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世纪新能源网、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去核电,德国当机立断,日本优柔寡断

   2012-06-18 15980
核心提示:311东日本大地震已过去1年零3个月。在摆脱依赖核能、消除电力短缺的背景下,日本能源政策推倒重来的讨论还在(拖拖拉拉地)进行着。终
        3•11东日本大地震已过去1年零3个月。在摆脱依赖核能、消除电力短缺的背景下,日本能源政策推倒重来的讨论还在(拖拖拉拉地)进行着。终于提出的选择方案有核能占0%、15%、最高到20~25%3种。虽然也有35%的方案,但被以“不成其为摆脱核能”为由被驳回。有意见甚至说,如果是这一选择方案,在1年前就能提出来了(资料1)。

(出处)日本资源能源厅综合能源调查会基本问题委员会

        这是指,1年前的此时便有意见提出,必须分为电力短缺的短期、着眼于摆脱依赖核能的长期、连接这两者之间的中期进行讨论。应将计划推倒重来,为此还必须进行体系改革,这种主张给人以一种迎接新时代的兴奋感。笔者于去年6月出版了《能源复兴计划》一书,提出了未经深思熟虑的拙见。

与能源优化组合无关的讨论

        然而,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进行这种阶段性讨论的热潮逐渐消退,变成了分为“如何解决当前的电力短缺”,和一下子跳到“如何制定2030年的能源组合方案(混合使用能源)”2个论题的讨论。不过长期混合使用能源的讨论尚在摇摆不定,因而还无法进行如何过渡到中期的讨论,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不管怎么说,讨论尚不能进行汇总。

        在混合使用能源方面,即使是被称为有识之士的人也是仅着眼于自己的领域提出主张,能放眼全局提出能源优化组合主张的人很少。核能的选择方案存在着从0到(最初方案中的)35%这么大的差距。对此,如果被人质疑“是否在认真讨论能源构成”,恐怕无从回答。核能是能源基本计划的基础,必须提出包括乏燃料在内保证安全放心的思路,并得到大众对计划进度表的理解。实际成本大概是多少,也必须加以明示。

        虽然自然能源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作用,但在一定期间内大量设置是有限度的,必须有超长期的眼光。虽然有意见主张,借着页岩气革命这股“东风”,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气,但在此之前如何看待使用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整体所占的比例,还有这样一条基线。

        难以想象能够简单地减少对价格低廉、蕴藏丰富、又有相关技术的煤炭的利用,并且人们对于洁净煤技术也寄予厚望。怎样解释碳价不断下降的现实呢?要增加天然气,必须先完善日本国内基础设施,并整理分散型系统的形态。还需要想到中国涉足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的情况。尽管在达到目标值的过程中依赖性增强这一点可以理解,但天然气终究是能源组合普及之前的替代手段,而不是最终的发展目标。

        应该具体地指明这一发展路线。至少在大规模发电站方面,每座都要进行从建设到废弃的预想。

        说起来,在这方面德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在3•11东日本地震后,德国立即宣布去核电,用4个月时间确定了中长期预定计划,制定了实现这一计划的路线、政策措施,并完成了立法。作为替代电源,长期内将以可再生能源为支柱,并明确地将节能和天然气火力发电定位于中长期填补电力缺口的措施和电源。下面,介绍一下德国去核电的政策。


德国去核电政策简介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便立即提议推迟有关核电站运转的决定。她命令全部17座核电站中运转年数较长的8座停止运转,并表示将加紧对核电实行调整。

        在2011年5月底之前,德国决定放弃核能。运转年数较长的8座核电站直接废弃,剩余的9座也将在2022年之前分阶段废弃。6月9日,默克尔向国会提出相关法案,7月8日在参议院得到通过。至此,德国弃用核电的路线确定下来。这一弃用核电的路线得到了全党的支持,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最终的决定,进行再度修订、使核电东山再起的情况不会发生。

        作为核能的替代能源,德国以可再生能源及节能为基本,对于因进度表上的制约而产生的缺口,决定作为过渡措施(虽说如此,但规模也相当大)建设火力发电站。

        德国为了实施此次的弃用核电措施,已制定了《核电法》、修订版《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案。为了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支持措施。8部相关法案的页数多达8000页。

主角是可再生能源,与基础设施配套进行建设

        关于普及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德国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将从当时的17%(现在为20%)提高到35%。力争将来达到50%(2030年)、60%(2040年)乃至80%(2050年)。

        德国对风力发电寄予了期望,特别是在海上风力发电方面,力争在2030年之前完成2500万千瓦的开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德国调整了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使之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手段,以促进相关的投资。海上风力发电方面,为10个项目准备了50亿欧元的政策金融,通过政府下属的金融机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进行融资。

        虽然为了将在北方开发出来的世纪新能源网输送到有需求的南方,必须有庞大的输电线建设投资,但联邦和地方政府全力提供支持。作为蓄电设施,还将推进抽蓄发电的建设。

        关于高压输电线,政府下属的能源研究机构DEMA制作的数据显示,估计还需要铺设3600公里,这些高压输电线被称为“能源高速公路(Energy Autobahn)”。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算入因停止核电而剩余的容量,则无需铺设如此之多。


作为中长期对策的节能对策 

        节能方面,德国已经提出在2020年之前削减10%的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拿出15亿欧元用于支援对商用楼和住宅等进行节能改造。1995年以前建设的建筑必须改造成节能结构,支援措施可切实推进改造实施。

宣布建设火力发电作为长期补缺电源

        关于火力发电,德国10年内需要建设2000万千瓦。2013年之前将完成计划中的1000万千瓦,但随后还需要开发1000万千瓦。这是因为德国提前10年实施了去核战略。预计今后还将采用高效天然气及煤炭火力发电,其中天然气发电将占较大的比例。

        预计德国只会针对市场份额较小(不到5%)的运营商采取援助对策。火力发电方面,由于4大电力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因此制定政策时意识到了要完善竞争环境,促进削减成本。虽然化石燃料会增加,但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实施节能,将来会逐渐取代。

        这样,人们对天然气火力发电寄予厚望,是因为在化石燃料中,这种发电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在环保方面占有一定优势。通过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预计会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但如果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的核能来考虑,则必须实施大规模替代煤炭的措施。

        另外,德国和俄罗斯为主推进的天然气管道业务“Nord Stream”已于2011年11月开通。该输气管线经由波罗的海的海底一直通往德国国内,是依据在施罗德政权时代德国与普京总理签订的协议进行建设的。全长达1200公里。最初的管道运输能力为275亿立方米,最终将达到550亿立方米。(未完待续,《日经商务在线》特约撰稿人:山家公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