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合光能,从2006年开始进入大家视线的一家光伏企业, 06年12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使它一下子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上市之后,它仿佛又销声匿迹了。虽然已经上市一年多了,但是高纪凡这个名字在公众视野中仍然有些“生僻”。关于常州天合,我们心里有着诸多疑问,因为我们对它知之甚少。
今年9月19日,一场光伏产业的盛会――“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暨展览会”将在常州举行,而此次会议的承办方恰恰是常州天合。光伏产业的相关专家、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将共聚一堂。借此机会,《电子资讯时报》的记者有幸在会议召开的前几天见到了常州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并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至此,关于常州天合的种种猜测和疑问终于有了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常州天合光能的五大谜团。
谜团之一:常州天合光能为什么选择光伏产业
众所周知,很多企业之所以涉足光伏产业,是因为一些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特别是无锡尚德。2005年12月,无锡尚德敲响了在纽交所上市的钟声。这个钟声就像一声惊雷,震撼了很多人。无锡尚德的上市,捧红了两个流行语,一个是无锡尚德,另一个便是光伏产业。于是,很多人纷纷效仿,光伏产业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与上面那些光伏企业相比,常州天合显得有些特别,因为它从1999年就已经涉足光伏产业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和了解光伏产业。
那么,是什么促使天合进入光伏产业的呢?
据高纪凡说,天合当初之所以进入光伏产业,主要是受了两件事的启发,一件是《京都议定书》的签定,另一件是美国“百万光伏屋顶计划”。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拟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该公约,并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第一个全面控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便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
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 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在各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行方案中,光伏发电无疑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京都议定书》跟光伏产业的关系还不是很直接的话,那么美国的百万光伏屋顶计划就直接得多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包括国家光伏发展计划、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光伏先锋计划等在内的众多光伏发展计划,以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是1997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的“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它规划到2010年美国将为100万个家庭安装太阳能屋顶,每个光伏屋顶将有3千瓦-5千瓦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按照计划,美国到2010年将用太阳能供电至少可达到3000兆瓦以上。美国能源部曾宣布:计划到2010年累计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能达到的容量会超过4600兆瓦。
很巧的是,《京都议定书》和美国百万光伏屋顶计划都是在1997年出台的,那为什么天合直到1999年才涉足光伏产业呢?主要是高纪凡在进行深度的行业分析和寻找人才。在与高纪凡的交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光伏产业是非常有信心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光伏发电的应用是个必然的趋势。但问题是,时间是多长呢?企业不能一直画饼充饥。而最终天合决定进入光伏产业,其实也是在赌。他们赌的,就是时间。
谜团之二:常州天合光能的身世之谜
从幕墙到光伏组件,天合光能的身世在外界眼中都是神秘的,通过对高纪凡的采访,我们终于清楚了解常州天合光能的发展历程。
1998年1月1日成立了中外合资常州天合铝板幕墙制造有限公司。
1998年10月承接了“中央军委大楼”标志性工程。
1999年4月成立光伏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心。
2000年8月,自主研发全国首座太阳能样板房,在申办奥运的专题片中亮相,为申奥成功作出了特殊贡献。
2001年参加《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编写并通过国家建设部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
2002年4月“常州天合铝板幕墙制造有限公司”变更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2002年6月中标国家光明工程,在西藏昌都地区承建了40座光伏电站。
2003年1月参加了国家《独立光伏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的制订。
2003年10月通过了常州市科技局组织的评审,正式成立了常州天合光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4年承担了科技部“十五”攻关计划项目和省科技攻关项目。
<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