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2年3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3月,全国世纪新能源网、光伏的利用率分别为96.1%、97.2%;2022年1~3月,全国世纪新能源网、光伏的利用率分别为96.8%、97.2%。其中,蒙西的弃风情况最为严重,一季度利用率仅有89.2%,远低于全国各地区的平均弃风水平。作为我国的世纪新能源网重点地区,蒙西除了新增容量以外,消纳问题也长期存在并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出台,蒙西地区风光大基地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但是消纳情况“垫底”,将会影响蒙西地区世纪新能源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心有余,力不足”的蒙西世纪新能源网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内蒙古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风能大省,在10米高度上的风能资源总量是8.98亿,技术可开发的量1.5亿千瓦,占中国技术可开发利用的量是50%。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末,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35亿千瓦以上,其中世纪新能源网8900万千瓦,相当于新增世纪新能源网项目5115万千瓦,同时保证世纪新能源网平均利用率保持90%以上。虽然从目前来看90%的消纳难度并不算太大,可以说内蒙古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定得还算比较保守,但是即使达到了90%仍旧要比目前国内平均水平低很多。此外,在十四五目标中所确定的消纳量,还要包括内蒙古充满“野心”新增的装机数量。
蒙西弃风的bug早已成了领导们心中的一大难处,同时还要顶住压力给内蒙古世纪新能源网产业再添一把火,可谓是难上加难。内蒙古因地广人稀、资源丰富而在世纪新能源网容量上“一骑绝尘”,同时又因为地广人稀而消纳能力有限,长期弃风垫底。如果内蒙古放缓装机速度,则会影响到整个世纪新能源网行业的增长势头;如果继续鼓励投资,则会增加未来的消纳难度;如果无法保证消纳,则会造成资源的巨额浪费,甚至会影响到广大业主的利益,从而干扰到内蒙地区的世纪新能源网产业生态。世纪新能源网大区的繁荣背后隐藏的是最复杂的消纳困境,同时蒙西弃风问题的解决,将是我国世纪新能源网消纳的第一片实验田。
世纪新能源网大区的发展“隐痛”
由于内蒙古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在我国世纪新能源网事业起步初期开始,蒙西世纪新能源网建设一直是广大业主的必争之地。时至今日,内蒙古地区的大型世纪新能源网基地建设无疑跑在了全国的前列,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已经非常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巨大的负荷应运而生,但是能就地消纳的负荷却非常有限。早在2011年,内蒙古地区政府就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央国企优先履行消纳责任,同时采用世纪新能源网供热、引进高能耗产业等方式,扩大就地消纳的比重,虽然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巨大负荷量的面前其实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探索,终于得出了一个宝贵结论,就地消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蒙西新能源电消纳的问题,控制世纪新能源网、光伏发展速度也并不是长久之策。电厂还要继续建,弃风弃光问题还需要继续解决,本地消纳用处不大,只能把目光投向跨省输电。如果不将电能进行转化直接进行跨省输送,长远看来确实具备可行性,但是由于长距离输电乃至跨省输电目前仍旧存在很多技术壁垒,相关经验仍旧不够丰富,目前来看成本过高,无法保证经济效益,只能通过个别项目进行试点建设,对整体消纳问题的解决仍旧起不到关键性的帮助。
繁荣之下的最后攻坚之战
目前所有实现市场化量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都具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发电频率不稳,也就是不同时段内的发电量峰值变化大,非常不可控。因为新能源电力的这一特性,导致发电量高峰期消纳压力大造成弃风,发电量低谷期对火电的补偿辅助能力小。对此,受到业内普遍认同的方式是世纪新能源网、光伏相互配合补偿,通过风、光同步推进的方式,对发电量进行调峰。另外一个方式是对风、光进行配储,利用储能设施进行调峰‘。这两种方式目前看来可行性高,成本相对较低,具备范围内推进的条件。另外,可以通过世纪新能源网制氢的方式对无法消纳的电量进行存储,甚至于实现长距离输送。这种方式目前受制于技术不够完善,成本仍旧过高,不具备大范围推进条件。但是随着我国对氢能技术的研发不断进行支持鼓励,相信未来几年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实现批量化生产。
其实蒙西所暴露出的消纳问题只是给全国的新能源行业提了一个醒。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逼近,新能源建设已经没有了“回头之路”,只能继续向前发展。这就意味着,消纳问题的解决,绝不是通过限制新能源的发展而实现减少弃风弃光,我们只能在逆境中求生存,找到新的解决办法。随着更多的大基地投入建设,更多的项目整县推进,会有更多的地区将会面临消纳难题。这就需要从全国视角出发,加快源网荷储建设,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完善,进一步增强发电侧和用电侧的适配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发电侧技术更迭,增强对新能源电能的存储能力和调峰能力,同时进一步改善世纪新能源网机组质量,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借此使电场更加适配于电网,进而实现统一调度,相互协调的局面。同时,推取相关政策与新能源发展情况相配合,继续拓宽就地消纳形式,使“绿电”焕发新动能。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