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结果来看,2022、2023年光伏电站发电量最高的三种典型设计方案为双轴支架+双面组件+组串式逆变器、平单轴(带10度倾角)支架+双面组件+组串式逆变器、斜单轴支架+双面组件+组串式逆变器。灰尘、积雪遮挡损失、温度影响损失的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分别为1.68%、3%。”这是记者于3月28日召开的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以下简称“实证平台”)数据成果发布会上获得的一组数据。
针对数据成果,实证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小平建议,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光伏电站可推广使用带倾角平单轴支架系统,提高整体发电量。
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创新动力
回顾2023年的光伏、储能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达到6.09亿千瓦,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55%;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139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光伏、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全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截至2023年底,光伏产业链价格几乎全部下跌超过50%,光伏组件价格全线低于1元/瓦。“当下我国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但企业扩产意愿依然非常强烈。未来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仍将继续维持高位平台运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发布会上说。
刘译阳指出,未来光伏等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成为必然趋势。
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对电网消纳造成压力,解决当前消纳难题离不开储能的支撑。目前,新型储能成本疏导不畅、新能源配置储能利用水平偏低。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光伏、储能行业需要协同发展,加速产业技术更新与产品迭代升级。
从实证平台连续两年发布的数据成果来看,其从不同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出发,在真实运行环境下检验光伏产品和光储系统的性能、耐候性及可靠性,有利于新能源企业在高纬度寒温带地区高效开展建设运营工作。
“通过建立不同产品户外实证应用动态数据库,提出提升系统效率、降低度电成本的优化设计方案,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对实证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向海平指出,依托实证平台开展的创新研究能够为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为全球新能源技术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坐落于“石油之城”大庆市的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是国家能源局批复建设的首个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由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建设运营。
大庆市地处高纬度、寒温带,具有四季分明和高寒气候的特点;地表环境多样,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些看似“短板”的条件却形成了大庆基地作为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天然实验室”的关键要素。
此外,大庆基地的场址地形平坦,局部分布有水库、洼地、水泡,太阳能资源富集,可规模化连续开展户外实证实验。平台所在的大同高台子镇未被开发利用的盐碱地、水面环境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开展多种复合开发应用场景的户外实证。
什么样的支架及摆放姿势度电成本最低?薄雪、雪、大雪、暴雪,不同雪量对光伏板发电能力有何影响?在这里,都可以从数据成果中找到答案。据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小彦介绍,2023年,平台在广泛征求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数据分析方法,完善数据分析内容,总结产品和系统在高纬度、寒温带长年运行规律,形成了361项实证实验对比数据。连续两年的数据成果发布,不仅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针对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下一阶段工作,向海平建议,一是保持实证实验产品选型代表性与先进性,二是推动行业技术方法创新及产品认证工作,三是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四是联合行业力量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希望实证平台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进一步创新拓展平台实证实验方案,加强平台数据成果转化运用,为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生产力”。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李东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