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云南省也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成为该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滇中代表处主任赵东介绍,国家电投云南国际作为入滇央企,助力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将光伏发电项目与云南石漠化区域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在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昆明市东川区建成全国首个“光伏发电+集水灌溉+生态修复”微型样板(1.04MW)项目。
据悉,该示范项目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1.0297兆瓦,每年可提供131.6万度清洁电能,实现自给自足、余电利用的“生态-能源循环”体系。
赵东表示,“这个项目的经济价值除了光伏发电带来的清洁能源,更重要地是对生态的修复和土地的再利用,助推石漠化区域提升生态健康水平,实现区域生态健康、协调发展、土地集约化的多重发展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工程范式。”
东川“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运行管理人员范书豪介绍,此项目由光伏板集雨、水窖储水、旱季滴灌、分区绿植(养殖)、绿色发电五大系统工程组成,创新性利用集水槽、引水管等光伏组件收集雨水。其水窖和高位水池年总蓄水量可达700多立方米,在旱季能通过覆盖全场的灌网滴灌系统为区域生态系统提供“保命水”。
除此之外,该项目充分利用光伏阵列的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因地制宜种植耐旱植物、农作物,试养殖高原鹅,光伏阵列在减少蒸发、保水蓄水的同时保持了植被生长所需的基本光照,加速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和生态修复进程,促进土壤改良和局地小气候改善。
图为位于昆明市东川区的“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现场。 罗婕 摄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板下设置的5G气象站能够自动监测采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为旱季滴灌系统提供数据,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操作即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目前,以该项目为基础和样板,总投资约12亿元的东川区280MW生态治理及修复光伏项目正全力推进。赵东表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4.63亿度清洁电能,与燃煤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14.58万吨,减少900多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效产生固碳造氧效果,推动云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