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位于安徽淮南的丁集矿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部分并网。该项目建设规模200兆瓦,是目前淮南市单体最大的水面光伏电站。项目“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的综合治理方案,在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能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夏日时节,走进丁集矿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排列整齐,点缀于湖泊中。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
丁集矿采煤沉陷区所在的安徽省淮南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多年以前,这里面积庞大的采煤沉陷区让城市苦恼不已。如今,这一切发生了改变。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淮南从水上光伏方面逐渐化解了矛盾,探索出一条“光伏+采煤沉陷区治理”的道路。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水域上面架设光伏组件,在水下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将“包袱”变财富,把“废物”变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
丁集矿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运行周期内,全部上网电量约55.2亿度,相当于节省标准煤1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9万吨。近日,安徽省光伏+采煤沉陷区技术研讨会举办,会上,多位业内人士非常看好这种模式。某头部太阳能科技公司中国地区部副总裁夏珂表示:“光伏组件在上层的遮挡,减少了光合作用,抑制藻类大量繁殖,下层水面用于水产的养殖,在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产出的同时,实现了净化和治理采煤沉陷区的目的。”
这不是安徽省采煤沉陷区第一次与太阳“牵手”,阜阳、淮北等地均有相关探索。截至2022年10月底,安徽已建成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光伏发电项目14个,涉及4市5县(区),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约2.3万亩,项目光伏总装机规模104万千瓦。
事实上,采煤沉陷区治理是多个煤炭产地面临的共同难题。根据安徽某能源控股集团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淮南矿区2022年底采煤沉陷区常年积水总面积14万亩,预计到2030年地表沉陷区总面积将达到37万亩。“估计2030年淮南矿区水面光伏装机容量可达到1800万千瓦以上,接近长江三峡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可以再造一个‘水面光伏三峡’。在发展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方面,淮南矿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集团战略投资部高级主管刘伟说。
业内专家表示,煤炭开采不可避免地影响土地,包括挖损、塌陷、压占及土质、植被破坏等。“沉陷区内交错分布着建设用地、耕地、荒地、林地和滩涂,土地性质不同,用途不同,影响规模化布局光伏电站。”某头部太阳能科技公司中国地区部产品解决方案部负责人张晓鸣说。
在具体的模式上,安徽省新能源协会副会长卢育发建议:“一般在中轻度采煤沉陷区优先采用农光互补的模式。在采煤塌陷程度较轻,且具备复垦的区域,我们一般采用光伏+生态治理的模式。如果拥有永久性的积水,则采用渔光互补的开发模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