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郎眼》是广东电视台一档有鲜明郎咸平风格的聊天式新闻评论节目。介于此前欧盟委员会9月6日发布的公告,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节目组特别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以及主持人牧笛和李银针对史上最大贸易案件进行讨论分析。
前情概要:
从去年开始,中国新能源产品贸易频繁遭受不公正待遇。
2011年10月中旬,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联名提出申诉,要求美国商务部及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
美国商务部随后于11月初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双反”调查,这是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首次发起“双反”调查,贸易保护主义延伸至新能源领域。
2012年1月30日,美国商务部在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就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双反”案作出反补贴紧急情况初裁。美国商务部认为,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在2011年10月至12月较短期间内,向美国大量出口太阳能电池,其数量和金额与2011年7至2011年9月期间相比,激增了15%以上。
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产品征收不低于30%的惩罚性进口关税,中国多数出口商都受到影响。
2011年12月29日,美国“双反”矛头指向中国世纪新能源网行业。美国世纪新能源网塔联盟向美商务部及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进口自中国的应用级世纪新能源网塔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并征收超过64.37%的关税。
2012年,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企业获得了13.7%至26%不等的补贴,并开始向中国进口世纪新能源网塔企业征收现金保证。
2012年7月26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应用级世纪新能源网塔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决定对中国输美涉案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征收20.85%至72.69%的临时反倾销税。
2012年9月6日10点,记者从欧盟官网查证,名为EU OfficialJournal的文件已经发布,意味着欧盟无视德国等盟国的调停,执意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战车。
郎眼看来不寻常
牧笛:郎教授、李银最近我很愤怒,不仅仅是因为钓鱼岛,还是因为默克尔!前不久默克尔访华,又让我们买空客,又让我们买欧元债!结果呢?欧盟中央不买默克尔的帐,9月6号还是正式宣布对华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所以我很愤怒。
李银:根据2007年的《里斯本协议》,欧盟的各国已经把贸易的制定权利让给了欧盟贸易委员会了。默克尔过来,她没有办法代表欧盟去谈任何关于“双反”的事情。
牧笛:但是这次默克尔来的团队之豪华实属罕见!有100多个人吧!媒体戏称是带了大半个德国政府,然后拿走了经济大礼包。拿走了经济大礼包,她为什么不还礼呢?
郎咸平:有7个部长,2个副部长,还有什么西门子,大众等企业代表。她为自己的国家争取一些出口订单,这是可以理解的。刚李银讲的清楚,《里斯本协议》规定得非常清楚,欧盟的决策,像双反调查,是欧盟的决定,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干预的。当然它可以表达一些意见。但是到最后还是欧盟委员会来做决定。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说透过感情交流,搞定一个领导,他可以帮你做事。在欧美国家,这是行不通的。
我们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法律,了解对方的国情,然后正正经经地做事会更好。该控告控告,该咋办咋办。
牧笛:前段时间中国的媒体是舒了一口气。觉得中国光伏业的大考会推后,结果这2天又开始剑拔弩张了,有点太真了。
郎咸平:这就是我们媒体的天真之处,我们对整个国际情势的不了解,由这个事情,你可以看出一个轮廓。我个人感到非常失望。
李银:这个也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美国双反前夕,习近平去美国访问,带去了386亿美元的贸易额度,但照样被双反了啊,有什么解脱的办法吗?
牧笛:当初美国是将惩罚性关税定到了31%到249% ,但是美国毕竟在光伏产品对中国来讲当量不大。因为中国的产品7成是销往欧洲。所以这次9月6日正式宣布,基本等于是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宣判了死刑。204亿美元的当量,这么大的规模,也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单笔贸易战。我们财经郎眼聊了这么多的贸易战,没有一次像这次这么大的。
郎咸平:而且这次双反,一个是反倾销,还有一个是反补贴。我想讲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美国5月17号的决议,和欧盟9月6号的决议,他的发起人就是solarworld。一家德国光伏企业联合几家企业提出双反,我们就根据这家公司的资料,我们查了底朝天,从2003到2011年8年之间,这家公司接受政府援助它多少钱,1.37亿欧元补贴。你自己接受了补贴之后,最后来反打一耙。
李银:其实在光伏业内接受补贴是很正常的东西,政府扶持是很正常的,因为光伏产业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市场。就比如我们之前说的并网问题,当解决不了企业利润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去做这个事的。那政府扶持,是有助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德国,日本,美国没有一个是不扶持光伏业的。
牧笛:但是为什么在这些国家中,他们的补贴叫扶持,而我们的扶持叫补贴?
郎咸平:补贴分2种,也可以叫扶持,也可以叫补贴。以德国为例,使用者比如你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话,比如1000块钱,政府补贴500,而这个补贴不是补贴某一个企业,而是生产产品的所有企业都能得到实惠。这个在世贸看来,这不叫补贴。
而另外一种补贴,第一,政府做担保,让你银行借点贷款啦,或者政府直接给钱,这个在欧盟和美国的情况也是非常多的,他们美其名叫扶持。其实我们也有类似情况,光伏产业在碰到困难的时候,这种扶持是一种必然。因为全世界都在做同一件事。不过欧美怎么替自己解脱呢,他们说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因为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新兴行业受到重大挫折。他们有理由的,因为碰到困境。
李银:那么solarworld为什么从03年起就得到补贴呢,这个不是理由,08年不是节点。
牧笛:刚才我们说的,其实也在为中国商务部提供了证据,商务部最近在研究反制裁,对于欧美对华出口的多晶硅,进行反倾销调查。
李银:多晶硅原料是真正的倾销,多晶硅的原料占到光伏的生产成本组件成本的25%以上,应该说中国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的材料价格下降。像我们说今年的硅料现货市场的价格,从年初的30美元一公斤,降到18美元一公斤。
牧笛:当年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结果很快全球范围进入了“所谓寒冬”“暗夜”“低谷”,那产能过剩和低廉的价格,到底是谁造成的,谁是元凶?
郎咸平:我给各位举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美国5月17日对中国双反,惩罚性关税从31%到250%。250%是对谁呢?就是没有参加庭训的企业,30%是你们这边来法院的企业。为什么30%,而不是100%?因为他们间接承认了光伏企业政府援助了30%,另外70%是自身技术进步导致的。这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在美国上市的大企业,在某些方面,掌握了原材料的制作过程,有某种程度的创新,加之我们的建厂及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价格下降,这是因素之一。我们投资过大,使得供给量过多,也使得价格下降。各地的多晶硅厂和光伏厂,如雨后春笋那样建起来。
以多晶硅为例,曾经是我们中国18个省,和100个市的一把手工程。我觉得有些地方政府用力过猛。
牧笛:当年的尚德傲居中国首富,现在也黯然离场。包括赛维的彭小峰,曾经超越了施正荣,曾经也是首富。
郎咸平:赛维,尚德这几家公司,这一两年,在情况好的时候,没有做好企业战略规划,疯狂扩张,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李银:大概2007年底,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把光伏产业列为重点扶持产业,全国600个城市有300个再大力发展光伏业,然后全国建了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是否用力过猛。南方有企业自己投资光伏产业的,自己出资不到20%,大多数项目,是政府和银行一块来控制的。这是一个隐忧。
牧笛:所以中国经济周刊说,现在这种地方上的光伏龙头企业,即绑架了银行,又绑架了政府。我还观察到一个原因是说,光伏的产能过剩是不是也要跟欧美大量生产原材料,包括生产设备有关系。
郎咸平:当然是这样,比如像尚德,当他们这2年疯狂扩产的时候。我请问你,它的设备哪里来的,欧美来的对不对?你的原材料哪里来的,也是欧美来的。比如这个高纯度的硅,还有银浆,设备都是国外买来的。因此他们赚了第一笔钱,还不是我们赚的,我们买了他们设备和原料之后呢,我们疯狂投资之后,使得产业扩张,产能过剩,欧美赚了大钱,扩张的结果呢,各种因素,我们卖出去的价格暴跌,暴跌以后别人不爽了,说我们倾销。这个对中国任何产业都是一样的。
李银:美国诉中国双反,其实中国任何一个产品价格都低,除了原材料价格低以外,劳动力成本很低,这是一个自然的产业过程。一个印度朋友说你们中国的光伏业和我们印度的IT业一样,就是劳动密集型,印度把修电脑的都放到IT业里了。
郎咸平: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光伏的大企业确实有自己的技术在里面,但是绝大部分是用来料加工的,所以料加工成本肯定就低。我们买设备,买材料,别人赚了钱,然后我们又产能过剩,又廉价卖给别人,别人又不爽了,告我们倾销,所以再赚一笔。
牧笛:这叫列强的狼子野心,所以我们聊多晶硅和光伏,财经郎眼之前聊过叫“新能源——中国经济的机会与陷阱“走到今天,我们一路观照下来,当时触碰几个问题的点,陷阱和危机都发生了,当时聊赛维,在江西省新余市,曾经在江西省造就了”新余现象“,总共新余100万人,2万人就职于赛维的多晶硅厂。
郎咸平:由于赛维带动的产业链,就占了新余市产值的34%,对工业的贡献高达50%,赛维在那个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企业。
李银:富士康之于深圳,赛维之于新余,我们知道产业转移的过程,地方政府为了承接,好的产业集群,不惜花一切力气,就像我们政府当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一样,地价,一切优惠,低息,免费的排污,你来就行了。
郎咸平:这次双反所针对的对象跟案列不是赛维,而是指全中国的光伏企业。
牧笛:赛维这个案列,也可以叫管中窥豹,媒体去采访赛维领导和新余政府官员,他们都表明赛维不能倒,因为赛维承担了大量的就业,大量的税收。美国双反就是认为我们的产品使得美国人失业。
李银:我在美国的一些朋友说,他们在美国通过卖中国的光伏产品带动美国就业岗位6万个人,不单是销售,服务,安装,售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带动!
郎咸平:它是工厂倒闭,工厂什么时候倒闭,就是2011年8月份开始,美国有4家工厂倒闭,但是失业人数呢,远远少于所增加的就业人数!这样说法是不合理的!
牧笛:而且说赛维和尚德,现在日子不好过,体现在他们的负债率比较高,赛维负债率80%多,欠了60多亿的美元。现在媒体公开报道以及调查显示。中国三分之一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郎咸平: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聊的是该怎么办?
郎咸平教授犀利分析了欧美列强为什么要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这期郎咸平将继续带大家分析就当前局势下,我们光伏企业应该怎么办?
牧笛:据媒体调查显示,中国1/3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面对如今艰难局势,我想聊一下“怎么办”的话题。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由龙头企业的依赖症,变成了龙头企业的烦扰症。包括新余市的副市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政府不会为赛维去兜底。而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他找一个下家,让他平稳地过渡。不知道两位有何高招。
李银:这个其实是和市场特别相关的,下半年是欧盟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想想看,如果这个“双反”立案调查,最后是裁决了,欧盟企业不敢下订单了。那你80%出口到欧盟,没有订单企业还能活吗?另一方面,欧债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延后付款时间,光伏企业部分的付款期限从120天变成180天。英利,尚德,阿特斯,赛维,天合等大的光伏企业每年都有300多亿的贷款。资产负债率高达80%,上兆亿元的坏账谁来承当?如果不是政府或者银行出面,我不相信有什么企业,自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郎咸平:所以就谈到我们的另外一个话题了。为了挽救这个行业,政府应不应该出面扶持的问题。其实欧美政府对于这类型的企业,他们也在进行挽救。比如我举个例子,2009年叫做Solyndra的光伏企业,得到了5.35亿美元的美国政府贷款担保,然后2年之后就倒闭。2010年还有一家企业叫Beacon Power也是得到了政府贷款担保4300万美元,也是第二年破产。也就是说,为什么要给你贷款担保?因为你出现了危机。因此美国政府对这些所谓的出现了危机的企业,由于你是高科技。需要政府扶持的结果呢?它们还是会扶持,到最后你还是敌不过市场的逆流,还是倒闭了。到了2011年的8月份,企业才开始集中倒闭。欧盟是在今年上半年开始集中倒闭,我们测算了下,大概有8家大型的新能源产业倒闭。包括最有名的Q-cells它也倒闭了。非常让人震撼,也就是说我们要拟定一个政府政策了。这个行业在全世界大面积倒闭的情况下,我们是什么态度,我们要不要扶持?如果说未来15个月之内,欧盟的判决是负面的话,我们今天就要思考,我们这些宝贵的资源是不是要用于这个夕阳行业。还是用来关注其他更有潜力的行业,这个时候政府需要思考。
李银:这次“双反”我比较悲观,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次“双反”诉讼案,是一个阴谋,它其实是一个阳谋。为什么呢?它是公开的计谋,中国加入WTO,这个组织的游戏规则是谁设定的?是西方国家设定的,我们是follower,我们是后来者。你这个后来者,有没有能力去抗衡西方国家专门为了控制发展中国家产业的一些相应的规则制度。他抗衡不了!
郎咸平:我同意你说的,我再来补充一点,也就是说美国欧盟确实大量补贴了他们自己的新能源行业。比如欧盟拨了所谓的,8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透过当地投资银行给他们当地光伏企业做贷款。比如德国的wacker,得到了4亿欧元的贷款担保。另外一个叫欧洲第七研发项目,直接补贴了64个光伏的研究机构。
牧笛:教授这么一路聊下来,我更愤怒了,哪里是我们补贴,欧美在如此汹涌地补贴,而我们竟然不知道!
李银:说句实在话,如果说真的有补贴的话,也是学习西方的做法而来的。你怎么能怪只有中国做这个事,你们自己也在做。
牧笛:所以我是觉得以前我们经常说要适应规则,学习规则,融入规则,后来我发现还有一种就是解释规则或者叫诠释规则。为我所用,也特别重要。规则是摆在那里的,解释是你的。
郎咸平:我来解释一下,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欧洲第七研发计划,给64个研究机构直接补贴,欧美给这么多光伏产业这么多补贴。但是他们干嘛呢,他们在卖设备给我们。那么请问你,我们告他们了吗?你向他买东西,你是占主动的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时候你可以告人家,你没告,现在我们一旦出问题之后,我们去卖东西给别人,它又掌握主动了。它又开始告我们了,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当初为什么没想到这么多呢?为什么当初不告他们?
牧笛:所以说回来,就是“怎么办”的话题。也有人说,因为光伏这个行业,其实我们刚才聊的还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或者叫中国式的生产车间的叙事和故事,我们还是像传统的“三来一补”,甚至传统的两头在外,中间在我们本土。太过于依赖外需了,我们有没有可能扩大内需,比如在中国的光伏的产能里面大部分供应到欧美去了,国内消耗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因为电网不并网。电网不并网,它又贵,拿不到上网电价,风能也想并网,但并不成。
李银:你说的这个就是新兴能源行业里面,大家最困扰的问题,当时我们说解决方案怎么解决。第一,政府一定要帮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我们目前少数在国际上有优势的行业。第二,政府应该放手就放手,该把政策补足就补足。目前为什么不能并网?为什么贵?“金太阳”工程里面说了,你做“金太阳”工程,那你这个光伏发电的电,可以“用户侧”发电,等于说我发给用户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并到那个电网的系统里面去,这等于是一种自我抵消。如果地方的电网公司说不行,根据电力法规定,只有电网公司才能把电销售出去。你没有资格销售电,《电力法》规定的,这是一个矛盾。我们2011年确定的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是每千瓦时1.15元和每千瓦时1元。比常规的能源发电要高1倍以上,那它们怎么并网,它们有利润可言吗?既然没有利润可言企业会愿意做吗?
这个价格导致并网不成功,导致国内市场的需求起不来,我们十二五规划说光伏装机容量从20亿GW变成40亿GW,这么大的装机容量,放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又不能并网,那不是浪费吗?
牧笛:但是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宏观战略依然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希望能够扩大光伏产品的内需市场。专家包括能源局的官员说,希望经过2到3年的洗牌,让光伏这个朝阳产业走出低迷,希望可以扩大内需,防止欧美列强的狼子野心。
李银:这是对的方向,我们要肯定,但是实际问题在于什么呢?我们刚刚说世纪新能源网,2003年第一批特许招标为一个节点开始,世纪新能源网市场启动了,到2009年6月底,世纪新能源网依然有1/3,5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不能够并网,也是价格问题。
牧笛:所以我们说的是太阳能也好,风能也好,都是一些看起来很美妙的概念,一旦把它具体化了,民生化了,就会出现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和制度上的瓶颈。
李银:我们可能还需要想一想,比如我们往西部走,西部太阳能特别充裕,西部的用电量又比较少。你太阳能要输送到南方这边来,其实是很耗的。但如果我们把并网的问题解决了,让它们在当地能够自动的去供应,劳动力在当地消化了。
牧笛:我们聊到这些多晶硅和光伏龙头企业,我们有必要聊另一个话题,最近教授也在媒体中观照到所谓中国目前非税收入的增长,由于地方政府对这些依赖的龙头企业进行一些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但税收还要增长,那必然去向其它中小企业去征收。就会导致出现很多的费,就出现了此前沈阳的事件。要卖牙签,必须出示森林砍伐证的可笑局面。教授怎么观察目前非税收入的激增?
郎咸平:我就以佛山,中山,惠州为例。都超过50%,甚至到100%,这些非税收入,你向谁收的?还向企业收,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啊!
牧笛:税收乏力费来补,就有现在媒体中爆出的很多段子。值得我们细细玩味。费的存在确实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事情,所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就提出要控制现在非税收入的一个增长。给民营经济一个更良好的环境。
说回我们的光伏,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光伏产业,包括双反。我们不妨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反思的契机。他说:“中国光伏业走到今天,确确实实应该好好反思了,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明显还未成年。需要政府合理的引导,但是明显的引导政策长期缺位,而有些地方又过渡溺爱。”“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式,才是中国光伏产业最需要的”。我想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式应该也是中国经济本身最需要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