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年度热点议题
1、绿氢经济
绿氢经济是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核心,构建零碳能源体系的新兴产业形态。这一经济模式通过绿氢的生产、储运和应用,推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深度脱碳,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柱。
当前全球绿氢产量不足100万吨,仅占氢能总需求的1%,但其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焦点。
2、绿氢出海策略与挑战
全球绿氢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规模达742GW,中国以291个在运/在建/规划项目领跑,产能超405万吨/年,内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区成为核心产能聚集区。
预计 2030 年前,中国将形成 “三北 - 中亚 - 欧洲”“西南 - 东南亚” 两大绿氢出口通道,依托 “绿氢 + 绿电” 捆绑交易模式,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
3、电解槽核心部件市场化趋势
近三年国内超50家企业发布超过100款电解槽新品,电解槽朝着大标方、高电密、低电耗、轻量化的方向不断升级。从技术路线来看,碱性/PEM/AEM/SOEC 多技术路线全面开花,尤其是PEM、AEM商业化步伐加快,制氢膜电极及隔膜/催化剂&电极/气体扩散层 等核心材料环节投资热度上升,电解槽及核心材料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4、液氢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液氢是实现氢能高效储存运输,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我国发布的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在满工况运行过程中,各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冷箱各节点参数与设计参数高度匹配,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是继2021年9月2吨/天氦膨胀制氢液化冷箱研制成功之后,在氢液化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该系统攻克了氢克劳德循环氢液化工艺流程设计、大型高效连续性正仲氢转化换热技术等5大关键核心技术。
5、氢电耦合与大基地项目经济性分析
到 2030 年,随着电解槽成本下降 50%、电价降至 0.15 元 / 千瓦时,绿氢在钢铁、化工领域将具备与灰氢竞争的经济性。大基地项目通过 “风光储氢一体化” 和 “跨区域管网” 实现规模化效应,预计 2035 年全球氢电耦合市场规模突破 1.2 万亿美元,中国凭借制造业基础和政策决心,有望占据 30% 以上份额。
6、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国产化趋势
综合信息显示,我国燃料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已超越国际品牌,例如石墨板燃料电池电堆的最高体积功率密度为4.9kw/l,金属板为6.5kw/l。国产化方面,我国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部件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在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但在部分部件上,比如碳纸、催化剂等方面,我国进口依赖度较高,仍需在此方面努力。
2025世纪氢能与燃料电池大会
会议背景
氢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清洁、高效、环保、体积小等特点。随着“双碳”战略的加速实施,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法律中,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在世纪新能源网、光伏领域的发展取得显著突破,氢能领域的发展也亮点纷呈。国内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方面落地多个制氢项目,下游燃料电池领域快速迭代,产品更新速率不断加快。然而,氢能产业看似“大火”的背后是项目运行难以达到预期,产业链整体协同联动能力较弱,以及政策松绑不够彻底等问题的不断涌现。
本次会议以“聚焦‘氢’未来 助力‘碳中和’”为主题,邀请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代表、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会,充分发挥政府及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促进氢能产业“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打破氢能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的阻碍,推进制、储、运、加、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全面发展,加强多途径、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加大氢能产业科普宣传力度,为推动氢能产业稳定发展助力。
大会由氢能观察承办,氢能观察是世纪新能源网旗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专 业媒体与咨询机构。氢能观察聚焦于氢能源产业链,提供产业资讯、市场分析、政策研究,为政府、协会、组织提供专业性、建设性意见,促进各方面融通,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同期举办氢能观察“金鼎奖”评选和颁奖盛典。
2025世纪氢能与燃料电池大会
1、组织形式
主办:氢能100人论坛 HEC100 | 新能智库
承办:氢能观察
2、参会规模
500人
3、时间地点
2025年4月22日 中国·上海
氢能会议参会范围
1、参会范围
能源投资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空气供应系统核心零部件、氢循环系统核心零部件、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膜电极(MEA)、双极板及其他材料、车载储氢瓶、制氢设备、隔膜压缩机、氢气泵阀管件、液氢设备等燃料电池制造、氢能关键材料产业链领先企业学术研究机构、银行、投资基金、券商等。
2、拟邀单位及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华北电力设计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院、中建西北设计院、西门子能源、阳光氢能、隆基氢能、康明斯、翌晶能源、苏州苏氢、考克利尔竞立、天合元氢、禾望电气、三一氢能、中船派瑞氢能、国鸿氢能、国氢科技、氢晨科技、新源动力、捷氢科技、中国一汽、上汽集团、宝武集团、河钢集团、中集安瑞科、未势能源等。
联系方式
满盈:18043147317
赫铭:13578986483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