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时代,光伏企业着力寻找最优度电成本方案,方向何在?在后PERC时代,哪种n型电池成为主角?市场角逐,同质竞争,晶澳如何打造特色产品,保持身位优先?
竞争激烈,最后的胜者是谁?既是对企业实力的考验,亦是对企业眼界的挑战。群雄逐鹿,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梦松在CSPV17th会议期间接受世纪新能源网记者专访阐述晶澳“以最优度电成本为核心的高效组件设计逻辑”。
深积淀——多种电池技术齐储备
降本增效成为平价时代光伏企业的追求,电池作为组件核心,企业着重关注。相关信息显示,目前一流企业PERC电池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3.4%左右,行业预测1年内PERC电池量产效率有望提升到23.5%-23.6%,然而 PERC电池效率达到23.6%后进一步提升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成本挑战都明显增加。
未来电池技术何去何从,是一种电池技术主导,还是多种技术并存,同分天下?产业链日趋完善的晶澳如何选择?
王梦松认为,晶澳现今在n型电池方面有着充分的技术储备——其中 n型钝化接触电池(行业亦称TOPCon)研发线效率已经超过24.3%,同时计划在2022年有望形成吉瓦级的产品量产;异质结电池,晶澳会投入百兆瓦级别中试线。对于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晶澳亦有相关技术储备。
晶澳的太阳能电池路线图显示,至2022年底n型钝化接触电池的效率达到24.5%,2023年底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5.5%, 2024年底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超过28%。
王梦松预判,n型钝化接触电池在2022年将会率先实现量产,异质结则会相对慢一点,大约在2023年会有更大规模的量产。
未来2-3年,n型钝化接触与异质结将共存,因为两种技术各有特点。短期内较为看好n型钝化接触,因为其有着更高的成本优势,3年后则更为看好异质结,其在薄片化和效率上优势更为突出。未来5-10年期间,叠层电池或将成为行业的选择。
“我们在多种技术上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储备。”王梦松对世纪新能源网记者讲到。
远布局——下一代n型组件或已有答案
尺寸之争为组件板块绕不开的话题,晶澳作为组件龙头企业,更是时常面对如此问题。
2021年,晶澳联合隆基、晶科一起统一了M10组件尺寸规格,王梦松认为此举是对行业的有力推进,有助于系统端LCOE成本的降低。
“我们不应该聚焦尺寸之争,而应更关注效率的提升,进而需求到最优的度电成本解决方案。”王梦松强调。
晶澳DeepBlue系列则充分诠释了王梦松的观点。
2020年,晶澳推出了DeepBlue 3.0组件,该组件便是基于182mm规格硅片上的产品,其综合考虑了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系统配套各环节实际情况。以最优性价比的电池技术、更优的制造成本、合理的组件与硅片尺寸、低衰减、高效率、优异的发电表现、高可靠性,充分诠释了晶澳围绕最优度电成本的组件设计逻辑 。
2021年晶澳再进一步。
在上海SNEC中,晶澳推出DeepBlue 3.0升级版——DeepBlue 3.0 Pro。DeepBlue 3.0 Pro采用了新一代零间距柔性互联技术,相对于常规间距组件效率可提高0.4%,同时可靠性与常规间距组件保持一致水平。各版型功率平均提升10W,DeepBlue 3.0 Pro为大型地面电站量身定制了72和78版型单双玻组件,功率段覆盖555-605W。
同时,王梦松介绍,DeepBlue 3.0 组件目前已经成为晶澳主流产品, 2021年年底其出货量或超过12GW(最终数据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明年其出货量预计将超过30GW。
对于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兴起,王梦松介绍,晶澳有专门针对户用市场推出的小尺寸组件,54-cell则主要应用在住宅屋顶项目和小型工商业项目。2022年,晶澳会更加聚焦分布式市场,不排除随着分布式市场规模的扩大,推出更加多元化的系列产品。并且,晶澳会做更为积极的评估,寻找更加完美符合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市场的解决方案。
对于下一代产品,王梦松介绍或将是一个完整的序列,既有针对大型地面电站的产品,又有针对分布式的产品。但在晶澳的要求中,无论哪种产品其都需具有更高效率及功率、更低的衰减、更高的双面率、优异的发电性能等优势。那晶澳的DeepBlue是否会是其下一代n型高效产品的答案?更为期待晶澳的未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