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世纪新能源网、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清洁能源战争

   2011-10-10 16130
核心提示:   朱棣文(Steven Chu)领导的美国能源部最近遇到了麻烦。近段时间,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olyndra申请破产,成为美国朝野议论的一件大事
   朱棣文(Steven Chu)领导的美国能源部最近遇到了麻烦。近段时间,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olyndra申请破产,成为美国朝野议论的一件大事。这家公司获得过数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贷款担保,美国能源部乃至奥巴马政府的清洁能源扶持政策,也因此遭致共和党议员等方面人士的质疑。

   与Solyndra一样处于破产或停产状态的,还有另外两三家美国太阳能企业,它们占到了全美太阳能电池产能的约五分之一。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则被认为是事件的直接受益者,同时是前述美国公司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美国舆论对中国清洁能源“威胁”的担心。

   不过,中美两国政府业已启动的清洁能源合作,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2011年9月23日上午,朱棣文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北京主持召开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会议,并通过该中心的产学研联盟技术管理计划协议。

   当天下午,朱棣文在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接受专访时,回应了Solyndra破产事件。他表示,鼓励和支持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是美国政府一贯的做法,这个过程之中有的企业会失败,有的企业会成功,“你不可能指望诸事顺利”。

   对于这位具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身份的政治家而言,如何使美国在清洁能源的全球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如何平衡美中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无疑都是严峻考验。

   Solyndra贷款担保风波

   2010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位于硅谷的Solyndra工厂生产车间,并对这家创业型公司抛下赞美之词,“像Solyndra这样的公司,有着更加光辉和灿烂的未来。”

   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获得由美国能源部提供担保的5.35亿美元贷款,成为该贷款担保计划下第一个获得支持的清洁能源企业。

   实际上,早在2005年布什政府时期,清洁能源担保贷款计划就被提了出来,但直到朱棣文在奥巴马政府中出任能源部部长之后,这一计划才真正得到执行。

   《纽约时报》称,为了在联邦政府提供担保的1000亿美元清洁能源贷款计划中分得一杯羹,该公司自2008年起花钱雇佣说客和说客公司,想方设法对白宫施加影响。

   泄露的白宫邮件还显示,2010年1月,公司方面又通过渠道找到奥巴马高级顾问加瑞特(Valerie Jarrett)的一位助手,策划到工厂现场搞一次会议,吹嘘在联邦政府担保贷款下如何取得进展,并寻求第二笔贷款的可能性。当月15日,这次会议顺利举行。接下来,就有了奥巴马的参观访问。

   而美国能源部也被指责,在完成财务和技术可行性调查、切实评估贷款风险之前,已经初步批准包括Solyndra在内的一些公司的申请。至于朱棣文本人,据称也亲自参与了贷款申请的评估,并要求加快推行。

   目前,美国国会、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正展开调查,以了解该企业和美国能源部等方面,在这一大笔联邦政府贷款担保中是否存在过错。

   当朱棣文本人和美国能源部饱受质疑之际,也出现了替他们辩护的声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编辑切顿(Ryan Chittum)就撰文表示,美国很多媒体的报道并未指明一个事实,即贷款担保项目是为了鼓励清洁技术和创业型公司的发展,而一家公司的失败并不等于整个项目的失败;能源部在推行这个项目支持就清楚地知道,其中一些获得支持的公司可能破产,因为这是风险扶持本身的属性。

   朱棣文告诉记者:“当你帮助新技术发展时,你不会指望它们全都获得成功。”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仍然会继续扶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认识到激励新产业、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是美国政府做了上百年的事情,半导体、计算机、现代农业技术等发展当中都有美国政府的帮助。

  清洁能源战争

   Solyndra是一家生产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公司。与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普遍采用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它消耗的硅材料较少,但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的效率还比较低。

   当多晶硅材料的价格上涨时,这家公司乐观地预计,其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的成本将很快低于晶硅太阳能电池。不幸的是,多晶硅的价格达到高峰后,在过去三年中狂跌80%以上,将其拖入绝境。

   在该公司看来,它处于价格劣势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为本国太阳能企业提供了大量直接或间接的补贴。例如,中国很多太阳能企业可能获得廉价甚至免费土地,以及减税和低利率贷款等。稍早申请破产的另外两家美国太阳能企业Evergreen Solar和SpectraWatt,也有类似说法。

   但即使在美国,一些人士也并不怎么认同这三家破产企业的观点。毕竟,它们未能预见到多晶硅材料的价格变动,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其他获得联邦政府担保贷款的清洁能源企业中,有不少已经获得成功。

   无论如何,Solyndra等公司出局的结果是,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等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朱棣文深知,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正在挑战美国的新能源企业,他也因此形成了很强的忧患意识。

   2010年11月,他在全美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讲称,美国再次处在“人造卫星时刻”(Sputnik Moment),中国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已经具有明显优势,美国需要尽快醒来,迎接挑战。前苏联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后,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用了“Sputnik Moment”这个说法来刺激本国与对手开展太空竞赛。

   2011年2月底的一个能源创新峰会上,他再次提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表现,强调美国正与中国,以及欧盟和其他国家展开一场竞赛。

   此次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朱棣文表示,美国那个时候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在太空和火箭技术上领先,现在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在清洁能源技术上领先。

   在奥巴马新政中,由朱棣文主导的新能源政策处于优先位置。为了和中国等国家开展清洁能源竞赛,美国能源部加大对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同时推行前述的创业型公司担保贷款等扶持措施。

   美国能源部的清洁能源定义比较开放。朱棣文说,核电、水电、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完全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有一半是清洁的,因为在提供同样电力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是煤炭的一半;如果碳捕捉和碳储存(CCS)能够消化90%的二氧化碳,那么煤炭可以做到90%的清洁。按照这样的算法,美国目前的清洁能源比例约为40%,奥巴马则提出到2035年增加到80%。

   朱棣文表示,目前核电和水电已经占据美国清洁能源的相当一部分份额,期待太阳能和风能在未来的份额可以迅速增长。

   他以太阳能为例,“我们知道,太阳能的成本在过去几年中下降50%以上,现在每家公司都期望未来6到10年再下降50%。如果技术持续改进,成本下降速度可能更快。届时,在全球绝大多数地方,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与天然气或煤炭发电的成本完全具有可比性。当然,现在还很难预料实际上需要10年还是15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未来并不遥远。因此,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机会。”

   美国政府在清洁能源上演“睡狮梦醒”大戏的同时,也向中国发动了贸易战。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接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着手调查中国对100多家新能源企业的产品补贴政策。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援引《1974年美国贸易法案》第301条款的规定,称中国政府给予高额补贴以提高本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影响了美国的就业。(参见本刊2010年第42期“新能源初起贸易战”)

   到了2011年6月,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证实,中国政府停止对风力发电设备企业进行补贴。但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该补贴针对中国企业的首批50台兆瓦级世纪新能源网机组,如今大型世纪新能源网企业生产的机组早已上千台,该补贴政策已经过时,美国赢得的这次胜利仅具有象征意义。

   公司参与是亮点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最新表态,他们将继续调查中国其他新能源政策是否违反301条款。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清洁能源摩擦远未消除。

   但在朱棣文看来,与当初的太空竞赛不同,“我们不再处在‘冷战’的年代,有很多彼此合作的市场机会,大家可以同时是竞争者和合作者”。

   如何平衡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朱棣文对记者举出了他从政之前与科研对手发生的故事。朱棣文、法国科学家科恩-塔诺季(Claude Cohen-Tannoudji),以及位于科罗拉多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菲利普斯(William D. Phillips),由于在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方面的研究,分享了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做科学研究的时候,竞争非常非常激烈。你是一名科学家,希望你和你的研究小组首先获得发现。另一方面,强劲对手中的一些人又成为很好的朋友,我们分享信息,同时保持竞争。”朱棣文说。

   1985年,朱棣文及其同事在贝尔实验室率先实现激光冷却原子。接下来几年中,其他研究小组拿出了更好的结果,这些结果又被大家重复验证,而且发现冷却原子的温度比预计的低得多。

   但是,朱棣文说,法国小组、科罗拉多小组和他的小组都不清楚个中原因。“我记得与法国小组的负责人聊过,说自己不明白,他们也说不明白,我们就开始讨论实验。这是一次竞赛,但我们分享信息。一个半月后,我在巴黎的另一次国际会议上碰到他,很高兴地说我们已经弄明白了,他说他们也一样。这些是诺贝尔奖的一部分。”

   正是各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叠加在一起,为他们三人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奖。

   如今,朱棣文与万钢在共同推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中国和美国揭幕,目前包括电动汽车、清洁煤炭和建筑能效三个产学研联盟。朱棣文说,双方将不仅仅是会议上的交流,而是要解决实质技术问题。

   “公司也参与到了这个合作,我们将共同形成知识产权,然后分享知识产权,并做进一步开发。”朱棣文表示,公司的参与正是这个合作计划的一大亮点。例如,中国从事新能源行业的新奥集团与在美国的大型电力公司杜克能源合作,中国的华能在与美国的通用合作,合作领域包括碳捕捉和碳储存等多个方面。

   根据美国能源部网站的新闻稿,该中心的产学研联盟技术管理计划协议界定了知识产权如何分享,或者说在各自的国家如何授权;此外,各个参与方根据其在最终产品开发中的介入程度,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未来5年内,中美双方来自政府和公司的投入将不少于1.5亿美元,而美国政府的投入仅限于支持美国参与者。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其祖籍是江苏太仓。他和父亲朱汝瑾均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朱棣文被任命为美国能源部旗下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主任。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昔日同事、199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奥谢罗夫(Douglas Osheroff)对记者说,朱棣文还是全职科学家时,就曾经表现过从政的雄心。

  朱棣文基本上不会讲中文,但在清洁能源领域,他已经无法回避中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