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华:市人大常委,锦州阳光能源等七家公司董事长,全国建材系统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首批学术和技术领军人,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在锦州的地面上,谭文华是个多少带点神秘色彩的人物。谭文华与“光伏”这个词会在许多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频繁出现,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媒体上却难觅他的踪影。据他讲,几年来,他和他的企业还没有接受过一次正式的采访。所以,当谭文华终于接受本次采访时,笔者多少有些“殊荣”感。
何以如此?高质做事,低调做人,是他的信条,这在常人看来,多少有些过。同时,个人与企业生存方式的多样化,又使他这种“个性”成为可能。
阳光能源等七家公司的董事长谭文华,高高大大,和善儒雅,言语不多,从不张扬。也正是这种低调务实缜密的内在气质,深得员工和周围人的信赖以及海外合作者的赞赏。他和他的600名员工今年创下12亿元的销售收入,纳税近亿元,劳动生产率人均200万元。谭文华和他的属下无疑在开掘一座金山,而这座金山至今只开掘了一角。
何谓光伏
地球上的传统能源早晚有一天会用完,而阳光将永恒地照耀着我们,将阳光用半导体材料直接转化成电能,即为光伏。光伏这一绿色能源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日本推行“新阳光计划”,德国在搞“百万屋顶”行动,政府以数倍价格收购民间太阳能发电,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正在效仿。
我国于2006年发布过一个《可再生能源法》,承诺2010年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450兆瓦。据此推算,未来几年的光伏成长率将达到38%,一个庞大的产业横空出世。在光伏产业的链条中,硅锭硅片产能缺口达50%,谭文华就是生产这个硅锭硅片的。当这个庞大缺口被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的时候,谭文华已经占据了国内这个产业的制高点:产品获国家免检证书,售价同行业最高,且供不应求,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产量居国内第二,产品50%外销。
机遇是抓到的
机遇需要发现,抓住了才是你的。谭文华是走了一大圈才与光伏相遇的。
1993年,37岁的谭文华就任原一五五厂厂长。谭文华一上任就做了一件大事:他主持改造的电弧法石英坩埚生产线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通过消化引进设备自主研发出了16英寸、18英寸坩埚生产设备,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产品获国家新产品奖,也是靠了这个新产品,延续了一五五这个大厂的生存。
2001年,作为新华石英玻璃集团董事长的谭文华又做了第二件大事,将生产石英玻璃的设备出让给世界500强的法国圣戈班公司使其落户锦州,谭文华的企业因此成了空架子。考虑到谭文华做出的牺牲,市委曾两次安排他到政府部门任职,均被他谢绝了。他知道,他最适合的岗位在企业,他离不开那些还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职工,必须继续带领他们创业。他提出一个新的目标:三年再造一个新华石英集团!靠什么造?他看准了单晶硅。当年研制设备生产的坩埚就是生产单晶硅的专用装置。
日本金属再生株式会社董事长仁村利尚要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发展太阳能产业。仁村利尚讲得十分兴奋,他说未来中国所有的沙漠都将铺上太阳能电池,代替传统的煤核发电。日方描述的蓝图虽然浪漫得难以置信,但谭文华还是从中悟到了单晶硅的巨大商机。
2001年,与日方合资的新日硅公司成立,用已有的2台和日方提供的6台单晶炉生产单晶硅锭。
2002年,与香港佑昌公司合资的华昌硅公司成立,扩产单晶硅锭。
到了2003年,年产值已达3700万元,合资前的新华石英集团年产值是3600万元,谭文华带领职工真的三年再造了一个新华石英集团。
2003年,国有资产退出,谭文华等17人买了国有股权,转制为民营控股的合资公司。
2004年,又创办华日硅公司。这一年,伴随着国际石油紧张和对绿色能源的迫切呼唤,太阳能电池产业突然大好起来,越来越光亮。
2005年,佑华新能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公司又相继成立。
至此,谭文华麾下已拥有五家公司,主要设备由两台单晶炉发展到100台,已引进8台线切割机,产品由拉制硅锭延伸到切片,自主研发的切片技术已占据国内制高点。
扛旗“百亿光伏”
身为市人大常委的谭文华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社会职责,在十三届四次人代会期间,他联名10名代表郑重提交了关于在“十一五”期间打造我市百亿光伏产业的议案,建议抓住难得的机遇,举全市之力,在“十一五”期间形成百亿光伏产业。
议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2006年8月24日市长办公会决定,实施打造我市百亿光伏产业基地工程。市长刘志强亲自任指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就此开了三次会,都是刘志强市长亲自主持,还就此下发了两个文件。
谭文华深知,此举无疑是给自己加了压,搞好搞坏已不是个人的事了,锦州百亿光伏的领军重担已历史性地落到自己肩上。
百亿光伏的实现,将对锦州的工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经常有人反馈:佟书记在会上表扬你了,刘市长在会上表扬你了……谭文华只是淡淡的一笑。谭文华依然是那个低调的谭文华,谭文华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一个新兴产业扛旗人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