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光伏赛道,坎坷重重、波折频现。
此前,一浪高过一浪的大手笔扩产投资,已然成为光伏企业的“基本操作”,跨界新玩家携场外资本蜂拥而至,也想站在风口分一杯羹。很快,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产业链环节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随着硅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光伏产业链的洗牌警报被拉响,随后出现的价格战,不仅让硅料企业头痛不已,更是传导到下游,硅片、电池、组件无一幸免。光伏凛冬已至,比预想的更早一些、猛一些。融资叫停、产量缩减、售价猛降、裁员缩编、停产观望……各光伏企业纷纷启动避险机制,但仍难阻下行趋势。
2024年,产业链“洗牌”还将继续。特别是每年的Q1,是整个赛道的淡季。行业回暖短期无望,也就意味着更加残酷的“洗牌”将在2024年持续上演。
每当光伏赛道一片哀嚎之时,各大光伏龙头企业凭借穿越周期的经验,总是会开展一系列的行业周期避险操作,进入行业低迷周期的守城之战,其间内容蕴含着穿越多个周期的破局之道,颇具学习价值。
本文将视角锁定在隆基绿能,以行业观察者角度 ,尝试浅析隆基绿能如何应对光伏凛冬。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您带来更多启发。
李振国接受采访时“泄露”隆基2024年发力目标
隆基绿能作为老牌光伏龙头企业,一直以来凭借独树一帜的运营方式和重视技术投入的特点闻名业内。
2024年开年,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的一句话,无意间“泄露”了公司2024年工作重点。
2024年2月,央视“《对话》·开年说”对中国十大产业的领军企业进行采访,隆基绿能便是其中一站。
主持人陈伟鸿来到陕西省古城西安,探访隆基绿能总部,并对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进行了采访。
在谈及“2024年隆基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话题时,两人来到一块平放在地面上的光伏组件面前。
“这就是我们2024年要干的一件大事情。”李振国指着地上的光伏组件对陈伟鸿说道,“您可以上去踩一踩。”
图源:央视
随后,陈伟鸿与李振国二人都站在这块光伏组件上跳了起来,组件并未发生断裂。
李振国介绍:“这是我们应用BC技术做的电池片,同时又应用了我们的隆顶这个产品,就是跟BIPV 建筑光伏结合的一款产品。”
接着,李振国指向墙壁说:“这是我们的隆锦系列(产品),其实您不仔细看,不知道它是可以发电的。”
陈伟鸿回答:“我觉得它好像是装饰材料。”
图源:央视
“实际上它是外墙材料,但它是可以发电的外墙材料。现在这个产品我们通过这种BC技术的内核的一个利用,同时又结合这种整个美观、结实,成为一种(新型)建材,这就是我2024年我本人包括隆基,我们一定要想把这项技术、这个应用更大面积地推向市场。”李振国解释。
BIPV是否真的如李振国所说,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呢?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隆基”,就会发现搜索结果首页置顶品牌广告主图,既不是采用HPDC技术的HI-MO7组件、也不是搭载高效率HPBC电池的HI-MO6组件,而是隆基绿能的隆顶4.0产品高效发电屋顶,由此可见2024年,隆基确实要发力BIPV产品。
来源:百度截图
不得不承认,与众不同的隆基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发力BIPV,在当下的凛冬时刻,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光伏电站的细分,由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组成。而分布式电站的细分,又可分为建筑结合与非建筑结合两种。从分布式电站的保有量上来看,建筑结合又是公认的主流。由建筑结合再向下细分,则分为组件与建筑结合(BAPV)与组件与建筑集成(BIPV)两种,而隆基绿能2024年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提升BIPV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推动BIPV的进一步普及。
1986年,世界能源组织提出了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的概念,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中国,BIPV有着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
广义上,任何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发电系统都被称为BIPV。而狭义上,只有那些与建筑物同时设计、施工、安装,并与建筑物完美融合的光伏发电系统才能被称为BIPV。
为了区分这两种理解,业内通常将广义理解称为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即“建筑附加光伏”。而狭义理解则被称为BIPV。
在建筑系统中,BAPV被称为“安装型”光伏建筑,其主要功能是发电,与建筑物的其他功能互不干扰,不破坏或削弱原有建筑的功能。而BIPV则被称为“构建型”和“建材型”光伏建筑,其光伏组件成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具备发电功能,还能起到遮风挡雨和隔热的作用。一旦移除光伏组件,建筑物将失去这些功能。
因此,BIPV作为建筑外部构成的一部分,不仅具备发电功能,还兼具建筑构建和建筑材料的功能,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感,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的统一体。
BIPV具有双重功能,可以作为屋顶天窗、建筑物外立面等替代品,发挥建筑材料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光伏系统发电和功能上的需求,同时还能兼顾到建筑的功能要求。作为光伏产品和建筑材料的结合体,BIPV可以替代部分传统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过程中,BIPV与建筑主体是一体化的设计,并在建设中与建筑主体一体成型。BIPV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电阳能电板设计成为各种形式的建筑装饰材料,取代玻璃幕墙、外墙装饰石材、屋顶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同时,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BIPV为负载提供绿色环保、清洁的电力。
而央视《对话》节目中出现“隆顶”与“隆锦”,就是BIPV产品。在隆基官网上,我们找到了“隆顶4.0”的结构图。
隆顶4.0结构图 来源:隆基官网
从上图不难看出,“隆顶”与普通光伏组件不同的是,在光伏组件之下,还有着金属屋面、柔性防水层、保温层、屋面底板、屋面檩条等多层结构,说明其不仅具备光伏组件,还有着防水、保温、屋面、檩条等传统屋顶建材需要具备的功能。在某些应用场景,可以进一步节省建筑屋顶成本。
从某种角度来讲,屋顶即组件,组件即屋顶。
资料显示,隆基进入BIPV领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已经布局了多年之久后的蓄势待发。
隆基的“隆顶”系列其实从2020年8月就已经发布了,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已经迭代到了3.0版本。
据某券商表示,2021年3月,隆基通过协议受让股权的方式参股森特股份24.28%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旨在依托双方产业和市场优势,在BIPV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应用场景探索等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3月份,隆基全资子公司隆基绿建与森特股份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下属子公司隆基工程100%股权出售给森特股份。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与森特股份在金属围护领域新承接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将由森特股份承接,实施和交付,公司将专注于BIPV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彼此互为该领域的唯一合作伙伴。通过上述的业务整合和优化,双方将为今后共同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模式和能力保障。
布局BIPV的光伏大厂并非只有隆基,还有晶科的“晶彩彩钢瓦”,日升的“超能顶”,天合的“天能瓦”,中信博的“智鼎、睿顶、双顶”,这些产品与“隆顶”同属于BIPV彩钢瓦产品,而“隆锦”则属于光幕墙产品。
从政策层面来看,BIPV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在光伏建筑方面,未来要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继续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有望达到50%。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全过程能耗较高,碳排放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建筑业的低碳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8.2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28.2%;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 1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1.0%;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6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21.7%。因此,建筑业的节能减排需求推动BIPV快速发展,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BIPV新增装机规模5525MW,累计装机规模达到9032MW。
国家及各级政府层面也相继下发文件,推进BIPV渗透率。
有机构预计:2025年光伏建筑市场空间总量4236亿元,BIPV总体渗透率将快速接近20%,2025年将产生总计866亿以上市场空间。分布式光伏市场,尤其是BIPV市场潜力较大。
在此背景之下,隆基2024年选择“预热”BIPV产品,无疑是寻找新的赢利增长点、穿越周期的不错选择。
然而,隆基的避险操作不仅于此,2024年的两则公告,也显示出隆基穿越周期的信心和独特的方法。
企业公告显示:隆基将利用货币资金“赚钱”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寻求突破,实现快速发展。而要实现这种快速发展,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内部资金往往是不够的。
虽然,外来资金的支持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外来资金的涌入将导致企业负债率的提升。高负债率在行业“盛世”运行,还算风平浪静,但如果转入“入不敷出”的行业凛冬,则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资不抵债下的偿还能力不足,终极结果就是破产。
隆基创立多年,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直注重优化自身的财务结构,降低负债率,以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
翻看隆基历史负债率数据就会发现,无论公司如何扩张,隆基负债率始终在60%之下低位运行。
在低负债率低位运行的前提下,隆基绿能货币资金逐年提升,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据企业报表数据显示,2013年隆基绿能货币资金由7.3亿元提升到2023年第三季度的567.55亿元。不到10年间,货币资金提升了77.75倍。“储钱罐”效应强烈。
在一些人看来,隆基绿能过于保守,留有的大量货币资金反而不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展拳脚。但在当下凛冬之时,隆基提前存下的“储备粮”派上了用场,手握大量货币资金的隆基绿能,能够更加从容面对寒意来袭。或许这种广积粮的做法,正是穿越数个周期之后,隆基绿能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2023年12月7日,隆基绿能连发两条公告,均涉及自有资金“增值”操作。分别为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和委托理财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1.《关于2024年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告》
公司及子公司2024年使用临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单日最高余额上限为 200 亿元,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循环投资、滚动使用,授权公司财务负责人办理相关事项,本次预计及授权期限自 2024年1月1日起至 2024年12月31日,单笔理财产品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委托理财不投资于股票及其衍生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以证券投资 为目的的委托理财产品及其他与证券相关的投资,为低风险、流动性好、收益 较稳定的理财产品。
2.《关于2024年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公告》
公司及子公司 2024 年拟开展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申请交易金额为任意 时点最高余额不超过等值美元40亿元,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公司董事会授权经营层在此金额范围内根据业务情况、实际需要审批 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申请。
品种包括但不限于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结构性远期、利率掉期、货 币互换等。公司及子公司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以基于自身实际业务需求的套期保值交易为主,不进行单纯以投机为目的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不会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按照当下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计算,这两项公告将动用隆基绿能约487.89亿人民币,而目的只有一个——赚钱。
多年以来未雨绸缪的做法,终于派上用场。在这场前途难测的行业凛冬中,当其他企业手忙脚乱,承受需求收紧、偿债、跌破成本价的多方压力时,隆基则运用手中的货币资金开启了理财操作。
退一万步讲,就算大家都1分钱不进账,隆基也能靠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收入,挺到最后。
“过于激进,可能出问题;过于保守,可能被淘汰”
李振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你过于激进,可能导致出现问题;过于保守,也可能会被淘汰。大家还是要踩准点、要谨慎。”
在激进与保守的两难境地之间,李振国选择了求稳。此举也为隆基绿能的生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无论何时,隆基绿能都始终没有忘记,技术研发能力是永恒的第一生产力、企业生存力。单晶硅如是,金钢线如是,BC亦如是。
读文到此,或许您已经从隆基的作法中,得到了启示。
在寂静中布局,于落寞中破局。
居安思危、居危思变,是成熟企业应时刻谨记的格言。放眼未来的不确定性危机,才能临危不乱,淡然处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