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硅业最近的曝光率着实是高的,当然关注度也不低。
3月,上交所中止发行上市审核;4月,与晶澳签订长单补充协议,追加多晶硅料采购数量、延长供货期间;6月,上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亚洲硅业年产4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落户西宁……
不知下一个消息是否会是成功IPO。
对于诸多光伏企业,为何亚洲硅业会受到如此关注,某业内人士慨叹,一方面其主要业务为现今状态火热的多晶硅,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其实控人施正荣。
亚洲硅业官方网站显示:目前拥有19000吨/年高纯多晶硅及9000吨/年光纤级四氯化硅生产能力和185MW并网光伏电站。
见证硅料起伏的亚洲硅业
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其通常被行业内称为“亚洲硅业”,注册成立于2006年12月31日,此时正值硅料价格开始上升之际,也是我国多晶硅行业快速发展时期。
彼时硅料从22美元/kg狂飙到500美元/kg,涨幅达到2172.7%,令人咂舌,用时仅为两年。多晶硅彼时风光无二,相关企业更是赚的盆满钵满。正是因为多晶硅令人疯狂的红利,国内迅速涌现出诸多多晶硅项目和企业。
诸如,亚洲硅业&青海新能源集团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大全6000吨项目、通威集团10000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0000吨项目、大陆产业投资集团1 8000吨项目……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中国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每年3万吨,另有十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还有十几家在筹建。全国的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而在2005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仅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
然而,金融危机随机而至,多晶硅价格雪崩式下滑。同时, 2009 年“国发 38 号文”的发布,将多晶硅行业定为产能过剩行业。后“双反”亦随之而至。多重打击接踵而至,数据显示: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在产的多晶硅企业仅为7 家,产能在1000到3000吨之间的多数多晶硅工厂倒闭。
哀鸿遍野形容当时的中国多晶硅行业并不未过。该阶段的记忆在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史中只剩惨淡。
多晶硅行业投资大、周期长,加之彼时造成的创伤,虽然多晶硅企业的境况有所好转,但并不见往日的繁荣,相关能维持原产能不进行减产已是难得,更别提扩产。当然这种情况在2020年得到了改变。
2019年,彼时行业媒体预估2020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行,多晶硅市场将主要为东方希望、新疆大全、新特能源、通威股份、协鑫五企业之间的竞争,亚洲硅业并未列于其中。
2020年,多重原因下,多晶硅价格迅速上行,组件企业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此现象被业内称为“卡脖儿事件”。“卡脖儿事件”的出现,为从2020年开始的扩产浪潮埋下了伏笔。
彼时,面对着多晶硅价格上涨的局面,光伏行业的大多企业持理解态度。世纪新能源网在延期举办的SNEC采访时,多个企业表示,硅料价格上涨既然是市场行为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对于个别企业希望出现的补贴之说并不认可。“多晶硅企业近年价格持续走低,连年亏损的时候,盈利环节也并没有让利于多晶硅企业。”某下游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随着多晶硅价格的持续走高,“理解”的声音日渐消退,多晶硅的价格成为坊间热议。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从六月份60元/kg涨至2020年年底达到85元/kg,涨幅为41.7%,而此时的价格则是 “抢装”之后回落的价格。
时间跨入2021年,多晶硅价格更是增长迅猛,致密料最高价达到225元/kg,半年涨幅达164.7%,至6月中旬,多晶硅价格迎来缓慢下调,PVInfolink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下降到207元/kg,但相较2020年底价格,仍旧有着143.5%的涨幅。
从成立至今的15个年头中,亚洲硅业似乎经历了硅料发展的一个轮回。
处于争议中的亚洲硅业
亚洲硅业的成立甚至说是有些低调的,毕竟彼时出现新的多晶硅企业、多晶硅项目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招股说明书表示,2006 年底,王体虎引进海外投资基金,创立了亚硅有限开始开展多晶硅研发生产业务。其实还不难发现海外投资基金Power Surge Trust的身影。Power Surge Trust则与施正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报道显示,施正荣于2005年11月2日与Credit Suisse Trust Limited签署了信托委托书,设立了家族信托。基于信托协议,CSTL设立Power Surge Limited,其为Power Surge Trust的一部分,主营业务为投资控股。Power Surge Limited再通过其全资子公司Energy Friend Company Limited持有亚硅BVI82.02%股权,而亚硅BVI又持有亚洲硅业78.58%股份。由此,施正荣夫妇间接控制亚洲硅业。为实控亚洲硅业,施正荣可谓颇费周折。
对于王体虎为何会成为亚洲硅业的首任董事长,坊间有传言称,王体虎与施正荣早已相识,且关系颇为不错。同时,王体虎2006 年 4 月至 2006 年 7 月期间又任职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硅材料和高效太阳电池开发研究。所以王体虎出面建立亚洲硅业则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了。
然而这并不是亚洲硅业处于争论焦点的原因。
2006年,硅料价格开始迅速上浮,至此拉开了多晶硅黄金年代的序幕。同年,为了保证硅料的供给,施正荣的尚德与彼时多晶硅巨头企业MEMC签署了十年价值50-60亿美元的合同。该合同虽然最终以尚德赔付2.12亿美元而收场,但在初期,尚德的确获得了足够的多晶硅支持。
随着该合同的落地,在2007年1月,尚德迅速与成立不足一个月的亚洲硅业签订了长达16年期限的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然而,亚洲硅业公司一期多晶硅项目于 2008 年底建成投产。有报道称,亚洲硅业直到2009年上半年都没有向尚德交付多晶硅。
后随着尚德困境的来临,《环球企业家》等多家媒体有一种说法传开——施正荣将一定的财产纳入他的私人公司手中。对于此种说法的真实性,则无从考证。而此私人公司是否含亚洲硅业并不确定。海外投资者亦有着施正荣及高管团队对亚洲硅业进行利益输送的投诉。
对施正荣的争论,进而将亚洲硅业也卷入其中。虽然争论不断,但是从表面看起来,并未看到对亚洲硅业的影响。
2012年下半年,施正荣辞任了尚德CEO;2013年,施正荣辞任董事长一职。施正荣尚德的生涯就此结束,随后一段的时间内,施正荣也并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后有报道说,施正荣回到了老家,然后回到了澳洲,过着洗衣、买菜、做饭的生活,或是要洗尽铅华。而此时,人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关注亚洲硅业。
然而纵观2011-2020十年间全球多晶硅产能十强排行榜会发现,在此十年中,亚洲硅业仅仅在2011、2014、2015三年没有进入榜单,在全球多晶硅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冲击IPO的亚洲硅业
施正荣的消息并不多。关于其争论也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在发展迅猛的光伏行业,总有人进入,同时也有人退出,有人高光,那就有人低谷。
2016年,施正荣参加央视《对话》栏目,其表示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施正荣又回到了人们视野之中。而施正荣也许真的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
2019年,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9胡润百富榜》,施正荣以25亿身家入榜,显示公司为上迈新能源。企查查信息显示,上迈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10月。上迈新能源官方网站显示,公司创始人为施正荣。
2017年,施正荣的名字出现在亚洲硅业高级管理人员中。资料显示: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8 月,施正荣任亚洲硅业(青海) 有限公司董事。2019 年 8 月至今,其则任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坊间对此评论是施正荣走上了亚洲硅业的前台。
2020年的硅料价格飙升,多晶硅企业营收有着大幅提升。同年,伴随着光伏产业的扩产狂潮,多晶硅企业也加入其中通威、大全相继宣布扩产,隆基、天合相继联手通威。2021年协鑫、特变、通威等传统势力再发力,晶诺、青海丽豪、同德(长治)等新势力进入 。
当然,亚洲硅业也并未停滞不前。
2020年11月25日,亚洲硅业正式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冲击国内资本市场。此次拟募资15亿元,主要用于60000t/a 电子级多晶硅一期项目。
在2020年、2021年的市场大背景下,以及现今整体大环境下,亚洲硅业成功上市的前景业内相对看好,但其并非没有隐忧。
亚洲硅业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其营收分别为16.9亿、14.7亿、14.2亿,呈逐年下降趋势。三年中,多晶硅收入分别为15.3亿、12.4亿、11.9亿,占比分别为90.37%、84.30%、84.03%,同样称逐年下滑趋势。虽然多晶硅占比呈现降低趋势,但是2018、2019两年降幅并不大,依旧为其最主要的收入。
净利方面,亚洲硅业的数据同样并不十分好看。2017年-2019年,净利分别为 3.6亿元、2.3亿元、1.1亿元,2018 年较 2017 年降低 37.70%,2019年较2018年降低52.28%。下降明显。综合毛利率则分别为44.33%、30.91%、 19.46%。
同时相对集中的客户群体也被业内所质疑。招股说明书显示,隆基、晶澳、中环等为亚洲硅业主要客户。2017年-2020年6月底,亚洲硅业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60.94%、 59.76%、75.66%和 95.88%,整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隆基则是2018-2020年6月亚洲硅业第一客户,占比分别为20.09%、40.73%和 69.72%。隆基与亚洲硅业的关系相对密切,在行业内并不是秘密。2020年8月18日,隆基宣布,与亚洲硅业签订多晶硅料长单协议,约定2020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共5年),合计采购多晶硅料12.48万吨,平均每年2.5万吨,且不受设备检修影响。而亚洲硅业的多晶硅产能是1.9万/吨。
这些并不出彩的数据能否为亚洲硅业加分?如果表面上看,似乎并不乐观。但值得期待的是,多晶硅从2020年下半年价格开始上升,2021年更是进入飙升阶段,在此期间,多晶硅企业大多收获颇丰,而此阶段的数据并未在招股说明书中体现,亚洲硅业的业绩值得期待。
恰好因为亚洲硅业并不“漂亮”的数据,衍生出一种对其冲击IPO原因的解读。该观点认为,亚洲硅业冲击IPO除因为相对较好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外,其签订的对赌协议是其主要原因。
招股说明书透露,亚洲硅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于 2018 年 10 月和 2019 年 2 月分别与青银鑫沅、 未央新能源、青海汇富、宁波矽科、西开投、深创投、红土创新、红土创盈、蓝 溪红土签署了《股权转让补充协议》。若公司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之前未实现在中国境内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则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共同连带回购投资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虽然补充协议中约定了申报后对赌、回购等条款自动终止,但该风险依旧存在。
而如果此情况发生,亚洲硅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无疑要面对较大的资金压力。
亚洲硅业有条不紊地推进IPO进程,但在2021年3月31日,其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故上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但事情在6月28日迎来转机,上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
而在此期间, 4月21日,其与晶澳再签长单补充协议,追加多晶硅料采购数量、延长供货期间。晶澳于2020年9月至2025年8月期间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总采购量约7.5万吨。
8月8日,其年产4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落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注册资本7.5亿元,计划于2022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实现总产值约40亿元。
亚洲硅业在2021年的精彩绝对不止如此,那下一个精彩“镜头”又会是什么呢?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