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公司2023半年报又迎来集中发布。本文梳理最新发布2023半年报的68家上市公司氢能业务进展披露情况如下(据公开信息,或有遗漏):
1、美锦能源(00072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39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飞驰汽车生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各类车型累计上险量237辆,位居行业内首位;报告期内,美锦能源佛山氢能科技园开园暨飞驰科技新车下线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隆重举行,该项目是佛山市南海区重点项目之一,目前落户项目包括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项目(即飞驰科技项目)、氢能汽车核心装备项目、分布式绿电制绿氢+加氢网络项目、氢能车辆智慧运营平台项目。
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城东南片区的美锦氢能总部基地一期项目于报告期内顺利开工,该项目作为北京市2023年50个重大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将塑造成为“大兴氢能”的示范名片。
报告期内,美锦能源在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上发布了中国首个“氢能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企业荣誉方面,2023年美锦氢能继续获得业内高度认可,美锦能源作为传统能源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先行者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22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榜单,并入选《财富》2023年“中国500强”、“中国上市公司500强”荣誉称号。
美锦能源已在氢能供应领域、氢能装备制造和氢能运营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经验。未来,公司将着力加强氢能基础设施的广泛推广和建设,特别关注提升绿氢的供应能力,并积极探索氢能在储能、发电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
2、中集安瑞科(03899.HK)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股东应占净利5.7亿元,同比增长29.4%。氢能相关业务收益增长59.1%至人民币2.70亿元,氢能业务于2023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为3.45亿元,同比增长50.0%。
氢能业务领域上游制氢方面,今年年初,氢能业务首个1,200m³/h碱性电解 槽成功下线,与此同时,甲醇制氢设备在同步推进制造样机中。
中游储运方面,高压气氢领域,30MPa缠绕气瓶管束式集装箱与99MPa站用储氢瓶组已成功实现批量销售,并形成不错的市场反响,多家企业提前布局30MPa管束式集装箱使用场景,引领市场升级。中压储运领域,随著西部地区大量绿氢项目的推进,中压氢气球罐业务也迎来了增长,上半年成功中标内蒙首个大型球罐储氢EPC总包项目。液氢也是今年重点发力方向,上半年由该 分部牵头起草的移动式液氢运输容器团体标准正式发布,随后通过全国首个《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企业标准,液氢储罐、液氢罐车纷纷开工,也迎来了全国首个40英尺液氢罐箱成功下线,标志著中集安瑞科在液氢领域的领先地位。
氢能业务在下游终端应用上亦取得突破。车载瓶方 面,本公司作为参与单位 的国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纤维全缠绕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车用压缩 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正式发布。上半年该分部持续深挖市场,并 加速建设Ⅳ型车载瓶及供氢系统在河北石家庄栾城的生产基地。该分部成功 交付出口的氢能重卡以及海外氢能智轨项目上配套的Ⅳ型车载瓶供氢系统。III型瓶方面,该分部完成了390L气瓶的开发、批量生产及销售。加氢站方 面,上半年氢能业务分部成功交付多个固定式加氢站及撬装式加氢站,并成 功中标并交付香港首个加氢站示范项目,为双层氢能巴士提供服务,助力香港交通氢能化转型。另外,500kg/12h一体化标准加氢站新产品试制完成。
3、阳光电源(300274)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22亿元,同比增长13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4亿元,同比增长383.55%。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IGBT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电解制氢材料实验室。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GC2管道资质认证、莱茵TÜV安全认证,推行落实TPM\TQM管理工作;优化1000m³/h ALK电解槽结构及关键部件材料,槽体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升级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凭借优秀的产品功能、交互体验,斩获德国iF产品设计奖;筹备推进二期年产3GW工厂建设,预计2024年初投运。率先提出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概念,并完成方案开发推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4、动力源(600405)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3,982.1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订单实现了翻倍增长,目前,燃料电池业务产品已基本覆盖了燃料电池BOP系统多应用场景需求,具有高功率密度、可灵活扩容等特点。其中,公司燃料电池升压DC/DC变换器和空压机控制器作为公司的主力产品,保持了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销量;除传统的高压平台空压机控制器保持持续批量供应外,面向国际燃料电池叉车市场的30~63V电压平台产品完成了首次量产并形成销售订单。目前,公司第三代空压机控制器正式立项开发,预计年底推出上市,公司将继续丰富氢燃料电池产品序列,并以此为契机,在氢能产业链上全面布局。
5、隆基绿能(601012)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52亿元,同比增长28.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光伏行业技术进步,依托高效、经济的“绿电+绿氢”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目标实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系列硅片产品和主流组件产品已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隆基氢能还参与制定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标准。
6、氢导智能(30045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6亿元,同比增长30.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47.75%。
公司自2018年正式进军燃料电池智能装备领域,成立氢能装备事业部,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客户提供PEM电解槽制氢整线装备、氢燃料电池整线装备和测试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制浆涂布、MEA封装、双极板生产、电堆组装、系统装配、测试平台等相关高端装备。目前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水平、团队规模、业务体量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奖项。在燃料电池方面,已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PEM电解槽方面,已和多家知名企业形成合作。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持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宽氢能生产及测试装备市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7、科威尔(68855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982.85 万元,同比增长 43.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016.88 万元,同比增长 228.81%。报告期内,由于政策面的加持,燃料电池行业的需求有所回暖,加之制氢电解槽的火爆,“五大四小”及“三桶油”等国家队均下场入局氢能产业,行业需求的井喷,带来公司氢能板块业绩快速增长,报告期内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 210.48%。
公司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围绕氢能两大核心场景,布局从用氢端延伸至制氢端领域的相关测试产品。用氢环节:围绕燃料电池各系统的可靠性展开测试,主要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系统、燃料电池 DC/DC 测试系统、燃料电池空压机测试系统、燃料电池专用直流回馈式电子负载、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测试系统、燃料电池 EIS 测试系统等,测试对象涵盖零部件、各功率等级的电堆和发动机系统等。制氢环节:功率覆盖 500W-5MW,适用于 ALK(碱性)电解槽、 PEM 电解槽、 AEM(弱碱性)电解槽等多个技术路径。
8、利元亨(688499)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72,963.5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6.56%。
新能源氢能设备方面,公司持续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的整线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实现多个关键工序的技术创新及突破,工艺水平日臻成熟。与国家电投继续就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组装、活化测试、发动机系统的组装和检测等领域深化合作。
9、上海电气(60172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530.7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5%;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5.90 亿元。
在氢能领域,上海电气聚焦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关键核心装备,以电解水制氢为产业突破点,积极布局储氢、氢气压缩、氢燃机/锅炉、绿色氢化工、氢能装备材料检测等核心技术及产品装备,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关键装备供应的核心竞争力。在制氢环节,目前已发布2000Nm³/h碱性电解槽产品,可满足风光大基地、绿色化工/冶金等大规模制氢、用氢应用场景需求。
公司下属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电解水制氢研发实验室,为关键材料研发、部件制备、产品制造提供了全方位基础支撑。报告期内,我们建成国内首个应用于工业园区的“绿氢制-储-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多功能测试验证平台。
10、东方电气(600875)
2023 年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99.15 亿元、同比增长 7.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2 亿元,同比增长 12.85%。
氢能方面,已全面打造氢能产业体系,形成了氢燃料电池、氢制取、氢储存、氢加注、氢使用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以来,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全球首次海上世纪新能源网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提供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电氢智慧能源站实现国内首次固态氢能并网发电;氢能在重卡和工程车等领域实现市场突破。
11、昇辉科技(30042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64 亿元。
公司自 2020 年起进行战略转型,将“智能+双碳”作为战略方向,新增氢能业务板块,成立子公司昇辉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氢能业务的运营主体,对氢能产业链的部分环节进行投资,并自主运营大规模电解水制氢设备、氢能源汽车运营平台、氢能相关电气设备及关键零部件。
其电解水制氢设备制氢纯度高,可实现单槽制氢产量1000标方/小时及以上水平,氢气纯度达99.9995%;电 解 槽 制 氢 能 耗 低 至4.3kWh/Nm³H₂,系统效率高达77%以上;氢能源汽车运营平台聚焦氢能源物流车运营业务,以城配物流为重点,为大湾区物流企业及有运输需求的客户提供氢能物流车运营及租赁服务,如医药配送公司、供销社、生鲜食品公司等。
12、联美控股(60016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3亿元,同比下降4.63%;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1.19%。
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氢能事业部开拓氢能业务。氢能业务拓展方面,继公司战略入股爱德曼氢能后,于2022年12月,公司与北京燃气平谷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起点,在分布式综合能源服务、加氢站、制氢及氢能热电联产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13、穗恒运A(00053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4,685.48 万元,同比增加 6.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3,974.49 万元,同比增加 11.81%。
在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方面:一是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参与设立现代氢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的议案》(详情请见公司 2 月 11 日于指定媒体披露的相关公告)。5 月公司携手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简称:HTWO 广州)、开发区交投成立现代氢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进行双极板、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器三大核心零部件及系统本地化的研发、生产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推广应用,助力黄埔区建设国际领先的氢能产业创新集聚区。二是深化与 HTWO 广州、文远知行的合作,开展氢能多应用场景业务,推动自动驾驶氢能环卫车示范。三是与中石化合作规划建设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非油品“五位一体”综合能源站 15 座。目前已建成 2 座,正在建设 2 座。
14、威孚高科(00058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9亿元。
报告期内,膜电极、金属双极板、合金催化剂、电子水泵、节温器、氢循环泵、尾排阀等多个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产品完成国内产线建设、调试或试生产,国内外客户项目拓展顺利;氢喷射器、氢隔离阀、氢安全阀稳定生产;氢排气阀、电子水泵、比例三通阀完成生产准备并将实现批产;35/70Mpa减压阀及瓶口阀、氢循环泵、空气轴承等BOP关键零部件完成部分可靠性测试。
电解水制氢系统实现示范运行,正式启动平台产品开发;推动氢能产业园地块获取,完成地块初步设计方案及用地申请。推进实施氢能业务全球三大基地建设投资,完成对 IRD 欧洲及北美基地石墨双极板、Borit 欧洲基地金属双极板的研发和扩大产能投资,加速推动亚太基地威孚氢隆合资公司国产化能力建设;完成 VH 业务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开展对毫米波雷达企业调研及交流,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推进轮毂电机业务持续深化合作。与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开展市场调研,积极推进 PEM 电解水制氢业务技术线路研究。加强投后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子公司投后治理方式。
15、密封科技(30102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09%。
新能源领域,公司研发的氢气发动机用新型气缸垫片和附属垫片、氢气循环泵用高速气浮轴承,氢气压缩机膜片等新产品均已实现少量供货;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产品在基本掌握了原材料性能要求、极板表面处理、极板焊接工艺方法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验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已完成技术研究,开始做样机试制准备;碱性电解槽密封垫片开始进行材料、技术和工艺研究,争取年内完成样品试制。
16、雪人股份(00263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5.23%。
氢能方面,在下游氢能应用环节,公司在掌握燃料电池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际氢能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与国际知名品牌,致力于研发世界领先的大功率金属极板燃料电池产品,目前已构建全球化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与日本氢动力公司签署合同开发金属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并已完成电堆金属双极板技术文件的交付。
在上游氢气储运环节,公司突破液氢装备技术,已经有多套压缩机产品服务于中国航天领域。
17、中国石化(600028)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937 亿元,同比降低 1.1%;经营收益人民币 537 亿元,同比降低14.7%。
2023年上半年,公司大力开拓氢能应用场景,积极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持续推进“氢能走廊”建设及重卡加氢示范应用;公司已经制定了面向未来的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18、中国石油(601857)
2023 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14,798.71 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6,146.21 亿元下降 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 852.72 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 816.27 亿元增长 4.5%。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796.26亿元,主要用于继续加强国内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渤海湾等重点盆地的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推进清洁电力、CCUS、氢能示范等新能源工程。2023 年上半年,本集团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 7.22 亿元,主要用于国内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站建设,优化终端网络布局,以及海外油气储运和销售设施建设等。
19、中国能建(601868)
2023 年上半年,完成新签合同额、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分别为人民币 6, 459.3 亿元、1, 921.20 亿元、 59.96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21.2%、 21.37%、 14.07%。
其新产业业务加快发展。氢能方面加快推进埃及绿氢、 甘肃兰州氢能产业园、 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 扩大氢能业务版图。持续推进“30˙ 60” 系统解决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压缩空气储能、 氢能、 交能融合等“双碳” 领域科研项目, 掌握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系列方法、1000Nm³/h 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柔性功率调节装置、 交能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一批核心技术,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进展。
20、中国中冶(601618)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344.59 亿元,同比增长 15.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2.18亿元, 同比增长 22.90%。
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推广,以转炉烟气全余热回收、氢气竖炉、富氢烧结、短流程料场、智能车间为代表的多项重大研发项目成果已在宝武、鞍钢等钢铁企业项目中取得首台套应用,开辟钢铁冶金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的新赛道。
21、中国化学(60111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3.5亿元,同比增长21.54%;实现净利润31.93亿元,同比增长12.06%。
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签约新材料、新能源、减碳降碳等绿色化工合同额近700亿元,设计全国首例“采用滩涂光伏离网发电配储能和海水淡化制氢”的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
22、厚普股份(30047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78.65万元,同比上升24.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6.83万元,同比上升117.87%。
公司在加氢站领域已形成了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加氢站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中标深圳能源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标段项目、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氢气充装柱设备,并签订了山西上安加氢综合能源站、成都新创燃气综合能源站、海南中石化银丰加氢站等项目。
工程业务领域,报告期内厚普工程中标深圳能源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标段)EPC总承包项目、大宝山LNG站总包项目等。
23、三一重能(68834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15 亿元,同比下降 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17 亿元,同比增长 2.38%;
在绿氢方面,通过研发创新,公司已具备完整绿氢成套解决方案。三一吉林长岭风光储氢氨数字化示范项目正在实施。
24、璞泰来(60365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04亿元,同比下降6.55%。
在其他新兴设备赛道方向,公司设备团队始终保持进取的持续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报告期内水电解制氢 PEM膜电极生产设备通过客户初步验证。
25、四方股份(601126)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增长20.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16.91%,主营业务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氢能领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紧凑型可再生能源电热氢联产系统模块关键技术;新型多重化大容量电流源型制氢电源,已完成产品型式试验认证,核心效率指标业内领先,为公司开拓氢能市场奠定基础。
26、三峡能源(600905)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7.04亿元,同比增长12.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17亿元,同比下降10.10%,
公司以“风光三峡”和“海上世纪新能源网引领者”重大工程为载体,开展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四十余项,涵盖了光热、新型储能、制氢、海上世纪新能源网核心技术等重要业务领域;“三峡乌兰察布氢电耦合交直流混合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氢能示范工程项目,着力打造高质量研发创新平台。
27、阳煤化工(60069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22亿元,比同期95.51亿元减少23.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9亿元,比同期1.87亿元减少4.16亿元。
公司旗下正元氢能拥有河北省内最大的单套尿素系统,生产能力居河北省第一。正元氢能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其年产6.48亿立方米氢气资源将成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大的氢源供应商。
28、安泰集团(600408)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31亿元,同比减少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亿元,同比亏损。
公司2023年度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150t/h干熄焦及配套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和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0m³/h焦炉煤气制氢项目。
29、陕建股份(60024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2.4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9.33亿元,同比增长5.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6亿元,同比增长3.23%。
报告期内,EPC总承包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首方绿氢充装成功,顺利产氢,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批复、首个开工、首个产氢的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子公司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签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分离装置一、二、三标段建安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5.5亿元。
30、宝钢股份(60001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8.55亿元,同比下降7.5%;实现利润总额65.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3.4亿元。
公司绿色低碳建设全面推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三治四化”,主要环保指标持续改善,引领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极致能效、绿色能源等减碳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显著成效,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进展顺利。
31、东华科技(00214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7亿元,同比上升73.60%。
公司成立绿色能化专项团队,锚定“新能源+绿色化工”耦合业务,先后承揽了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滩涂光伏离网制氢、兴安盟京能煤化工电解水制氢、临涣焦化甲醇装置驰放气制备车用高纯氢、二氧化碳干重整技术工艺包联合开发等新能源相关的设计、咨询项目,其中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滩涂光伏离网制氢系国内首例“采用滩涂光伏离网发电配储能、海水淡化制氢”的示范项目。
32、鸿达兴业(002002)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9亿元,同比下降24.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6亿元,同比下降270.81%。
氢能源产业方面,公司设立了广东氢能研究院和鸿达氢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统筹氢能研发工作,加快氢能发展步伐。研究院相继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氢能装备研究等技术储备布局,大力发展稀土储氢材料及储氢装备,在制氢及储氢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公司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的技术,大力发展氢能储能业务,氢能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在乌海市建设运营加氢站,生产和供应氢气、液氢等,为乌海公交公司运行的燃料电池公交、大巴等用氢车辆提供氢气及加注服务。公司建成并运营我国首个民用液氢工厂,实现液氢规模化生产和民用化应用,大大提高氢气的运输效率。
33、金盘科技(688676)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9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6.54%, 来自于新能源-储能营业收入递增 944.91%,新能源-光伏营业收入递增 101.55%,工业企业电气配套营业收入递增 54.56%。
氢能应用领域:电解水制氢整流变压器为多脉波整流变压器,具有很强的过压、过流能力,同时有较强的谐波抑制能力,同时具备很强的耐候性,可达 C3、E3,可可靠为电解氢设备提供稳定电源。
34、航天工程(60369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持续稳定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氢能方面:签署了甘肃金昌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公司自主开发的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正式下线,预计将于三季度开展系统联调和长周期性能试验;首台套20型PEM电解槽已完成系统组装和气密性试验。
35、水发燃气(603318)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538.37万元,同比增长4.9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51.21万元,同比增长5.90%。
报告期内,由通辽隆圣峰牵头实施的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管道实验平台部分在通辽隆圣峰甘旗卡门站点火通气成功,标志着该项目管道实验平台部分正式投产运营。
36、新天绿能(60095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4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
上半年,若羌罗布庄世纪新能源网项目、崇礼世纪新能源网制氢二期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台安桑林世纪新能源网场、张北战海世纪新能源网场、唐山大清河世纪新能源网场等项目按计划进度施工。
37、宝光股份(60037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9.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12.27 万元,同比增长 36.04%。
氢能方面,报告期内,氢气市场产销两旺,在做好氢气及其他气体经营的同时,氢能源业务从上游制氢,向中游氢气储运,下游氢能源利用进军;报告期内,完成制氢站装置第一阶段升级改造,下半年将进行第二阶段技术改造。采用氢气长管拖车的方式,扩大公司销售及配送能力。借助市场利好政策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积极开展项目对接洽谈,并持续跟踪新项目。
38、科隆股份(30040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66.06%。
公司现有实验室项目研发项目碱性水电解槽电极的制备,可以提高析氢电极活性,降低析氢能耗,是未来发展氢能不可或缺的技术性装备,公司借此契机,在完成产品产业化的同时,在电极装备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
39、齐翔腾达(00240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7.8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7.73%。
催化剂业务主要以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产品包括耐硫变换催化剂、制氢催化剂、硫磺回收催化剂和加氢催化剂四大系列 80 余种产品。制氢催化剂、加氢催化剂受下游装置扩容和氢气用途开发,用量保持一定增长。
40、宝泰隆(60101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7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41%。
氢能产业方面,公司与中石油(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七台河市城投公司成立合作的中油绿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已工商注册成立,合资公司的第一座加氢示范站已经破土动工,现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十月份项目建设完成,开始试运营。
41、亿利洁能(60027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9.80%。
报告期内,公司联营光氢公司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 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工程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是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公司参股投资的1000标方碱性电解槽已完成测试基地建设,通过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成果鉴定,并颁发了测试认证证书。
42、兰石重装(603169)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7.00%。
在氢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氢能相关技术及设备制造的企业,基于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工艺包技术,承接了兰石金化项目中实现国内首套示范装置应用,并在盘锦浩业16万标方/小时煤制氢装置项目得到推广,同时公司为煤化工制氢、工业副产氢领域相关客户提供了气化炉、PSA制氢反应器、脱氢反应器、POX制氢余热锅炉等多台套氢能领域相关设备。
公司致力于构建“制、储、运、用”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现已研制完成10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全系列低压储氢球罐和中高压储氢压力容器,50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加氢站用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链。
43、林洋能源(601222)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3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41.85%。
公司战略布局的新能源制氢核心装备业务,由子公司林洋创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清耀(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合资公司持续对电极、隔膜等关键零部件进行测试验证和技术升级,继去年底发布全自动并/离网SAK1600系列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后,近期已完成第二代大电流密度电解槽产品设计研发,通过持续的新产品研发迭代,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合资公司已获得10项专利授权。
在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合资公司还积极进行绿氢市场的突破和拓展,获得雄川新能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500Nm3/h×5电解槽采购订单、上海迈阳新能源签订2.5MW光伏发电制氢设备采购订单等。
44、和远气体(002971)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98亿元,同比减少1.61%。
公司清洁能源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用氢气、纯氢、超纯氢和LNG液化天然气。公司已于2012年在宜昌市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内建设运行氢气生产基地,主要利用兴发园区氯碱尾氢回收提纯制取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具备年产2000万立方米的产能,广泛服务于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客户。
2021年,围绕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公司在潜江化工园建设了年产能达3.2亿立方米的氢气项目,配备有20组氢气充装位,可同时给20台氢气管束车进行充装。该项目于2022年正式投产,是目前国内在规模、建设标准、品质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的超纯氢气、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气生产基地。
45、开山股份(30025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3%。
2023 年, 公司与宝武集团再度合作, 为其旗下宝武重工和总承包商中钢国际承揽的八一钢厂 2500m³富氢碳循环高炉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脱碳核心动力设备。
46、华电重工(601226)
在实现收入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3.64亿元,同比减少30.57%,其中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氢能业务的产品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相关成果已经结题,1500Nm³/h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稳步推进,积极跟进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公司所属子公司重工机械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产业协同、清洁美丽”为目标,助推氢能智能制造产线落地,实现产业多能互补。
47、中钢国际(00092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9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9.39%。
报告期内,河钢宣钢张宣高科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安全顺利连续生产绿色DRI产品;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低碳冶金创新研究中心,通过校企深入融合,助力公司打造成为低碳冶金技术领军企业,目前评审遴选合作科技项目8项,涉及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带式球团、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等工艺技术。
48、东华能源(00222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1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92%。
氢能方面,公司以 LPG 贸易业务起家,依托轻烃资源优势向下游延伸布局 PDH 产业链,随着张家港、宁波项目的先后投产,公司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 PDH 生产商。氢气的高值化利用是 PDH 企业提升盈利的关键,公司通过园区内部氢气输送、布局充装站和加氢站、配套合成氨装置等方式,持续提升氢气消纳能力。报告期内,氢气实现销售约1.25万吨,收入约合1.69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
49、亿华通(688339.SH)(02402.HK)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351.93 万元,同比减少 42.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51.11 万元,同比减少 1,650.65 万元。本期业绩亏损主要原因为(1)燃料电池行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营业收入具有一定波动性,且通常集中于下半年;(2)公司始终坚持以研发驱动发展,持续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3)公司根据持续扩大的经营规模,相应的加大了在市场拓展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投入,以充分把握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化发展的机遇,员工人数从去年同期的 879 人增加到 1094 人;(4)为进一步夯实公司资产质量,公司对部分已不能满足客户市场需求或适配公司在售产品的存货等计提了减值损失。
50、永安行(60377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7,606.55万元,其中氢能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为351.61万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51.59万元。公司所处的氢能两轮车行业目前行业内外竞争企业较少,未来2-3年,氢能产品的业务收入将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产品的优化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已将氢能自行车的续航从40公里提升到50公里以上。公司坚定不移地在优势产品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在新兴目标市场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已研发出HE-800、HE-1000的氢燃料电池,分别用于氢能踏板车及氢能三轮车。
51、中国重工(601989)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66亿元,同比增长12.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92亿元,扭亏为盈。
子公司江增重工攻克“无油离心式空压机”这一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成功自主研发了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HC08,通过试验检验并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自主品牌涡轮增压器实现了低、中、高速柴油机全覆盖。
52、宇通客车(60006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14亿元,同比增加34.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亿元。公司新能源技术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客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线。
燃料电池研发方面:围绕商用车多场景应用,公司开发了实时功率预测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燃料电池工作点向高效区有效聚集,实现了商用车不同工况下氢耗最优;开发了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推动了电堆、双极板等5项关键零部件的国产自主化进程和批量推广应用,进一步降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开发了车载氢系统侧面、正面碰撞防护系统,同时优化了24小时全时域氢安全技术,大幅提升碰撞事故中氢系统安全性,降低起火风险;开发了燃料电池高温操作模式,实现最大输出功率自适应调控,提升整车环境适应性;基于车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多维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故障预警、健康状态评估技术,提升整车可靠性。
53、中国船舶(600150)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305.26亿元。上半年,自主研发的500千瓦氢燃料电池监控系统和安全系统(电气设备)获得船级社颁发的船用产品证书。
54、三一重工(60003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96亿元,同比下降0.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29.07%。
公司引领行业电动化,聚焦纯电、混动、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氢燃料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牵头打造多家示范应用场景,推动氢燃料场景的量产推广。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首台搭载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搅拌车新品,采用120KW燃料电池系统、8*210L供氢系统、54KWh动力电池(功率型)、355KW主驱电机,作为湖南省内第一个氢能示范项目,实现搅拌车新领域突破。
55、广汽集团(601238)
集团新能源汽车比例已超20%,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提升至54%。本集团汇总口径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335.32亿元,同比下降约3.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9.66亿元,同比下降约48.42%。
氢能方面,探索多种灵活燃料发动机技术的研发,国内首次实现钜浪-氢混动系统成功搭载,经测试可实现百公里氢耗低于1.4kg,整车续航近600公里。
56、一汽解放(000800)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30.15 亿元,同比增加 44.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4.01 亿元,同比增加 135.87%。
一汽解放也正在加速新能源、智能车的全面布局,在新能源方面,推出 J6P 纯电动自卸车、JH6 纯电动牵引车、J6L 燃料电池载货车、J6P 混合动力牵引车等新能源产品,倾力打造清洁高效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车辆产品组合。
57、格力电器(000651)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97.90亿元,同比增长4.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6.73亿元,同比增长10.52%。
公司加强新能源储能技术创新,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氢钛动力总成技术荣获“年度氢能产品技术创新奖”,氢燃料电池客车荣获“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之星”。
58、徐工机械(000425)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2.8 亿元,实现新能源产品收入 52.7 亿元,同比增长 174.9%。
氢能方面,公司与宝钢股份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与丰田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氢能技术研究和全产业链应用突破;公司锚定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珠峰登顶”战略,自主研制了一系列领先全球的首台套重大装备,持续引领中国高端制造新征程,氢能方面如全球首台氢能电动装载机 XC968-FCEV。
59、潍柴动力(00033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61.35亿元,同比增加22.32%。新能源方面,牵头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布局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路线。
2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其热电联产效率达到92.55%,若用生物质气、绿氢作为燃料,可实现零碳排放,该产品已经在潍柴燃料电池产业园和潍坊市能源集团开展示范,累计运行超过30000小时,商业化运营实现了阶段性突破;5月,搭载潍柴2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牵引车亮相世界氢能技术大会,氢燃料电池产品采用行业最新技术,面向重卡干线运输场景,最高效率超过 60%,冷启动能力通过-34℃验证,促进道路运输实现零碳落地。
60、中联重科(00015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75亿元,同比增长13.0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8.90%。
报告期内,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升级,开展三化技术项目267项,其中“氢燃料动力工程机械整车工程化关键技术”、“丘陵山地适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研发”2个项目入选“湖南省2023年度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在售新能源产品型号已达153款,产品类别覆盖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挖掘机、矿卡、叉车、应急车辆、农业机械等,新能源化形式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全系列新能源化产品基本形成。
61、欣锐科技(30074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4,674.01 万元,同比增长37.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92.62 万元,同比增长1477.15%。
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的核心产品主要为大功率DC/DC变换器产品(行业常规命名为DCF),以DCF为核心的辅助电驱、电源模块,及高压配电模块组成的系统总成类产品。公司参与多家整车厂商的氢燃料电池专用产品项目,并取得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后续氢燃料电池产品配套储备了良好的客户资源。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捷氢科技“2022年度杰出合作奖”,小鹏汽车“商务伙伴奖”。
62、三环集团(30040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2,918.94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9.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73,115.48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22.16%。
2023 年 1 月,公司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的装机容量达到 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成为我国 SOFC 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节点;5 月,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 重点专项“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关键技术” 项目顺利召开项目启动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功率 SOFC 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63、安洁科技(00263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4%。
公司自 2020 年开始配合客户切入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核心零组件金属双极板项目开发,公司 2021 年进行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膜电极的开发,公司将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量产进程。
64、宗申动力(00169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7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39%。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宗申新能源公司氢燃料电池相关技术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的授权, 并在叉车和两轮车方面扩展和深化了应用效果;宗申新能源公司布局驱动控制业务、储能业务、 氢燃料电池业务, 以发卡电机及控制器、便携式储能电源,30kW及以下氢燃料电池系统为产品核心。
65、致远新能(30098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5.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36.72%。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调整至“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项目”,项目总投资9,875.89万元。
66、中复神鹰(688295)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3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加0.5%。
公司在国内率先攻克了碳纤维“干喷湿纺” 纺丝技术,并通过多年技术攻关保证了 T700 级、 T800 级、T1000 级和 M40 级的产业化能力,产品涉及 1K-48K 各种型号。公司 T700 级及以上产品系列在国内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市场占有率 50%以上,其中在国内储氢气瓶领域占比达 80%,碳/碳复材领域占比达 60%。
报告期内,神鹰西宁二期 1.4 万吨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公司总产能达到 2.85 万吨,产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三。未来随着公司规模化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将有效满足下游传统领域及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同时神鹰上海碳纤维航空预浸料项目的后续投产,将加快促进国内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供需失衡局面的缓解,同时也将加速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67、凯大催化(830974)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450.90 万元,净利润 2,112.65 万元。在氢能源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铂基催化剂,已具备了产业化生产能力,实现批量化试生产;该产品已逐步小批量供应给氢燃料电池相关生产企业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与投资的战略合作方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的交流与合作, 并在公司建立起电催化性能检测平台,能够更经济高效的完成对铂基催化剂产品的性能优化,待市场进一步成熟,公司该产品将逐步打开氢能源电池领域的市场,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68、豪森股份(68852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081.28 万元,同比增长 25.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358.46万元,同比增长 35.86%。
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智能产线可划分为燃料电池 MEA/GDL 生产线、燃料电池双极板生产线、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以及燃料电堆/系统测试台。
公司布局氢燃料电池智能产线较早,自 2019 年首批产品交付开始,持续获得头部客户订单,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及产品交付优势。在国内已经受到国电投、捷氢科技、新源动力、潍柴动力、氢蓝时代和亿华通等氢燃料电池先行企业的认可,在国外,公司已经获得世界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的订单,在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工艺规划、工位设备研发制造方面,公司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随着风光发电等行业技术发展及新能源绿氢方向产业政策拉动制氢、储氢等需求快速增长,电解槽需求超出人工装配产能上限, 2023 年开始电解槽招标明显增加,电解槽制备公司自动化产线及设备需求开始显现,公司目前正在与头部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公司凭借在相关领域多年技术、工艺及客户积累的先发优势,在氢能源领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