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度报告的陆续发布,光伏企业的年终成绩逐渐呈现在公众视野。每到此时,人们总是充满期待地关注行业领军企业的业绩,希望一窥究竟。然而,面对第四季度普遍的业绩下滑,多数领先的光伏企业都难以幸免,全年净利润受损也似乎难以回避。显然,这一轮下行周期的考验是严峻的,要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绝非易事。
如果说实现全年净利润正增长是一项挑战,那么在此基础上保持利润增长率的稳定则更加困难。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行业中存在着一些鲜为人知的企业,它们不仅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而且增幅显著,远超许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如同战争中的军火供应商,虽不在前线冲锋陷阵,却默默地为前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军火”支持。
在这一系列混战中,这些幕后的“军火制造商”全力以赴,他们的生产线全速运转,不断将制造出的高效设备输送给光伏企业,助力这些企业扩大野心、抢占市场。尽管这些供应商可能并未直接涉及光伏行业的四大核心环节,但他们所提供的专业装备和服务却是构建完整生产线不可或缺的。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2024年的第一季度,会注意到不少光伏企业仍然面临着亏损的局面,这暗示着行业低谷尚未完全过去。尽管如此,那些光伏“军火制造商”却逆流而上,展现出惊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一家颇具神秘色彩且低调的企业,探索其成长的足迹。
2023年光伏乱战,战报已出,集体“盈利失血”
2023年,绝对可以被载入中国光伏史册,硅料自22万元/吨高点跳水到5万元/吨左右,引发整个光伏产业链“大地震”。
怀揣巨额资金的光伏跨界淘金者,一夜暴富的憧憬随之梦碎。或许他们忽略了之前产能错配带来的阶段性繁荣,因此并没有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硅料等环节产能达产后引发的价格下跌海啸。
令跨界新玩家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时间内,不仅遭遇硅料价格雪崩,而且硅料价格在短时间内就击穿了二三线企业的成本价。这一系列反应迅速波及到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生产环节,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2023年,这场价格战如同一股旋涡,打破了光伏行业的防线,使得整个产业链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难以停止。
在避险操作之下,新玩家的项目推迟、产线停摆之声此起彼伏。没吃到肉,还当头挨了一棒子,并且是令人眼冒金星的暴击,着实郁闷。
这段“血本无归”的经历,或许能够帮助他们读懂,光伏产业这片热土,实际是一个不可轻易染指的修罗场。
当然,光伏老玩家的日子,同样过得惊心动魄。
光伏乱战,愈演愈烈。
2023年Q4,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问题、市场需求变化或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光伏企业普遍出现了净利润和净利增长率同比下降的现象。受此影响,年度业绩下滑不可避免,印证了光伏行业整体身处困境的残酷现实。
通过对各上市光伏企业披露的财报数据统计,世纪新能源网对2023年综合表现较优秀的部分企业的净利及净利增长率进行了数据汇总。
在这23家光伏企业中,2022年净利增长率仅有3家为负数,占比仅为13.04%,其余20家企业净利增长率均为正数,这些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盈利能力。
然而,到了2023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23家光伏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净利增长率呈现负增长,占比已高达43.48%,其余13家企业净利增长率为正数,足以说明2023年,光伏赛道的艰难。
时间来到2024年Q1,形势进一步恶化。23家光伏企业已有18家的净利增长率为负数,占比已经高达78.26%。仅有5家企业净利增长率保持正增长。
更糟糕的是,7家企业第一季度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亏损现象。这意味着,2024年,光伏产业洗牌还将持续……
然而,2023年的光伏圈不仅要面对盈利“失血”,还迎来了电池片技术的迭代。
一面是下行周期赚钱难,一面是技术迭代花大钱,两下相加,别说是二三线企业,就是龙头,也要疲于应对。
随着P型电池的转换效率逐步接近瓶颈,N型电池随之崛起。在光伏行业这片风起云涌的战场上,PERC技术的出清与TOPCon技术的接棒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晶科能源得益于提前布局TOPCon技术,2023年光伏组件出货量高达78.52GW,令晶科能源重回世界组件出货量第一宝座。其中TOPCon组件出货量高达48.41GW,出货量占比61.65%,对此次晶科能源夺得组件出货量王座功不可没。这不仅标志着PERC技术即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更预示着TOPCon技术将正式接棒,成为主流电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引领光伏行业迈入新的纪元。
任何一场战争的背后,都离不开武器装备的加持,在这场不见硝烟的光伏产业战争之中,“武器装备”同样重要,因此各家光伏“军火制造商”则是引导整场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战事越激烈,需求越庞大。
N型新产线新增产能需求和P型旧产线升级N型的需求大量而至,一向低调行事的光伏“军火制造商”,产线马力全开,不断将生产出的“战争机器”运往“前线”,武装起一家家光伏企业的“野心”。
这些光伏“军火制造商”用实力和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为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泼天富贵。
光伏“军火制造商”,集体迎来高光时刻
2023年,P型电池向N型电池迭代浪潮,推动着整个光伏产业向N型时代迈进。P型产线向N型升级,叠加着新N型产线的上马,将设备需求推向了光伏设备市场,
一边是自硅料“崩盘”带来的连锁反应,蔓延到硅片、电池、组件,盈利失血,竞争惨烈;一边是不动如山,接单接到手软的光伏生产设备制造商,业绩反增,令人羡慕。
N型时代的到来,不仅仅让电池环节设备成了“香饽饽”,也拉动着硅片、组件环节设备的需求。
通过对部分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生产设备制造企业的净利、净利增长率统计不难发现。2023年,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的净利和净利增长率两项指标成绩普遍可圈可点,集体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2023年,光伏生产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们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其中7家企业的营业额均突破了60亿元大关。晶盛机电以179.83亿元的营业额领跑第一梯队,而捷佳伟创和迈为股份分别以87.33亿元和80.89亿元的营业额紧随其后,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第二梯队。
在净利润这一关键指标上,这些企业均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净利润范围在3.37亿元至45.58亿元之间。在净利润增长率方面,迈为股份以6.03%的增长率位居最低,而奥特维则以惊人的76.10%的增长率领跑,显示出其强劲的盈利增长潜力。
与2024年第一季度光伏企业整体净利润和增长率的普遍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在2024年第一季度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达到了70.11%,这一数据不仅令人羡慕,更说明“军火制造商”的春天,刚刚到来。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这些光伏生产设备制造企业由于其B2B的业务特性,通常给人以低调而神秘的印象,他们更倾向于在行业展会上展示自己。
其中较有特点的一家公司叫作捷佳伟创,其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中国光伏电池片生产设备的发展简史。
捷佳伟创:国产光伏电池片生产设备发展史缩影
捷佳伟创,这个名字在光伏产业中可能不会经常出现在头条新闻中,但其在光伏电池片生产设备制造商中的实力却不容小觑,稳居第一梯队。这家公司的行事风格低调,甚至有时容易被外界忽略,然而它的综合实力却在行业中名列前茅。
捷佳伟创的故事始于2003年,当时它只是一家初出茅庐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长为一家专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重要企业。如今,捷佳伟创在深圳和常州拥有两个生产基地。
捷佳伟创常州基地来源:捷佳伟创
在光伏产业中,员工数量往往被视为企业规模和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与那些动辄拥有数万员工的龙头光伏企业相比,捷佳伟创的员工规模确实显得较为“袖珍”,只有大约7000名员工。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家所谓的“小厂”其实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和潜力。
首先,捷佳伟创的研发人员数量就超过了1200名,占总员工的比例高达17.14%。这一比例在同行业中无疑是相当高的,足以说明捷佳伟创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人才的引进上,更体现在公司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上。正是这种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使得捷佳伟创能够在光伏生产设备制造领域稳步发展,并最终跻身行业的头部企业之列。
其次,捷佳伟创在电池片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并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选择某一种技术路线进行专研,而是采取了“全线开战”的策略。公司布局了PERC、TOPCon、HJT、PSC(钙钛矿)、BC等多种电池路线,并在对应的生产设备研发环节上发力。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捷佳伟创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也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远见卓识。
值得一提的是,捷佳伟创的这种技术路线布局与隆基的布局颇为相似。这无疑进一步证明了捷佳伟创在行业内的重要地位和技术影响力。
回顾其发展史,像在翻阅中国光伏电池片国产设备的发展史缩影。每一个关键的节点,每一段波折的经历,都不仅见证了捷佳伟创自身的成长与蜕变,也映射出整个中国光伏生产设备制造行业的崛起与壮大。
翻看捷佳伟创年报时发现,捷佳伟创现任董事长左国军、现任副董事长余仲两位核心人物,从2014年至今,均兼任湖北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职务,不禁令人一时厘不清头绪。
这还要从一次改变捷佳伟创发展命运的重要并购说起。
2013年,当时的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行业巨头天合光能来说,迅速提升电池片产能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新建产能的施工周期远超6个月以上,这显然无法满足天合光能的迫切需求。于是,直接收购现有的电池片生产企业便成为了最为高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市场一片繁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电池片生产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并购。因此,可供天合光能选择的并购对象并不多。
另外,天合光能不仅希望通过这次并购,达成短期内产能提升的主要需求,还要拥有长期的“持续回报”。
而彼时的捷佳伟创,虽然在电池片生产设备制造领域小有名气,但发展速度仍受资金的制约,更别提公司发展需要依托大量的研发费用投入。
除此之外,捷佳伟创还有一个隐藏的更深层次需求——与电池片生产企业对话,获取更多的技术指标需求和设备使用情况反馈,甚至是一些之前无法取得的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
当时,捷佳伟创的全资子公司湖北弘元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元光伏”)位于湖北仙桃,主营业务是生产光伏电池片。虽然已经具备盈利能力,但对于捷佳伟创而言,弘元光伏存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使用捷佳伟创生产的电池片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弘元光伏能够实测设备性能,并在生产过程中收集数据、发现问题,进而推动技术的迭代升级。
当天合光能与捷佳伟创的需求碰撞到一起,则发生了“化学反应”……
2014年2月17日,天合光能宣布,与捷佳伟创达成协议,收购其全资子公司湖北弘元光伏51%的股权,实现控股,常州天合成为控股股东,捷佳伟创占股41%,由老东家“降档”成为参股股东。易主后的弘元光伏更名为“湖北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这次并购完成后,预计到2014年年中,湖北天合光能的电池片产能将增至420MW。天合光能通过这次收购不仅迅速满足了提升产能的需求,还收获了捷佳伟创这位高性价比光伏电池国产生产设备提供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乍一看,捷佳伟创似乎吃了大亏,仅占股41%,等于将企业的实控权拱手相让给了天合光能。但或许这正是捷佳伟创的高明之处。因为捷佳伟创看重的,是之后天合光能持续不断的电池片生产线采购订单。
果不其然,一切按照捷佳伟创的预想在顺利发展着。自2015年起,天合光能及其子公司迅速成为捷佳伟创的第一大客户,对捷佳伟创的业绩增速带来了极大的促进。
2017年,随着PERC技术的成熟和单晶成本的快速降低,PERC开始大规模取代BSF铝背场电池技术,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技术。与此同时,美国一直以来的光伏霸凌操作也促使国内光伏企业开始积极应对。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1月6日,天合光能科技(越南)有限公司在越南北江省云中工业区正式开业。
天合光能越南工厂开业仪式 来源:天合光能
该项目凭借单体设计1GW的总产能,成为当时越南最大规模的光伏电池片生产企业。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亿美元,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拥有14条电池生产线,能够生产多种单、多晶硅电池片。自2016年5月开工以来,仅仅六个半月后,一期700MW产线便实现了满产,刷新了行业纪录。这座工厂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又一个重点项目。
身为国内具备PERC设备整线供应能力的企业的捷佳伟创,其综合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中,核心的单晶制绒设备和刻蚀清洗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惊人的70%以上,而扩散设备和PECVD设备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50%以上。
据相关信息显示,2016年捷佳伟创的产品进入新加坡、越南市场,“交钥匙”工程也在海外实现重大突破,当年海外业务为捷佳伟创的业绩提供了近40%的贡献率。
因此,天合光能的越南生产线,无疑是由捷佳伟创提供的。
龙头天合光能的背书,让捷佳伟创拥有了电池片龙头“俱乐部”的入场券。
但捷佳伟创深知研发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明白设备生产企业要跑在技术迭代之前。
2017年,当业界还在关注PERC技术路线时,捷佳伟创的黑硅制绒设备已经量产。
而在当时,HJT电池技术路线还只是距离商业量产“遥遥无期”的理论性存在,但捷佳伟创的HJT制绒设备却已经具备了量产的能力。即便现在,HJT仍未大面积商用推广,更佐证捷佳伟创当时已经走在了光伏电池片发展的前沿。
2018年,快速发展中的捷佳伟创,上市成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9年初,捷佳伟创在HJT设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赢得了电池巨头通威股份的青睐。2019年6月,通威股份宣布其异质结电池取得了23%的转换效率。在这一成就背后,捷佳伟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捷佳伟创提供的湿法制程、RPD制程和金属化制程三道工序的核心装备,为通威股份高效电池的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核心装备的成功应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捷佳伟创在光伏领域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2020年5月30日,爱康科技与捷佳伟创牵手,双方顺利签署了爱康长兴2GW异质结电池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启了在HJT异质结技术领域深入合作的新篇章。
捷佳伟创、爱康科技签约现场来源:网络
2020年6月17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天合光能(宿迁)光电有限公司一期投产暨二期5GW奠基仪式在宿迁经开区举行。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宿迁)电池项目能够以超越行业的速度,从开工到出片投产仅用了6个月的实际施工时间,刷新了行业内单体大规模PERC电池建厂速度的新纪录。
不出意外,该项目PERC产线,也是由捷佳伟创提供的,6个月实际施工时间,也体现着捷佳伟创业界领先的“交钥匙”效率。
2020年10月,捷佳伟创再次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声誉,成功中标通威股份的金堂HJT设备项目。
紧接着,2020年11月20日,捷佳伟创再传喜讯,与润阳集团签署了30GW单晶PERC+和5GW HJT异质结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捷佳伟创将为润阳集团提供核心电池设备及自动化设备,而润阳集团则将参与设备的开发、技术交流、方案设计评审和应用测试等多个环节,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年12月,捷佳伟创向客户交付HJT关键工艺设备——板式PECVD5500,标志着其具备了完全自主的高效和超高效 HJT整线交付能力。
至此,捷佳伟创率先打通了高效 HJT 从工艺设备到 AGV 智慧工厂的全制程设备的自主开发工作,成为全球第一家完成全线四道工序完全自主开发的整体异质结电池解决方案设备提供商。
HJT板式PECVD设备 来源:捷佳伟创
2021年,捷佳伟创HJT中试线建成。这个250MW的HJT中试线,主要用于积累HJT设备运行经验,掌握HJT工艺特点,并尽快提高整线HJT交付能力。
捷佳伟创HJT中试线 来源:捷佳伟创
同年8月,捷佳伟创首批管式HJT PECVD工艺电池顺利下线,同时也是全球首批利用管式等离子体气相沉积工艺异质结电池。
2022年,随着PERC电池逐渐接近转换效率瓶颈,TOPCon电池大有“接班”之势,光伏龙头,不断提出PERC产能迭代或TOPCon新增产能需求。身为“军火制造商”的捷佳伟创凭借其TOPCon整线“交钥匙”能力和PERC产能升级TOPCon能力,迎来了巨大利好。
同年,捷佳伟创PE-poly设备量产,助力中国TOPCon电池技术路线产能大规模扩张。
管式PE-Poly设备 来源:捷佳伟创
2023年,捷佳伟创表示,部分拥有P型产能的头部客户已经将技改升级需求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已经与捷佳伟创进行接触和谈判,想要将原有的PERC产能升级为TOPCon产能,类似的迭代需求还在继续增加。
随着多年的发展,捷佳伟创的客户群体不断壮大,其中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电池龙头企业。
2023年10月25日,捷佳伟创对外公开宣布,600MW HJT太阳能电池整线设备顺利发货到全球知名光伏企业,本次出货采用整线交钥匙(Turn-key)方式,从全段的主设备到自动化均为捷佳伟创提供。
2023年,捷佳伟创再次展现了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实力,成功研发出电子级硅芯清洗设备。这一重要成果不仅标志着公司技术的新突破,更意味着捷佳伟创将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提供国产设备的强力支持。
电子级硅芯清洗设备来源:捷佳伟创
2024年5月7日,由捷佳伟创自主研发,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大规格钙钛矿涂布设备正式交付客户,将并入其研发中试线正式生产,帮助客户完善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工艺路线。
交付仪式 来源:捷佳伟创
2024年5月28日,继大规格钙钛矿涂布设备顺利交付客户之后,捷佳伟创自主研发的闪蒸炉(VCD)系列设备也相继出货。
2023年,捷佳伟创接连与多个光伏龙头签订设备大单。其中在2023年7月,捷佳伟创宣布与晶澳签订累计金额约40.39亿元(含税)的合同,占其2022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72.86%。
2023年11月,捷佳伟创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透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高达426.61亿元。这一数字不仅显示出捷佳伟创在市场上取得的广泛认可,也预示着未来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
2024年Q1,光伏产业下行周期态势不改,捷佳伟创的泼天富贵仍在持续。据其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捷佳伟创第一季度进账5.78亿净利,相当于完成了2023年全年净利的35.37%,按照这一趋势推算,捷佳伟创2024年的净利润有望达到20亿左右。
其实,捷佳伟创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一个接着一个解锁光伏电池片生产设备,而是令人吃惊的整线设备提供能力。整线交付能力,不仅体现着企业的实力,而且考验企业施工水平、统筹、调试能力。
截至2023年,捷佳伟创已经具备PREC、TOPCon、HJT、PSC等电池技术路线的整线生产设备交付能力,并且“交钥匙”周期较短,实力“恐怖”……
行文至此,不免感慨。
捷佳伟创的发展史,是众多光伏设备制造商的代表。以科研开路,提前布局,也正是这些光伏设备制造商能够在下行周期喜提泼天富贵的根本原因。
腾飞的中国制造,正不断向领先世界目标迈进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舞台上常常以“人力成本低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形象示人。尽管这样的模式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可观的盈利,但这种利润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辛勤劳动和较低的附加值,被形象地称为“辛苦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制造业自身的不懈努力,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致力于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制造业正在逐步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如今,中国制造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逐步迈向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在光伏产业这一领域,中国制造业的蜕变更是清晰可见。光伏产业链已经呈现出以技术领先为主导的特点,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还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光伏制造设备也在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以其卓越的性能、可靠性和性价比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光伏制造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还逐步走出国门,征战全球光伏制造设备市场。这些设备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可靠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光伏龙头企业的青睐和信任。中国光伏制造设备的崛起,不仅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只要技术不滑坡,净利率总比别人多。
中国制造业正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逐步摆脱“低端制造”的标签,向“高端制造”迈进。这一转变不仅将为中国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利润空间,也将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制造,始于洪荒,搏击四海,扬名八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业将成为技术领先的同名词,引领中国完成伟大复兴,并持续腾飞。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