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调查机关认定,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
七、 因果关系
(一)倾销进口产品造成了国内产业实质损害。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倾销进口产品数量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比2008年上升53.48%,2010年比2009年上升163.38%,2011年比2010年上升31.55%,2012年1-6月比2011年1-6月上升55.85%。
调查期内倾销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2008年为44.14%;2009年为27.02%,比2008年下降17.12个百分点;2010年为32.69%,比2009年上升5.67个百分点;2011年为26.58%,比2010年下降6.11个百分点;2011年1-6月为24.84%,2012年1-6月为36.01%,2012年1-6月比2011年1-6月上升11.17个百分点。
调查期内,倾销进口产品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占有较高的国内市场份额,倾销进口产品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压低作用。在此影响下,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呈大幅下降趋势,期末比期初下降了 92.43%。因此,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产能、产量和销售量也相应增长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反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不稳定趋势,期末库存呈增长趋势,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呈恶化趋势。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销售成本下降。由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受倾销进口产品影响急剧下跌,其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单位毛利润和投资收益率急剧下降。2012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单位毛利润、毛利率、税前利润和投资收益率降至调查期内的最低水平,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和投资收益率降至负值,国内产业陷入亏损状态。
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提出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产能、产量、销售数量、就业、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都大幅度增长,因此,倾销进口产品没有损害国内产业。REC太阳能级硅有限责任公司和REC先进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也提出了类似主张。
对此,调查机关认为,在评估国内产业的损害时,调查机关不是单独审查每个经济指标,而是要全面、综合考虑国内产业的特定市场状况和各损害指标间的整体联系。调查期内,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销售量、市场份额、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数总体呈增长趋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呈下降趋势。在此情况下,国内产业的盈利能力本应有所增长。但是,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持续大幅下降,使得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单位毛利润和毛利率也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内产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期末库存呈增长趋势,税前利润和投资收益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到2012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单位毛利润、毛利率、税前利润和投资收益率都降至调查期内的最低水平,税前利润和投资收益率降至负值,国内产业陷入亏损状态。调查机关据此认定,国内产业遭受了实质性的损害。
OCI株式会社、韩国硅业株式会社、SMP株式会社、韩华化学株式会社提出 :国内大型生产商生产的绝大部分多晶硅产品均被其自身内部消耗,仅有极少部分多晶硅产品被投放到外部市场销售,因此,被调查产品与国内纵向一体化生产商生产的多晶硅产品不构成竞争关系。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REC太阳能级硅有限责任公司和REC先进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
对此,调查机关进行了调查,实地核查显示,国内产业同类产品自用量只占产量的较小一部分,实地核查中收集到的申请企业的客户清单、销售合同和《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答卷》中提供的客户清单也显示,国内产业向下游企业销售了大量同类产品,部分下游企业同时购买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和进口被调查产品。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上述利害关系方主张的国内产业生产的绝大部分多晶硅产品均用作自用、倾销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生产商生产的多晶硅产品不构成竞争关系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情况。
综上述事实和证据,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原产于美国、韩国的倾销进口产品已经造成了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
(二)其他已知因素分析。
调查机关对可能使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其他已知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
1.国内同类产品需求情况和消费模式变化因素。
调查期内,国内表观消费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市场需求旺盛,国内没有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市场萎缩的事实。因此,不存在国内同类产品需求和消费模式变化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
2.国内产业经营管理情况。
调查显示,国内产业管理状况良好,生产、安全、环保、成本控制和内控等制度十分完善,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因此,国内产业受到的实质损害并非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
3.国内产业技术进步情况。
调查显示,国内产业近年通过技术研发和改进,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其生产工艺获得了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属于主流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不存在实质差距。多家第三方科研机构和下游企业出具的技术评审材料和认证也表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品质量优良、品质稳定,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因此,国内产业受到的实质损害并非由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等因素造成。
4.商业流通渠道和贸易政策变化。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实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生产经营受市场规律调节。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销售区域基本与倾销进口产品相同,国内没有颁布限制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贸易行为的相关政策。在商业流通领域并不存在其他阻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或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因素。因此,国内产业受到的实质损害并非由商业流通渠道和贸易政策等因素造成。
5.不可抗力的影响。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生产装置运行正常,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未受到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因此,国内产业受到的实质损害并非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
6.国内产业产能扩大的影响。
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提出 :中国国内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和产量导致市场供应严重过剩,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OCI株式会社、韩国硅业株式会社、SMP株式会社、韩华化学株式会社、REC太阳能级硅有限责任公司和REC先进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 。
对此,调查机关进行了调查,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出具的《关于中国多晶硅产能产量情况的说明》显示,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全行业产能扩大较快,从2008年的15000吨增长至2009年的40000吨、2010年的74500吨、2011年的145730吨、2012年1-6月的87000吨,与此同时,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2008年为16544吨,2009年为41489吨,2010年为90305吨,2011年为146131吨,2012年1-6月为76481吨。调查期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鼓励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但2008年至2011年,国内产业产能并未超过表观消费量,到2012年1-6月,国内产业产能相对表观消费量才有了更明显的扩大。
调查机关认为,产能的扩大可能会导致产量的增加,而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却远小于表观消费量,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供应量仍远远小于国内市场需求,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并未出现。调查机关也对可能受产能扩大直接影响的指标如国内产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单位销售成本进行了单独分析,调查期内,上述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
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国内产业产能的扩大不足以否定倾销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实质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7.下游产品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
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提出 :多晶硅下游产品硅片在欧债危机后全球市场需求和价格下降导致多晶硅产品的市场价格出现普遍下滑,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OCI株式会社、韩国硅业株式会社、SMP株式会社、韩华化学株式会社、REC太阳能级硅有限责任公司和REC先进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 。
调查机关认为,根据REC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的数据 ,2008年至2011年,全球硅片市场的需求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且在2008年至2010年均超出了全球产量,硅片在全球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此时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却仍然呈快速下降趋势。没有证据表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下降同硅片供需间存在联系,如前所述,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造成了价格压低。2011年开始,虽然硅片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但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造成的压低影响依然存在,从而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继续下跌,对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因此,调查机关认定,调查期内,硅片市场需求变化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否定倾销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实质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8.其他未受调查的国家(地区)进口产品影响。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调查期内,还有进口自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以下称“其他进口产品”),其他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其市场份额在调查期内呈下降趋势,2008年为34%,2009年为11.2%,2010年为7.05%,2011年为7.62%,2011年1-6月为8.26%,2012年1-6月为5.53%。调查期内其他进口产品的价格(CIF价格)也不低于倾销进口产品的价格(CIF价格)。2008年其他进口产品价格比倾销进口产品高出6.01%,2009年高出11.16%,2010年高出5.51%,2011年高出5.09%,2011年1-6月二者基本持平,2012年1-6月高出20.88%,无证据表明其他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因此,调查机关认为,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从价格来看,倾销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比其他进口产品更有优势,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比其他进口产品要更大,因此国内产业所受到的价格影响主要来自于倾销进口产品,其他进口产品并不能否定倾销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9.美欧对中国下游光伏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影响。
OCI株式会社、韩国硅业株式会社、SMP株式会社、韩华化学株式会社提出 :美国和欧盟已先后对中国光伏组件、电池、硅片等下游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严重影响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下游光伏产品需求的下降传导至多晶硅行业,导致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下降。因此,美欧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导致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机关认为,本案的产业损害调查期截至2012年6月,而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分别作出反补贴和反倾销初裁的时间分别在2012 年3月和2012 年5月,已经是产业损害调查期的末期,且下游产业遭受的贸易救济措施的效果传导至多晶硅产业也需要一定时间。而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立案时间则是在本案调查期之外的2012 年9月。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6月相比2011年1-6月,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的数量还有所增长,美欧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并未在2012年1-6月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国内产业在调查期内绝大部分时段遭受到的损害不能归因于美欧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
调查机关认定,美欧对中国下游光伏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不能否定倾销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实质损害之间的联系。
10.来自欧盟的进口多晶硅产品影响。
商务部于2012年11月1日公告立案,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目前该调查尚在进行中。
虽然来自欧盟的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受到的实质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有待调查,但单独考虑美国、韩国的倾销进口产品,其进口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在国内市场始终保有一定份额,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造成了价格压低作用,因此,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
调查机关认为,虽然来自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与国内产业所遭受的实质损害是否存在关联仍有待调查,但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不能否认来自美国、韩国的倾销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基于以上证据事实和分析,美国、韩国倾销进口产品与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调查期内其他已知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足以否定该因果关系的认定。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