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世纪新能源网、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天津西青区:推动750MW集中式世纪新能源网、大寺镇120MW渔光互补等重点项目建设

   2024-04-08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16420
核心提示:通知指出,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

日前,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青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公开发布新能源重点项目机会清单,推动750兆瓦集中式世纪新能源网、大寺镇1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

原文如下: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现将天津市西青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西青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青区人民政府

2024年1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西青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全面落实“十项行动”,有效应对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20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主要特点是: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6.7亿元。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链长+链主”双牵引机制,推进短板补链、优势延链、传统升链、新兴建链,五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加快发展,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8%。中芯国际“大二期”项目生产厂房顺利完工,高标准完成集成电路产业园产业和空间规划。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新增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2家、专精特新企业79家。抓实载体平台建设,西青集成电路产业主题园区在首批市级主题园区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西青区车联网产业主题园区被认定为市级产业主题园区。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预计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同比增长27%。投入1000万元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带动实现销售额近10亿元。积极推进“南站、中北、梅江”等商圈建设,南站杉杉奥特莱斯、张家窝镇枫雅印象城、中北镇大悦汇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依托梅江会展中心、社会山酒店等载体举办特色精品会展活动,努力培育会展经济新引擎。稳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19家外贸公司、200家市场经营户在天津王兰庄国际商贸城注册备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经纬恒润天津研发中心一期建成运营,华芯等一批设计企业落地。

(二)创新驱动战略成果丰硕

创新主体培育扎实有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6%、33.7%,均位居全市前列。推动企业梯度培育,新认定宜科电子和力生制药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盈科瑞等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宇彩板入选首批2023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名单,中升挑战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盛驰精工等7家企业获得市级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推动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1家,天津市雏鹰、瞪羚、领军企业分别达438家、35家、22家,创新型科技企业较上一年增长4%。

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举全区之力规划建设天开西青园,于5月18日顺利开园。明确“12345”园区规划战略布局,出台20条专项支持政策,启动“西翼金种子”计划,吸引南开大学应化所新能源电池产业转化基地、医工所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创新基地等6个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入驻,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企业37家,注册资金17.88亿元,重点在谈项目48个,计划投资额14.59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速。全区市级技术转移机构达11家,登记技术合同3276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11.3亿元,交易市场显著活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5%。强化政策支持,拨付市、区级科技奖励资金1536.4万元,惠及企业116家,支持企业在西青发展壮大。善测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转速叶片在线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示范应用”完成既定目标,在百兆瓦火电机组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全功率负荷试验台上完成示范应用。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进展。与中国通用技术、中国安能集团等百余家目标企业开展深入对接,全年引进北京项目100个,计划投资额超过76亿元。中节能新能源、金印联新材料等一批项目落户西青。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完成天津南站“站产城”一体化设计方案。推动西青开发区基础设施升级。

重点领域协同实现新突破。天津南站专用通道如期通车,博航环路、瑞达路等市政道路及配套管线等项目加紧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89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门诊结算,22家开通异地住院结算,实现跨区域看病“一卡通行”。14所中小学与京冀地区建立教育微联盟,西青开放大学与京津冀各地电大、社区教育中心共建“区域终身学习发展共同体”。与河北廊坊协同开展中亭河水环境治理。与北京顺义和河北黄骅、秦皇岛、唐山等地区建立行政审批“跨省通办”合作关系。邀请京津冀等多地区参加第五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四)改革攻坚任务有序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升级加力。成立区级招商工作专班,完善全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对2000余个项目进行绩效目标和自评结果审核。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成果,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区管国有企业任期考核,规范国资系统产权登记管理。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债务风险防控和财政暂付款清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强闲置存量资产优化整合,盘活众贺、地美等园区的闲置厂房、楼宇75万平方米。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8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30条举措等政策文件,开设“助企纾困”窗口,解决企业诉求。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模式,完成工业“标准地”挂牌出让5宗、355亩,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优化审批程序,打造“前台受理、后台审批”“10分钟快办”模式,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审批改备案办理事项1756件,实行告知承诺办理事项1055件,优化审批服务办理事项6559件。加强公共信用基础建设,出台区域信用状况监测评价等制度3项。质量强区和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不断深化,中汽数据、新宇彩板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2023年天津市高质量创造试点项目和天津市区域保护试点项目。

(五)乡村振兴战略亮点纷呈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完成粮食产量3.3万吨,蔬菜产量29.2万吨。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7300余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强化农业品牌培优,“津农精品”达到18个,6个农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化现代农业天津技术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2个村获评天津市“特色产业示范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非粮化治理,整改永久基本农田27块。

乡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介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8条,“杨柳青古镇·霍元甲故里”自驾线路二日游等线路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杨柳青镇白滩寺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区级薄弱村预计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5万元。扎实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辛口镇第六埠村、大沙沃村完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持续加力,为甘肃麦积、景泰和新疆于田三地实施帮扶项目62个,帮助受援地农村劳动力近6000人就业,完成消费帮扶超过6亿元。

抗洪救灾取得胜利。直面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考验,东淀蓄滞洪区时隔27年再次启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闻“洪”而动、守堤固坝,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96人,接收静海区转移安置人员2112人,妥善处理各类险情48处,累计泄洪超过26亿立方米。实现了人员安全、堤坝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灾后迅速开展防疫消杀和排涝清淤,抢种粮食、蔬菜1.3万亩,谋划启动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重建工作。

(六)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

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推进。印发实施《西青区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西青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公开发布新能源重点项目机会清单,推动750兆瓦集中式世纪新能源网、大寺镇1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2家,市级绿色工厂18家,新建公共充电桩3268台,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居民小区。

污染防治攻坚更加精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企业VOCs、扬尘、移动源管控,PM2.5年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占比61.1%。加快王稳庄镇水环境修复提升工程建设,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全面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完成30个“无废细胞”创建。关停整治违规渣土点10个。

(七)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

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乐业西青”系列活动,实现新增就业2.3万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5000余万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年发放医疗补助和低保、特困等各类补贴近7000万元。全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实现一人一档全覆盖。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筹集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4468套,千方百计解决还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杨柳青镇、辛口镇740户村民喜迁新居。加大农民工欠薪治理力度,追回拖欠工资3000余万元,西青区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挂牌运行。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老一小”工作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新建10处养老设施、2个农村幸福院,提升改造5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床位1023张。新增4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新望道小学、兴华中学等5所学校,新增各类学位7080个。医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中医一附属西青中医院、康汇医院、辛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诊,市口腔医院梅江院区加快建设。文体事业发展壮大,策划文化旅游年并推出十大主题100余项活动,举办首届西青区半程马拉松赛、第六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3000余场。

(八)发展基础有效巩固

城市更新行动大力实施。高水平完成西青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大运河文化带(遗产西青段)专项规划和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等编制工作。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国潮小镇首开区完成改造,扎实推进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新址扩建。改造秋爽西里、国兴佳园等13个老旧小区64.7万平方米。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完成7个街镇、28个行政村基础信息摸底调查。实施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整修街景立面1.35万平方米,建设垃圾分类厢房101座。高质量完成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改造供热、燃气、供水老旧管网75.6公里,治理大寺镇倪黄庄等3个积水片区,杨柳青水厂改扩建工程建成通水。

安全稳定基础持续巩固。深入开展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治理各类安全隐患3万余项。完成热燃安全保障监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燃气户内设施“6个100%”安装改造。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环食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问题。健全街镇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调处化解机制,大力推动信访积案依法化解,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多措并举“一楼一策”做好保交楼工作,2个项目完成交付。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吸纳律师73名,解答法律咨询4758人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统筹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高效能化债等重大发展关系还不到位;经济大区作用发挥不充分;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债务风险化解等方面还有欠缺;民生工作还需持续用力,安全生产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精准谋划、主动作为,以有力有效措施推动问题加快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西青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根基、增进活力、提升能级”的关键之年。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以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加快打造大运河闪亮明珠、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立潮头、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展现西青担当。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2024年要围绕“巩固良好态势,提升发展水平”这条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把握战略机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深化

促进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抢抓新一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机遇,强化驻京招商中心力量配备,积极对接在京央企总部二三级子公司和创新业务板块项目,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北交所上市企业等合作,年内签约落地北京项目超过100个。加快承接平台建设,推动天津南站“站产城”一体化建设,全力推动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光启商业综合体等加快建设。

加强产业创新协作。充分发挥我区在区位、产业、科教、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协同吸引力与招商实力。用好京津冀产业链图谱,结合西青区五大重点产业链“按图索企”,围绕技术“卡点”和产业链堵点,引导支持链上企业在西青落地。促进北京优秀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吸引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新企业落地转化,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为产业协同提供科创支撑。

深化重点领域协同。打通就医壁垒,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覆盖范围,落实京津冀异地就医“免备案”。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协作,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出亮点文旅活动,擦亮杨柳青镇和精武镇“一文一武”文旅品牌,打造成为京津冀游客热门目的地。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加强与河北廊坊上下游水系联防联治,做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二)推进产业焕新,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区战略,坚持以链提质、以链强业,培育具有市场主导力、创新引领力、链群带动力的市级链主企业,推动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加大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梯度培育力度,全区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10家、160家。制定出台新一轮技改支持政策,集中组织赴区内企业外地总部拜访行动,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升级改造,搭建绿色制造体系。抓实重点项目服务,推动中芯国际等产业链核心企业项目建设,促进经纬恒润天津研发中心二期、华宁智能制造工厂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升挑战生物、宏仁堂数字化智能提取等项目竣工投产。

筑牢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启动实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营利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瑞津智能、珠海华芯智能等项目加快落地,支持京东星业等平台经济发展壮大。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聚焦研发与专业技术、信息技术、高端商务、文化旅游、养老健康和新零售六大主导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节点建设为抓手,聚焦购物、餐饮、汽车等领域构建更多消费场景,打造“中北、梅江、南站”三大优质商圈,推动梅江天街、鹏瑞利酒店等尽快投入运营,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优化提升王兰庄国际商贸城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尽快实现效益增长。开展“乐享新生活·钜惠在西青”汽车促消费等线上线下系列活动。办好国际自行车展、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

培育优质产业环境。持续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常态化,畅通各产业项目开工快车道。利用好“审管联动圆桌派”服务品牌,为企业扫清从设立申请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堵点痛点。推广行政许可“量身定制”服务,为企业推出各类许可要件清单,理顺办理流程。积极探索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即办”招法。积极拓宽“跨省通办”合作广度,破解企业办事异地跑、往返跑难题。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要素流动活力。进一步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

(三)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打造一流承接载体。推动天开西青园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主动对接联动核心区孵化成果和溢出项目,借助六大创新平台引聚优质项目资源,同时建设天开西青园科创服务中心,吸引科创服务资源、金融服务资源汇聚园区,打造产城融合三生共融的科创园区。加快完成西青集成电路产业主题园区规划、环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制定出台园区专项政策,提升载体建设标准。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科技研发平台,常态开展“金融助力”“科技政策大讲堂”“成果到家、专家上门”等助企活动,力争科技型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建设西青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高校知识产权运用、转移转化为发力点,开展专利转移转化工作,推动专利产业化。

开辟引才引智新通道。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人才强区15条措施”等人才政策,依托天开西青园等重大科创载体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入驻我区。深入实施精英人才“596”强链、“青锐人才”等人才项目,鼓励支持海内外领军人才带团队、带资金来我区创新创业,新引进各类人才5000人以上。高标准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持续打造“运河工匠”品牌,促进政校企合作,培养输送强技能人才。

(四)立足现有基础,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积极盘活存量。梳理摸排存量土地、楼宇、厂房底数,建立动态盘活资源库,积极妥善处置规划、产权、法律纠纷、债权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三级包联责任制,坚持市场化路径和分类施策、先易后难、国资优先、守住底线等工作要求,通过社会资本撬动资源利用,把大量的闲置载体转化为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闲置资源“用起来、活起来”,全年盘活闲置楼宇、工业厂房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

着力培育增量。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区领导带头赴欧洲、日韩、新加坡等重点地区对接洽谈,力争引进一批重点外资项目。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聚焦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和具体行业类别精准对接。搭建载体资源库、招商项目库、人才队伍库和政策工具箱“三库一箱”招商信息平台,精准靶向抓好链式招商,推动兴华智能医疗、绿亨北方总部等在谈项目加速落地。统筹好要素资源,算好要素投入和招商收益“平衡账”,实现发展效益最优。开展项目观摩互比互看,健全项目包联、分类管理、提级服务等机制,用足用好专项资金撬动作用,持续完善项目储备。前瞻布局新型储能、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奋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持续提升质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完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深化“双万双服促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服务力度,解决企业家诉求,提振发展信心。深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增长潜力,积极推动企业“小长大”,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68家、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23家。扎实推进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深入挖掘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加快宜科电子等后备企业上市进程。推动质量强区工作,开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五)深化乡村振兴,描绘农村发展新蓝图

巩固农业生产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8万亩,产量不少于3万吨,蔬菜产量不少于31万吨。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万亩,重建改造老旧棚室1000亩。加大“津农精品”培育力度,推进小站稻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新增“津农精品”品牌2个、绿色农产品认证3个。积极推动种业发展,加大优质种业企业引进力度,加快推进精品蔬菜、小站稻等特色产业链升级。

打造和美乡村。推进大候庄等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完善白滩寺村和第六埠村的农教文旅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用好大杜庄葫芦等农业观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片区、精品线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垃圾、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维护管理,改造农村公路28公里,完善农村电力、通讯、供水等设施,探索打造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

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出台东淀蓄滞洪区(西青区域)产业发展导则,落实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三种管控机制。用足用好中央资金支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水利工程设施重建、农村公路灾后修复养护等5项水毁修复工程,推动完成东西排总河、大沽排水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设。

(六)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健全西青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成杨柳青镇等6个涉农镇的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争取3年内实现全区详细规划全覆盖,推动构建“两心三带三区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音美片区、南站地区等重点地区控规提升和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的村庄规划覆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谋划西营门街大明道周边更新项目,推进大寺镇龙居花园四区等2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动杨柳青镇东碾坨嘴村片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推进轨道交通7、8、11号线建设及津静市域(郊)铁路投入运营,打造多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

专栏:202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计划

2024年我区计划开发的地块和片区共有28个,分别是:中北示范镇出让区地块、张家窝示范镇出让区地块、精武示范镇出让区地块、杨柳青示范镇出让区地块、辛口示范镇出让区地块、王稳庄示范镇出让区地块、音美学院改扩建资金平衡地块、杨柳青镇柳口路西侧商业地块、张家窝镇老君堂市政地块、西青汽车工业区片区、西营门街大明道北及怡和村片区、西营门街西青道以南芥园西道以北南运河片区、大寺镇李庄子片区、大寺镇芦北路北侧片区、大寺镇周庄子片区、赛达新兴产业园片区、西青区赛达物流园片区、西青区赛达先导区地块、南站科技商务区及资金平衡地块、西青区赛达工业园片区、车联网先导区测试场地块、李七庄街秀川路以东外环线以南片区、李七庄街津涞道以南武台地块、李七庄街卫津南路西侧地块、李七庄天祥工业园片区、精武学府工业区片区、复康路以北王顶堤片区、杨柳青工业园片区。

完善城市综合治理。提升园林绿化景观水平,新建提升晨溪路、成智路等一批口袋公园、街景绿地。增强市政设施保障能力,新增民和道停车楼等一批停车设施,增加停车泊位550个,完成慧群道、泽润路、沁杨道等道路建设,对胜利路、泰佳道、江湾二支路、兰波道4条道路进行整修,实施枣林大道、学府工业园2个雨水泵站工程。巩固维护市容环境,强化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监管。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增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杨柳青电厂燃煤机组升级改造,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门整治、“无废细胞”创建等工作。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加快推动广发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建设,大力支持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七)完善社会保障,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和促进各类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及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加强分层分类精准救助,做好各类困难群众的动态监测,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贴。拓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区域,探索“慈善+社会救助”新路径。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提升工程。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发生。发挥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服务保障效能。做强“安薪西青”品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乐业西青”系列主题活动,实现新增就业2.3万人,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万人次。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张家窝镇第一小学、赤龙中学建成投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九年一贯制学校、欣杨道小学等学校加快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发挥西青医院、西青中医院双龙头作用,完成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强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新建1家公建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150张。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增托位1200个。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水平,办好杨柳青灯展,组织“赓续文脉·艺润西青”特色文化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

坚守安全发展底线。加快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增强气象防灾预警、应急处置、抢险救援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生产经营、消防、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监管,开展穿透性监管执法,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物资储备,推进固定避难场所建设。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安保警卫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