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大力发展绿色氢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Scaling Up》报告,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其中超过95%的氢需要通过低碳方式生产。欧盟完善了《可再生能源指令》中的绿色氢标准,区域整体低碳电力组合供电制氢也可被认定为绿色氢,并逐步放宽对绿色氢的认证限制。日本《低碳氢认证》、德国《TUV绿氢认证》、国际绿氢组织的绿色氢标准,将下游用氢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也加入到碳核算范畴。
我国当前仅有2020年发布了《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团体标准,与国际上发布的标准相比,我国绿电认证体系中尚未对生产绿氢的电力来源要求配备绿证,同时也未将碳排放计量范围拓展到下游绿氢使用环节,未来亟需加强标准建设以完善我国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
中国氢能标准体系框架图
绿电可通过氢基能源实现储存、运输,绿电与绿色氢基能源是理想的“过程性能源”载体。在“双碳”目标下,绿色氢基能源具有化石能源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如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氢基能源既可实现跨季节性长时储能,又能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或在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氢基能源可实现行业深度脱碳。
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获得“绿色氢基能源”是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建立完善的氢基能源认证体系,需要对绿色氢基能源有明确定义,同时能够给予生产全生命周期中明确的温室气体量化标准。
《氢能观察》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我国签约、获批及公示的绿氢项目数量累计达 74 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突破 4700 亿元,全部投产后新增绿氢产能将达 280 万吨/年,预计到 2024 年底,绿氢项目新增数量将超过 100 个。作为核心设备,2022 年全球电解槽市场出货量达 1GW,其中中国电解槽总出货量超过 800MW,同比增长 129%以上,全球占比超过 80%。2023 年中国电解槽招标约 1.8GW,同比继续翻倍。但目前电解水制氢成本仍偏高,是化石能源制氢的 3—5 倍,且现有成熟的电解槽装备对波动性光伏和世纪新能源网的适应性较差,需要产业进一步协同。
基于此,组委会决定继续举办主题为“绿色氢能 零碳世界”的绿氢与应用论坛,将邀请全国氢能、化工、政策、智库机构等领域专家就“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等技术装备进展、政策支持、商业模式等展开讨论。并邀请石化、钢铁、交通等领域相关单位就“绿氢、绿氨、绿醇”在相关领域“制储加运用”的现状,技术路径、产业路径、模式创新路径及未来前景等进行全面剖析分享相关经验成果,引领绿氢产业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建设。
第四届中国绿氢与应用发展论坛绿色氢能 零碳世界
时间:7月18-19日地点:江苏 无锡
01
基本信息
主办:中国氢能100人论坛(HEC100)|新能智库
联合主办:无锡新能源商会
承办:氢能观察
参会规模:300人
02
主要内容
绿电、绿氢、绿氨、绿醇发展及在交通、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领域减碳、降碳应用;大规模绿氢、绿氨、绿醇耦合经济性发展前景及示范案例;
国内氢能政策与数据最新解读、绿氢标准及政策解读、绿氢制备降本策略分析、绿氢应用及应用场景;
电解槽最新技术进展和应用案例分析;ALK、PEM、AEM、SOEC 现状与前景分析;关键零部件进展和增效降本路径;
氢能项目融资与金融服务现状及要求;绿氢生态链的构建机遇与挑战;
03
展示交流
大会拟设 30 个交流对接展位,以供有需要的企业、机构进行展示交流。展示范围为:
石油、钢铁等耦合绿电、绿氢减碳、脱碳思路方案;
制氢设备技术与氢气供应、氢气储运及相关设备;
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及成果应用;
各种检测、分析仪器设备;
各类服务及相关单位;
04
拟邀嘉宾
梅 武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公司技术总监
蒋利军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
王金意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氢能技术部主任
董 礼 中广核新能源运维事业部副总经理
何广利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总监
米万良 北京氢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立民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薛贺来 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八所技术总工
何 适 吉电股份氢能产业中心副主任
陈 波 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部长
王悦新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高工
05
联系方式
满 盈 18043147317
刘 梦 13756043953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