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3点,“向新而行 BC共生”BC领袖对话正式播出。此次对话由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主持,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董事长钟宝申、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参加对话,共论BC的技术优势、市场潜力与协同发展。以下为对话文字实录——
晶硅时代的终极技术
主持人吕芳: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向新而行 BC共生”领袖对话的现场,我是主持人,也是大家的老朋友,来自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的吕芳。
我们在行业深谷期相聚,今天的对话非常有意义而且特殊。大家都知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主题是“向新而行 BC共生”,其中的两个字非常关键,一个是“新”,一个是“共”。
第一个字——“新”。近期,新质生产力、新三样成为热点话题,今天我们的话题主题——BC技术,它带来了新活力、新方向、新机制。第二个字——“共”。今天几位BC的领袖来到直播间同台亮相,说明我们正在共建、共融、共创BC的生态产业链。
我们都认为BC是一种领先技术,也是未来晶硅的终极技术。钟总和陈总都在不同场合提到过一个概念——第一性原理。基于第一性原理,请两位分别阐述,为什么BC是晶硅时代的终极技术?
陈刚:BC是最好的技术。从理论上讲,能达到29.56%转换效率的只有BC。在实践层面,BC技术可以实现无银化生产。大家知道,银是稀缺的。与其他类型的太阳能电池相比,BC所用的材料基本一致,甚至更少。比如,HJT技术需要使用铟等稀有元素,而BC几乎不需要使用任何稀有元素,甚至连银都没有。从基本原理上看,只要BC技术达到一定成熟度,它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成本一定是最低的。
BC技术的成长轨迹就像人的生长过程,从婴儿长到6岁,长到10岁,长到20岁,长到60岁。BC也是有生命周期的。目前,BC技术大概是6岁的小孩,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它的成长潜力,与我们晶硅电池理论效率的极限是一样的。
今天上午,我向大家披露了我们从2019年以来每年的真实成本。大家关注到我们ABC电池从效率端到成本端都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努力,这项技术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也一定能为行业带来价值,为人类的能源带来更大的价值。
主持人吕芳:陈董形容BC的年龄段发展,让我想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那么BC强则中国光伏强。接下来我们听听钟董的意见。
钟宝申:我总体上赞同陈董对BC技术前景的介绍。从本质上来看,光伏作为一种基础能源,要满足国民经济未来的用电需求,它必须足够普及且足够便宜。在过去这些年,我们的发展一直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长周期的可靠性。应该说,过去的光伏技术就是沿着效率、成本、可靠性发展的,大家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在这三个关键方向上发力,为客户创造和贡献价值。
对于晶硅技术,我们一直在进行比较宽泛的研究。无论是PERC、TOPCon还是HJT,所有这些钝化技术要把效率做到更高,最终都要采用BC结构。这就好比挑选一名运动员,我们首先要有基数,从众多有潜质的年轻人中进行挑选,最终选出最优秀的选手。BC无疑就是多种钝化技术当中,最后都要走向的一个方向。
刚刚陈总也介绍了它的成本趋势。过去,由于BC结构工艺步骤多,工艺精度要求高且复杂,这令它的成本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削减。经过大家的持续努力,包括爱旭、隆基,今天如果说站在客户价值、拉通产业链来看,即将制造端和应用端视作一家企业来看,BC技术的价值在市场上的晶硅技术中已经是最好的了。因此我们认为BC是目前具有最高性价比、最有竞争力的晶硅技术路线,并且已经到达了大发展的爆发起点,这是我们对BC的看法。
BC的新质生产力禀赋
主持人吕芳:陈董和钟董对BC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是非常笃定的,听了两位产业界领袖的声音之后,我们听听学界的观点,看沈文忠教授是怎么看待BC的。我们谈到新质生产力的时候,通常会提到几个“高”:高能效、高科技、高质量、高可靠性。实际上,BC还可以很漂亮,有高颜值的特点。沈教授,您如何看待它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禀赋的?
沈文忠:过去一年,我们看到BC技术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BC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公认。除了爱旭、隆基之外,其他主流企业也都在研发BC技术,在一年之内,很多企业都会做,并可能实现量产。
BC技术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技术本身来讲,我们对电池效率的追求,无非是光学性质的优化和电学性质的优化。光学性质的优化,目标是充分利用太阳光,利用好的条件就是正面没有栅线。要产出效果,就一定要把电学性能用好,把复合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借助于钝化接触技术,BC已经做到了非常好的极致。在光学和电学两方面都优化之后,BC应该是一项无敌的技术,我们认为晶硅电池的极限效率就是来自BC的结构技术。实际上,实验室纪录的水平也是符合这个要求的。
在光伏行业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BC技术已经有40年的历史,应该是当前主流技术中最古老的技术。相比之下,TOPCon技术大约有10年左右的历史,异质结技术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被淘汰的PERC电池技术自1989年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BC技术这一比较古老的技术,但在国内2023年开始发新芽?最大的原因,在于国内有非常好的产业化平台,各家技术公司踊跃出现,无论是激光图形化、后面的清洗,还是钝化方案的解决,都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要说的BC电池效率高的核心原因。我们一直说BC技术具有一个天然的好结构,也就是正面的优化。电池效率的提升需要同时优化正面和背面,只有两方面同时优化,才可以做到高效率和高双面率。BC技术的优势在于,正面和背面的优化可以分别处理,也就是说余地很大,可以充分发挥正面优化的潜力。相比之下,在其它结构中,正面的优化可能会受到背面优化要求的限制。因此,我认为BC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接近极限效率的非常好的结构体系。
“孤勇者”的坚守
主持人吕芳:光伏技术路线百花齐放,过去的这些年,犹如一条史诗般的历史长河,我们看到了技术的不断迭代与进步。BC技术无疑是一节重要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在座的两位企业家,带领他们的团队做了最早的布局并且坚守至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称他们为“孤勇者”,他们在孤独地坚持这项技术。
今天,BC的春天来了,要发芽了。我想问两位,是什么样的核心精神让你们看到它并坚持?在坚守的过程中,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故事?未来,你们希望将团队带向何方,实现怎样的目标?
钟宝申:我觉得是创新与执着。光伏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做到今天的水平,离不开创新的支持。或者说,我们每次的进步都是由创新来驱动的。在这些方面,我们一直本着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从第一性原理来看问题。
在单晶和多晶竞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隆基从2006年开始坚定地走单晶路线,当时市场上多晶是蓬勃发展的。但是我们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回到我刚刚讲的三点:效率、成本、可靠性,站在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单晶才是未来,所以隆基在单晶方面倾注了企业的全部资源。当时我们把半导体等业务全部进行了剥离,全力以赴做光伏所用的单晶硅锭和单晶硅片。
当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开发出了晶体生长所需要的RCZ技术,也打通了国内的金刚线产业链,或者说是搭建了国内的金刚线产业链。应该说到今天,光伏成本可以降到目前这种状态,这项技术是支撑性的技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用。
BC也是一样的,我听了陈总的介绍,爱旭大概是从2016、2017年开始布局BC技术的,和隆基开始的时间差不多,几乎是同步。我们判断事物和决策的基础是同样的,就是立足事物的本质,从我刚才说的光伏产业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来看,我们认为BC是有前途的技术。所以我们一贯的坚持,一贯地用创新来驱动。
走到今天,刚刚我也介绍了,从客户价值和制造的整个体系的成本来看,BC是最有性价比的产品。我相信,BC技术在晶硅这条路线上,已经很难再找到替代的技术方案了。所以我也相信,BC技术会是一个长周期的晶硅技术,会给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尤其是现在,在行业压力很大的周期内,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够带动行业走向繁荣。
主持人吕芳:非常感谢钟董,您讲到了隆基的核心精神,有创新、执着,还有一个词是全力以赴。这在过去隆基创造单晶神话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接下来我们有请陈董。
陈刚:我们的很多想法和隆基是一致的,在单晶时代,隆基创新性地开发出了高效且低成本的单晶硅片技术,那时我们就开展了第一次合作。当时,我们就在想P型的终极技术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是能够双面发电的PERC技术。因此,我们把低成本的管式PERC技术发明出来了。通过创新,爱旭在过去几年获得了高速发展。
进入N型时代,我们又在思考N型的终极技术是什么,我们认为是BC。BC技术是1975年提出的,1985年才做出第一片电池,至今已经40年了。为什么这么好的技术需要这么多年,到今天是50年,才能实现商业化的大规模应用?原因在于技术是难的。
为什么难呢?大家都觉得它难,就不做了。我们和隆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通过创新,尤其是颠覆性的创新,为客户和市场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在2016、2017年展开了BC技术的研发。时至今日,BC技术是否昂贵,是不是一个实验室的技术,能否量产,能不能为客户带来价值,我想大部分同行和客户已经有了很好的评价和验证了。
接下来,行业还是存在BC技术是不是天然不能做高双面率的疑问。从理论上来讲,BC电池的双面率和TOPCon电池的双面率仅差3%左右。今天,我们已经在地面市场做到75%以上的双面率了。未来两三年,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开发出85%双面率的ABC电池。目前,75%双面率的ABC电池效率已经为客户和规模化的电站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价值。创新是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仅要创新,还要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快速洞察事物的本质,不是人云亦云,并且通过商业化的模式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商业成就。
向内挑战 殊途同归
主持人吕芳:谢谢陈董,两位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创新,陈董强调了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性。这种颠覆式创新不是颠覆或者取代他人,而是颠覆自我,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有人认为BC不能做双面,我们就做双面,而且能做得很好、很可靠。挑战不是向外挑战,而是向内挑战,是自我挑战,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能够攀登巅峰。这是我们从两位企业家身上看到的核心精神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尽管故事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在追求BC技术能量转换极限效率的这条道路上,BC还有哪些挑战需要攻克?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未来的提升空间和机会在哪里?
沈文忠:BC技术的产业化虽然做了20多年,但是前面一直是国外在做。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进步与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近两年,爱旭和隆基在BC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效率已经领先TOPCon。然而,BC作为优秀的平台技术,目前仍处于6、7岁孩童的阶段,是在幼儿期,但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首先,在结构方面,BC的结构可以进行一些变化。包括去年隆基推出的HPBC 1.0,是基于P型的一半钝化技术,一半直接接触的技术。过渡到第二代HPBC 2.0,或者ABC,或是行业认为的TBC技术,采用N型硅片,采用P型和N型的全钝化技术方案,这是2.0版本。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探索更进一步的版本。比如,能否加入一些异质结结构,这需要行业不断的努力来降低成本。在P区的P-Poly,一方面钝化性能不及N-Poly,另一方面,P-Poly的生长比较困难,我们是否可以用非晶硅甚至是微晶硅来替代它?P型的非晶硅、微晶硅的钝化性能会更好,质量也更容易控制。再加上异质结的引入可能会提高开路电压,导电性能微晶引入之后,填充因子也会相应地提升,这是背面的优化。
下一步是全异质结。目前,隆基的世界纪录已经达到27.3%,未来达到28%甚至更高效率是完全有可能的。技术路线现在还是处于2.0的版本,未来可能会有3.0、4.0,乃至随着更高的新材料介入,可以有5.0甚至更高版本,这是背面的发展方向。
正面也有很多优化空间,正如之前提到的,正面的优化可以和背面分开处理。目前正面的优化才刚刚开始,只是做了钝化和减反射层,未来是否可以引入场或者是其他结构,都是有可能的。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BC电池应该可以比正常结构的电池更便宜,而不是成本激进。虽然现在还是贵一些,但从未来的潜力来看,完全有可能做得更便宜。
BC结构加上金属化的改变,包括无银金属化,国内的进展非常大。例如,爱旭已经产业化的金属涂布工艺,以及产业内对下一步铜浆的一些应用等等,我认为降本方面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
现在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我们是全产业链发力。中国光伏产业界已经认识到BC技术的好处与潜力,所有配套的公司,包括辅材、新技术、激光等都有提升空间。例如激光光束的稳定性、激光的国产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相信未来三到五年,随着BC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钟宝申:沈教授非常详细地介绍了BC未来可提升的空间。目前,我们可以说只是实现了第一步,具备了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技术开发。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包括钝化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伤,以及激光技术的精益化等方面。
在效率方面,我们认为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关于进阶版的BC,下一代BC,隆基已经有中试线在跑了,甚至组件已经在进行测试了。现在我们生产的二代产品比TOPCon组件效率高5%,新的中试线跑出来的数据比TOPCon组件效率高出10%。从这个角度来看,BC技术在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成本方面,隆基在贱金属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我们在采用铝和铜的方向上已经走得很远了。这些技术我认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市场上,帮助BC技术在成本竞争力上得到显著提升。
站在这样的方向上来看,无论是效率、成本还是可靠性,BC都有全方位、持续的、大幅度的提升空间。我相信这些都是这项技术的潜力所在,也是我们认为这项技术能够为整个光伏产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地方。
陈刚:我认为BC技术是晶硅企业,做晶硅电池组件的必选技术,请特别留意“必选”这两个字,我们三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两个字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在下一代技术方面,至少目前来讲,爱旭即将推出效率达25%的组件。一到两年之内,我们组件的效率可以做到26%以上,这一目标有明确的路线图,是可实现的。
在硅片方面,高效组件需要与低氧高阻的硅片相匹配,下一代我们将采用这种硅片。这些优势是其他技术不可获得的。对于其他各种掺杂技术来说,少子寿命原则上不可能无限大,在效率方面天生就有0.6%到1.5%的差异。
在电池方面,正如沈教授所讲,主要是有三个技术要点:一是光学性能,如何百分之百把光吸收掉;二是钝化技术;三是电极技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但在以前开发不多。BC技术可以在正极和负极背面采用半导体芯片级的图形设计,电极技术的潜力开发只是刚刚开始。我们每过一两个月,对电极技术带来的价值都有新的发现,包括在不同维度下的发电量、双面率提升、效率提升等。
在组件方面,我们前期推出了满屏组件,其屏占比,即电池占整个组件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提升5%-8%,这是非BC电池难以比拟的。
从整体方向来讲,要把晶硅组件做到比较高的极限,在BC方面是有非常大的空间去逐步实践。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地努力。我们非常希望光伏行业的同仁尽早加入到BC技术的发展中来,不断提升BC技术。
我们认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BC组件为客户带来的价值增量将不断扩大,就像当年的单晶和多晶一样。当年多晶比单晶便宜0.2元/W,超过0.2元就不划算了。但随着单晶像小孩子一样不断地长大,而多晶就像中老年人一样在不断衰老,最终价格差距变得无关紧要,现在不管便宜多少钱多晶都没有价值了。
技术的最终归宿是客户
主持人吕芳:聆听了两位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已经对BC技术的未来潜力有一定的了解了。两位除了企业家身份之外,某种程度上也有科学家的特质。例如光子倍增和光子回收技术等,给学界和科学家,包括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市场。再好的技术,再好的产品,最终都要走向市场,并实现客户价值。我想听听两位企业家的看法:BC产品发展至今,是如何在不同场景中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的?市场上又有哪些最新的进展?
钟宝申:任何产品的最终归宿都一定是客户,这是我们发展技术的根本目标。BC技术在早期被许多人视为单面技术,认为它只在屋顶上有优势,因为效率高,在有限的面积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发电量。很多人认为它在地面上没有优势,因为加工工艺复杂,可能成本难以降低,这是大家基于经验或者感觉产生的观点。
今年5月,隆基在西班牙发布了一款BC地面产品。我们的分布式产品是在5个月之后才发布的,我们想向外传递一个信息,BC在地面和在分布式场景中同样具有优势。在地面电站中,它不仅转换效率更高,BC的双面率也可以做到很好。地面不一定都是平坦的,有时会出现起伏,在早晨或者傍晚可能会有大的阴影遮挡。在这些方面,BC展现出了独特的特性。目前据我们测算,它能够为客户带来显著的价值,是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产品发布后,我们接到了非常多的订单,也有大量的客户测试,目前的反馈是非常正向和积极的。
在屋面和人结合的场景里,BC技术的特点也非常突出。Hi-MO X10产品发布会时,我把BC产品的特点总结为“高、富、帅、安”。
“高”代表效率高,发电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富”,即同样的面积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带来更多的收入;“帅”,指的是所见即所得,我们可以把它打造成各种与生活环境完美融合的光伏产品,让整个环境变得更美好、更有品位,BC产品正面没有栅线,有先天的优势;“安”,即防热斑功能,组件如果有大量遮挡,比如一片大的树叶遮挡某块电池时,传统的电池结构,不管是TOPCon还是PERC,温度升高会达到170-200℃。BC技术可以做到基本上不超过100℃,也就是开水的温度,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在分布式场景里,经济性要非常高。以珠海为例,我们就不说屋顶了。同样一块板,BC多35W,在珠海一年就可以多发40度电。现在广东平均白天的电价为0.7元/度多一点,假设为0.75元,那就是30元,账很好算。这一块板你需要多花多少钱呢?目前都是在90元以内,意味着不超过三年,就可以把你多投入的资金全部收回来,30年则意味着收回来的钱是投入的10倍。我相信所有客户都会算,什么都不用变,在选型的时候只需要把TOPCon的板子变成BC板子就可以了,多出来的投入3年之内就可以收回来,还有10倍的收入返还。从经济性上来讲,在分布式场景有限的情况下,BC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是非常显性的。
从目前的订单情况来看,明年上半年我们的产能是不足的。到今天,我们分布式和集中式在分产能的时候,都找我讨论了好多次,就是因为大家分配不均,因为我们上半年产能有限,只能给一些客户,一些客户没有。产品的好处大家都能看得见。
陈刚:钟董对BC技术在分布式和地面的商业价值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我补充一下,安全,尤其是分布式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BC组件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提升了安全性。
首先,BC组件能够防热斑,有效控制高温,基本上将引发火灾的风险降至接近于零。在工厂企业中,无论是纺织、木材加工还是机械加工行业,组件万分之几发生火灾的概率,概率虽然微小,但多十个厂房概率就变成千分之几了,百余个厂房就是百分之几了。使用BC组件,你就无需担心因为发电,危及了主业的安全。
其次,是建筑结构的安全,企业屋顶的安全。BC组件的可靠性非常好,无论是轻质组件、单玻组件还是双玻组件,都能满足长期可靠性的需求。一些技术可能只能提供双玻组件,为什么?因为它在单玻和轻质组件上难以保证25、30、40年的可靠性。企业可以根据屋顶的结构状况选择组件,结构差一点的用单玻,再差一点可以用轻质,好一点的用双玻。
再次,是投资财产的安全。投资一个电站,是要讲商业价值,讲盈利的。如果因为热斑、阴影等问题无法控制温度,一旦发生火灾,盈利的财产就会变成非盈利财产,投资就会打水漂。
还有一点是我反复强调的,在长期发电量方面,BC组件有绝对的可靠性。BC组件采用单面焊接,硅片很薄,而其他的组件双面焊接,正面和背面都要拉线,断栅隐裂风险会不会更大?BC组件只在背面拉一道线。我们经常做抗隐裂冲击试验,从原理和实验室数据来看,BC组件的长期发电量是明显优于其他组件的。
另外一个场景是客户价值。我们最近和华能做了一个水面光伏实证电站。第一个月,BC组件单瓦发电量较TOPCon组件高出7%左右。原因在于海面漂浮的光伏面板,会遭受更多的冲击和撞击,导致更多的隐裂。TOPCon组件在硅片较薄的情况下,正面和背面都要拉线,增加了断栅隐裂的风险,BC的发电量差异优势在第一个月就显现出来了。我相信到10年之后,BC每个月的发电量可以高出10%,为客户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何时问鼎半壁江山?
主持人吕芳:刚刚钟董为大家算了一笔账,陈董为大家强调了可靠、安全的重要性。作为客户,基本上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投资能否收回回报,二是使用的产品是否有风险、是否安全。刚才两位的讲解让我再次想到了隆基提出的“可靠、增值”理念。当这两点得到满足时,我们的客户一定会感到满意和愉悦。
经过上面的讨论,大家对BC信心进一步加强了。今天,想请各位预测一下,BC产品如果要在光伏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大概会在什么时间节点实现?
钟宝申:可能大家还记得,在今年SNEC展会期间,我在我们嘉兴基地的一场客户交流会上,我和大家打了一个赌,也下了赌注。当时我从两个维度来分析这个事,一是站在企业角度,如果纯粹从商业利益出发,我反倒期待这一天来得更晚一些。因为如果这么快,像TOPCon一样一年就过剩了,那么这项技术将无法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商业价值,这对企业而言并非好事。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从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我认为BC技术达到这一市场占有率的时间肯定比我打赌的时间来得更早。一方面,我是一个谨慎的人,我不想我的钱打水漂,不想赌输。另一方面,从整个行业来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我当时打赌的时间是2029年,但我现在相信,这个时间点可能会提前到2027年或2028年。
陈刚:我和钟董的看法是一样的,每家企业都在研究BC技术,但要把它做好并不容易。即便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想要大规模量产,比如达到10GW、20GW级别,要在两三年内把良率、成本、效率都做好,仍然是相当有挑战的。
TOPCon技术这么好为什么大家不赚钱?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产业内的同行能够发挥自律精神,有序地推动晶硅最后一个技术的发展,让客户、产业链和企业都能获益,企业也能够把投资赚回来,能有再多一些发展是更好的。也许BC产业可以与以往的太阳能产业有不一样的发展规律,我们是不是可以达成一些共识?这是我所期望的。
不管嘴上怎么说,每家企业实际上都在大力投入BC技术的研发。按照TOPCon技术的发展速度,BC技术也许很快就能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但我们希望同行们能够协作和自律,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我对BC技术达到50%市场占有率的看法和钟董一样,期望也差不多,希望慢一点,大家有序一点。
主持人吕芳:我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我们对BC技术的期待:我们不能把BC比作台风,但是等待它的心情是一样的,既希望它如期而至,但是又不希望它乱来。正如各位所言,我们当前的阶段,有的时候寅吃卯粮,把未来几年的路都走完了,把未来几年的活都干完了。面对BC这颗新种子,我们的心态应该是呵护它,让它按时成长,健康长大。这才是整个行业所需要的自律和携手合作的心态。我们来听听沈教授对时间线的判断,和企业家们一样吗?
沈文忠:我从技术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首先,从效率的角度,BC电池技术,最终的量产效率有望可以做到27.5%,甚至到28%。
我们知道,无论是TOPCon还是异质结技术,与BC相比,BC的效率更高。TOPCon产品的效率水平在25.3%到27.5%之间,要达到28%,如果按照每年0.4%-0.5%的效率提升发展趋势计算,大约需要5年时间。行业要求效率要提升到这个水平,而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BC技术。届时,BC的市场占比一定会超过50%。
另外,目前已有800GW的TOPCon产能,企业家要发展,地方政府也要推动光伏发展。TOPCon技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进步明显放缓,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或去年下半年激光辅助烧结技术应用之后,进步非常快。但近半年来进步非常慢,放缓的唯一关键原因是双面钝化技术的难度很大,挑战也很大,要做图形化处理,因为正面只有局部的Poly-finger激光氧化工艺才能实现比较好的双面钝化。我在行业里一直强调,图形化可以正面做,也可以在背面做,但一劳永逸的方法是直接做在背面。
我认为,TOPCon技术的发展在促使已有的TOPCon产能做双面钝化的同时,在背面做钝化、做图形化处理,反过来就是BC电池的开发。TOPCon本身技术发展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的存量市场,也会快速推进BC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BC产品的市占率超过50%,乐观一点可能三年,稍微保守一些,大概是五六年。总体而言,从效率和已经有的产能发展要求两个维度来看,BC产品五年内可以达到50%的份额。
如何共建BC技术生态圈?
主持人吕芳:三位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接下来我们还有三个更加犀利的问题需要探讨。今天隆基和爱旭能够坐在一起共同亮相,传递了两个信息:第一,BC的春天已来;第二,开展合作了,有生态圈了。请问两位对于未来BC技术共建生态圈有何计划和建议?
陈刚:我们两家公司一直有合作,只是产品推出的前后与类型有一些差异,但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进行互动和交流。
BC技术属于光伏产业,也属于全人类。我们整个产业的开放合作和共同发展是主旋律,但应当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开发和发展。在尊重知识产权方面,有些企业,比如我们和隆基,早期就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早期的投资和研发与未来的抄袭成本是不同的,这是既有成本,应该以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让整个行业做一些分担。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希望同行之间能够形成一些共识,制定大家共守的规律、规则。这样既能保证我们这些先行企业继续投入研发,也能让后进者分享到技术发展的红利。就我个人而言,BC技术应该是大家共同发展的成果,而这种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
尊重知识产权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它需要具体的规则来支撑。在3G、4G、5G通信行业,以及面板、手机行业中,都已形成了这样的基本规则。一旦规则明确,大家就可以更放心地投入和更自信地发展。
钟宝申:从生态圈角度来看,隆基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从做单晶开始,隆基的很多创新都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展的,走到今天有很多可以总结的地方。
首先是上下游之间,大家有很多共同研讨和开发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此外,我们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合作也是如此,我们与客户共同协作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我们刚刚讲的BC电池,它不仅具有“高、富、帅、安”的优点,而且不仅用于屋顶大规模发电,还可用于与个人生活更紧密的场景。手机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可或缺,这意味着未来的电力和移动电源将密不可分。光伏在这些场景中有很多应用,我们愿意为下游客户提供电池和封装方案,让BC技术为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在这方面,我们和爱旭都做不了太多,因为我们对2C这种细分场景的投入都不够,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构建生态圈。
此外,一项技术要真正惠及社会,它存在如何让速度更快,让成本更低的问题。因此,大家协同起来,我们可以推动许多标准化工作,降低整个技术推广的成本和客户的使用成本,令客户能够更早地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我们希望行业的发展是有序的。就像陈总所说,要有规则。这个规则是什么?在商业世界里有很多规则,但尊重知识产权是其中最重要的法律规则。我们希望BC技术的发展能够有序、有规则,大家能够尊重知识产权,获得知识产权的方式应符合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这样使整个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这是我们的期望。
当然,我们也会坚定地这么做,这与中国的大环境有关。隆基在2012年之前,所有的专利是否申报都需要我审批,原因是什么?不能申报专利,因为一申报专利就得公开,公开之后没有任何护城河,所以隆基要求以秘密的方式把技术保存在企业。那时候我们做单晶和单晶硅片这两个环节,有很多基础创新,但是隆基在这方面的专利积累并不多。回过头来看,是因为那时候我约束大家,不去申请太多专利,这与我们的环境有关,我们很难得到太多保护。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与五年前大不相同了。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这在方面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创新会积极申报知识产权,申报专利保护。我们也会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推动产业发展,一方面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开放地和大家合作,只要是基于规则的、基于合理商业计划的、基于法规的,我们是开放的。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过去光伏产业发展中充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共同推动BC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得产业走向一个健康的未来。
光伏零碳新场景
主持人吕芳:最近光伏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烦恼就是知识产权问题,两位企业家已经就此表达了他们清晰的观点。我们之前讨论了很多关于BC技术的话题,现在让我们把视野拓宽,不仅仅局限于BC,而是以光伏为核心,来畅想一下我们未来的零碳能源社会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新场景。
沈文忠:谈到这个话题,我们作为光伏行业的一份子感到非常自豪。如今,光伏已经赢得了全球最便宜能源的称号,这在10年甚至5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目前,光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平价上网,甚至在很多地方成为最低价的能源选项,是最便宜的能源,没有之一。这是构建零碳社会非常重要的基石。
有了这一基础,再配上储能,配上微电网,我们就能构建一个坚实的能源体系。光伏作为源头,让制氢也有非常好的经济性。目前看来,只有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制氢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其他制氢方式的经济性尚未显现。随着氢能的发展,以及后续的转氨、醇类等可再生燃料,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将非常具有前景。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源头能源,加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配合应用,将能解决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钟宝申: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在不同场合已经进行过多次展望,我们非常认真地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全球零碳转型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
第一步是在现有的能源体系,特别是电力体系下,我们利用一些灵活性的资源来支持大力发展光伏、世纪新能源网等可再生能源。我们也知道,当这些可再生能源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面临着消纳和间歇性问题,对电网带来新的影响,这就进入到第二步。
第二步是储能的快速发展。储能既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还包括各种形式的储能。储能的发展对电力系统和电网的调节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令整个电网能够容纳高比例甚至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
第三步是电解制氢。电力在整个能源中的占比大约是30%,还有大量的能源需求是以液态(如汽油、柴油)和气态(如天然气)形式存在,甚至包括冶金过程中使用碳作为还原剂等等。这些能源和还原材料就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即电解制氢,利用充足的电力制氢。氢能可以衍生出氨和醇,可以转化为液态或气态能源,甚至在炼钢过程中既提供能源又作为还原剂。这样,全球对碳作为燃料的依赖就能被完全替代。
第四步,我们称之为负碳地球。到了这个阶段,电力将变得非常便宜,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在全球荒漠化地区,比如中东,有了海水淡化技术就能创造绿洲,绿洲上的植物可以吸收过去200年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碳,地球就将进入负碳循环,从而彻底解决气候问题。这是我们对全球气候问题和零碳发展的展望和设想。
陈刚:关于零碳社会,沈教授和钟董都做了精彩的描述,我想补充几点。
首先,我认为零碳社会是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生态文明社会。其次,零碳社会如何叫零碳呢?核心在于利用太阳能的效率和吸收太阳能的效率达到平衡。所以,零碳社会必然是由零碳能源组成的,其成本也一定低于非零碳社会的能源成本。
要做到这一点,零碳能源一定是由零碳的一次能源和多次能源组成。其中一次能源以太阳能为主,通过储能和转化为氢能等形式,形成多次能源。零碳的一次能源和多次能源的结合,将使能源的平均总成本大幅低于现有能源成本。这意味着太阳能光伏电力将承担社会运行的大部分能源成本和能源总量。
所以,光伏直接转化为电能,到多次能源阶段,光伏将转化为储能和氢能等零碳多次能源,其总量未必少于零碳一次能源。第一阶段,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内卷,就是零碳的一次能源。随着一次能源内卷,整个零碳能源的社会基础设施将发生变化。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主要依赖煤炭,而零碳一次能源的社会基础设施将包括微电网、配电网、骨干网,以及各种光伏能源转化的长期能源。因此,整个基础设施将完全不同。
未来,社会的能源和能源基础设施将主要由光伏发电的效率和成本推动。这也为我们的同行们提供了鼓舞,当前光伏的过剩,包括TOPCon的过剩,是因为零碳一次能源的基础设施和将零碳一次能源转换成零碳多次能源的配套基础设施尚未跟上,并非真正的过剩。对于整个人类的能源需求而言是不足的,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波折。光伏产业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波折成长,希望光伏同仁,包括爱旭、隆基以及所有相关企业,要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够顺利渡过这个难关。相信很快我们就能迎来春天、夏天,然后到秋天,继续收获成功的果实。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主持人吕芳:国际能源署最近在研究一个主题——PV Everywhere,这与隆基最早提出的“solar for solar”、后来演变为“solar for all”的理念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预见,光伏一定会从补充能源走向替代能源,进而成为主导能源,最后重塑整个能源转型格局。
今天的对话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在结束之前,我们请三位用一句诗词来表达你们对BC的坚定信念、对产业的希望,以及对大家的祝福。
沈文忠:中国光伏产业自1958年起航,在PERC技术上发扬光大。PERC电池于1989年在实验室里提出,但20多年未实现产业化,是中国的企业实现产业化,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把它做到极致。异质结技术也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企业介入后,日本企业做不下去了。TOPCon是一个更新的技术。今天,我们讲到BC,BC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50年的历史,我们今天是BC领袖的交流,我想引用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诗来表达我对光伏产业、BC技术及产业前景的看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陈刚:对BC技术来讲,我想引用这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钟宝申:我们是理工男,我用李白的《行路难》来描述现在的光伏产业或者是BC技术未来的发展。这首诗当中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充分表达我们此刻的心境。
主持人吕芳:我知道这有点为难我们的“理工男”,看到钟总在准备的时候,我心里已经有两句诗为您准备好了,这两句诗是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大家都知道庐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但王安石讲的是“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之所以对BC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站在行业的最高层,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心,因为我们站得高、看得远。
最后,我用一首诗送给在座的三位嘉宾和所有的朋友们,这是唐末五代灵云志勤禅师的绝句,非常适合今天的场景:“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