的挑战。

上述问题表明,我国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究其原因,是因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的编制是基于2014年前后时期的技术状态和产业状态制定的,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技术快速迭代,产业竞争加剧,车辆政策变化也在不断发生,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趋势。这些情况也说明,当前的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属于成长的“烦恼”,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


新目标新定位

站在当下时间节点,讨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如何融合发展,应该站在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角度考虑未来发展,服从于充换电设施的服务对象、所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能源等行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才能让充换电设施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要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充换电设施的规划目标要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目标相适应,满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转型发展趋势。作为基础设施,还必须保持一定的适度超前。

二要构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充换电设施作为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要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优化充换电设施布局,将充换电设施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城市规划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统筹车流、人流、停车、充电需求,实现科学布局、精准布局,有效提高充换电设施利用率。

三要助力能源体系转型升级。充换电设施既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的提供方,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十九大提出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能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要构建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做大做强国内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的同时,必须支撑和服务我国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施的国际市场开拓,要站在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角度审视和选择我国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及技术路线,提高国际标准站位。

需把握五大关系

当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正在开展编制,结合充换电设施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应重点考虑车桩比、布局结构、重点场景、互联互通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从政策、技术、市场等层面着手,促进能源与信息、交通等行业联手合作,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拉长长板、弥补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充换电服务提质增效,建立融合发展新模式。

如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正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与汽车、城市、电网互动密切。在制定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时,需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市场作用与政府管理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换电设施建设和发展也需要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中,政府应重点支持那些充换电设施网络建设的需要,对那些当前不盈利,一般充电运营商不愿建设,但对于充换电设施网络建设至关重要的节点、薄弱点予以重点支持,例如在高速公路、城乡接合部、农村等地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运营,要补齐充换电设施网络建设短板;而对于竞争性充电场站,可发挥市场机制,实现充换电设施的规划选点优化。对于充电互联互通,不能采用行政化的手段简单化、短期化解决,而应发挥行业力量加强引导,实行行业自律。政府的充换电设施监管平台应定位在安全监管、规划落实、行业发展等方向,并支撑项目审批与补贴发放等管理流程,为车主提供的充电服务业务应由各充电运营商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优胜劣汰。要强化小区桩建设、公共桩规划(保障用地)等方面的政府职责,进一步明确推动建设主体责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是近期发展与远期布局的关系。

当前,无线充电、大功率充电、有序充电、V2G等先进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处于产业化的前期,应结合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产业化进程,在充换电设施规划中既要考虑当前充电需求,也要充分考虑未来先进充电技术和产业化推广后对充换电设施建设数量和规划布局的影响,要为未来的充电技术推广预留发展空间。针对大功率充电的产业化预期,应重点考虑在高速公路、城市群、一线城市等地区的大功率充换电设施布局规划。针对慢充应用场景,要分析有序充电、无线充电在2022年前后产业启动后对慢充桩充电在数量和结构上布局规划的影响。针对重卡换电、共享换电,要结合商业模式和产业联盟进行规划。针对V2G技术,要提前规划,创新V2G的商业模式;在政策上、体制上扶持V2G,为V2G的产业化启动提前布局;要大力建设主动配电网建设,为V2G的实现提供基础和条件;大力建设电力市场,为V2G的推广提供最终的价值输出渠道。

三是一般充电与特殊充电的关系。

要高度重视物流车、环卫车、机场码头车辆等特种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区分充换电设施的技术路线和充换电设施布局。既要满足一般公交大巴、私人车的充电需要,也要充分考虑特殊充电需要。商用车充电存在充电场地不固定、充电设施建设困难、充电电压平台多样化低压化、充电保护控制薄弱等状况,应加大商用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布局,为相关领域实现电动化提升提供保障。只有建立适应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服务网络体系,才能全面推进和加速促进我国汽车电动化的全面转型。

四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

在实现汽车强国梦想的过程中,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施产业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充换电设施规划也应该以更高的站位和更远的视野看待我国下一步充换电设施的技术路线选择和产品质量要求,特别是作为国际市场通行证的国际标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为第83届IEC大会贺信指出的“中国将继续支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不断完善国际标准体系和治理结构,更好发挥标准在国际贸易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下一步,我国的充换电设施标准要着眼未来、着眼世界,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更加进取的精神做好国际标准化工作,为未来的国际市场开拓“站好卡位、打下先手”。

五是自身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关系。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规划离不开电动汽车、城市交通、智能电网的发展,因此,充换电设施的规划也不应单纯考虑自身的规划布局,应结合相关行业的发展协同推进。充换电设施的产业布局应重点考虑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进程,提前考虑无线充电、机械臂辅助充电等自动充电的技术导入和设施建设。应结合下一代功率半导体的产业化推广和电压电流的升级方案,提前推广宽电压、大电流、恒功率的充换电设施布局。应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优化充换电设施布局,方便充电,要充分考虑“充电+停车”“充电+商业”“充电+出行服务”“充电+车辆服务”。应结合配电网的改造升级和电力市场建设,推动电动汽车充电与电网互动,发挥移动储能作用,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通过V2G技术消纳更多新能源电力,引导“新能源汽车充新能源电”,替代更多化石能源,要以更高的站位提高对V2G技术重大意义的认识,为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充换电设施既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考虑面向“十四五”的充换电设施规划时,能源等行业不应局限于充换电设施本身,更要将规划放在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考虑,要在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的站位中考虑,立足中国国情并放眼国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治理的有效作用,推动汽车与能源、信息和交通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我国汽车强国和能源转型发展谋篇布局。

(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主任、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