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关键一环,近年来需求猛增。然而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面临“退役”,动力电池何去何从?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同时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更好地助力中国新能源车“乘风出海”。
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年至8年,中国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
近年来,中国电池回收产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跟踪溯源难等问题。一方面是正规电池回收企业数量稀缺、产能“吃不饱”;另一方面是小作坊遍地开花、粗放经营存在隐忧。
此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明确废旧电池回收按照“谁生产,谁回收”的原则,实行“销一收一”,电池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动力电池进行编码,并向“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上报溯源信息,但是“哑”编码信息无法定位和掌握电池实时状态,导致电池流向跟踪、碳足迹搜集等行业监管存在挑战。加之电池回收的“信息流”“货物流”“税务流”不畅等问题,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认为,要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加强行业秩序整顿,开展电池回收“黑市”专项整治。同时,出台强制性回收标准,制定电池生产企业“销一收一”的实施细则,细化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各环节的责任要求,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电池护照”制度,开展电池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杨剑宇还建议,建设全国性动力电池回收交易平台。依托该交易平台,推动行业企业开展回收电池产品的来源认证、数据互认、交易对接。
“过去三年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经历了如同过山车般大幅上涨、迅速回落、价格回升、逐步回落的过程。”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电池流向管理难度也很大。
张天任建议,加快出台鼓励“区域化回收+中心仓+就近处置配套”的引导性政策,同时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构建从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
张天任还注意到,《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要求2025年2月18日起动力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但目前各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建议搭建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核算标准、产业链数据、核查保障等板块,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相关核算功能,有效引导产业链共同减排。(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