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世纪新能源网、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神九之后,上海航天在忙啥——上海航天局局长谈新能源

   2012-07-13 解放日报17050
核心提示:记者:神九之后,太空对接未来将如何演变?上海航天还将唱哪些大戏?朱芝松:对接机构的功能会不断延伸,未来空间站建设上,飞行器对接成功以后
 记者:神九之后,“太空对接”未来将如何演变?上海航天还将唱哪些“大戏”?

朱芝松
:对接机构的功能会不断延伸,未来空间站建设上,飞行器对接成功以后,还要利用对接机构上的转位机构实现舱体的转位功能,从而实现空间站的组装建设。此外,在未来火星探测上,目前的交会对接技术也将助力火星轨道器顺利释放火星车,然后成功对接返回地球。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会承担40发火箭和20颗卫星任务。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还将发射神舟十号、十一号、天宫二号、货运飞船;探月工程方面,相继发射嫦娥二号、三号;深空探测上,承担火星和小行星理论验证与相关探测器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也将在“十二五”末实现首发。

另外,在未来空间站建设上,上海除了承担电源、测控通信、对接机构等熟悉的分系统任务外,还将独立抓1个实验舱的任务,这将极大提高整个上海航天的创新科研能力。

记者:这些任务将填补我国航天史上很多空白,如何保证实现?

朱芝松
:可以说,这些任务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迈进的强力抓手,而这要靠持续不断地创新。我们已经形成自主创新投入长效机制,“十一五”期间,自主研发投入累计17.2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372%;近3年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院层面自主研发投入从2008年的2000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2.8亿元。

创新不是空话,要靠强大的人才支撑。从2009年至今,我们已引进2300名硕士、300名博士、230名海外高端成熟人才、4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到2015年,还将增加300至400名博士、2000名硕士。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为此,我们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比如,引进1名博士到一线研究所工作,连续3年每年资助研究所10万元。另外,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对航天人才从户口、社保,到子女就学等都是一路绿灯。为了“筑巢引凤”,我们下大决心,投资3.78亿元,在闵行航天城建设900套航天人才公寓,明年将投入使用。

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还要让人才有事可干,能干成事。为此,我们梳理出未来70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核心技术攀登工程”等平台牵引,让年轻人加入到科研攻关中来。

记者:航天这么多好的技术和产品,在军民技术转化应用方面有什么举措?

朱芝松:
从上世纪的“五朵金花”,到近年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确定了新能源、高端汽配、新材料以及航天特种装备等航天技术“军转民”优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利用卫星和飞船电源系统的技术成果,先后孵化了太阳能光伏、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太阳能光伏已基本形成多晶硅、电池、组件到电站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的500兆瓦当量的航天光伏产业链;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建成了上海市第一条1500万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芯及集成系统生产线,具备中等批量(2000辆/年)中小型纯电动车用电池组配套能力,与上汽、上海通用进行了配套合作;磷酸锂电池还成功应用在上海地铁UPS电源改造项目。

此外,在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北斗二代导航、LED等领域,也在加快推进民用产业化,助力上海城市建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