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原定的揭晓日期已超过两个月,但中国最大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目的招标结果至今仍没有宣布。有关人士在日前河北保定召开的“中国能源战略转型与绿色革命”电力论坛上透露,国投电力与英利控股联合体因为报出的价格“超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审批时遇阻,需要重新确定上网电价。
“超低竞标价”令业内瞠目结舌
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目的招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投标的指引下规定了最低价中标,也许就是这一规定,导致了投标价的巨大悬殊。
资料显示,这次招标最后共入围的企业,全部报价均在2元/千瓦时以内。
在竞标中,报价最高的是“百世德太阳能科技”与“中广核风力发电”联合体,竞标价为1.9208元/千瓦时。
报价最低的是国投电力与英利控股联合体,报价为0.69元/千瓦时,列竞争者第二、三的是“中广核能源开发”和“龙源电力集团”,分别报价1.0928元/千瓦时和1.16元/千瓦时。
可以看出,敢投出“超低价”的,均是“不差钱”的央企。
央企都有各自捆绑的光伏企业,作为业主向招标方报出价格。甘肃电力、国电电力、中国节能、中环(中国)工程、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华电集团新能源均报出了低于1.5元/千瓦时的价格。所有企业报出的平均价为1.43元/千瓦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中国能源战略转型与绿色革命”电力论坛上向与会者解释,光伏发电的内部收益率达到8%才是合理的,而要达到这个收益率,上网电价应该在1.5元/千瓦时左右。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报出0.69元/千瓦时,内部收益率最多只有不到4%,比贷款利率低很多,肯定只会亏本。
招标面纱还待揭开
招标之后,国投电力以第一名0.69元/千瓦时的价格上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再上报给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但是,直到现在也未批复。其原因是超低的报价令决策者陷入两难。招标之后,各企业、相关学会都曾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这次招标的不满。上述价格被认为是恶意竞标,并给政府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价格信号。
这样的一个超低价,将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摆在了一个难堪的位置,这是他们最初没有想到的。因为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时期,该行业平均成本仍在2元/千瓦时~3元/千瓦时。知情人士透露,国投电力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涉足不多,为了进入光伏发电领域,此次竞标报出了“侵略性”的报价。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侵略性”价格是“亏本买卖”。“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垂直整合的企业,即自己有多晶硅资源,也不可能达到0.69元/千瓦时的成本水平。”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在接受采访时说。
而事实上,英利正是全球少数几家实现垂直整合的太阳能公司之一。就敦煌项目在招标中爆出0.69元/千瓦时超低价遭业内质疑一事,联合竞标方之一的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在第三届(2009)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间隙曾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只是为此次投标的系统提供组件,最后提交的0.69元/千瓦时竞标价格对我们来说,并不赚钱,但也不亏钱。根据我们的时间表,当
此次竞标结束后,需要我们提供组件的时间大约在今年年底,届时,英利自己投建的硅料厂已投产,会令我们的组件成本大幅降低,加上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能保证我们以上述竞标价参与项目不亏本。”
最低价中标方式再遭质疑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确定事关这个产业的未来,而“最低价中标”指引下引发的“超低价”竞标使这种模式再一次遭受多方质疑。
光伏发电不能再走世纪新能源网的老路,这是这次中标结果迟迟未能公布的原因。但光伏上网电价如何制定,给各方出了难题。如果确定0.69元/千瓦时为上网电价,不仅业内会掀起轩然大波,对此后电站的建设、招标项目的开展都将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
5月21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参加“中国能源战略转型与绿色革命”电力论坛时对有关人士表示,敦煌项目的招标结果还没确定,在研究分析,并透露,未来光伏发电项目在电价上,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将确定标杆电价、企业自己选择合适的项目、标杆价格将通过招标确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招标肯定是必要的,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招标,确定出合理的市场价格,这个过程估计要用一至两年的时间。
不过,也有反对招标制的,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就认为,中国要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不能通过招标来定价,而应该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折价规定定价。比如说今年1.8元/千瓦时,明年1.6元/千瓦时,后年1.4元/千瓦时,到2012年1元/千瓦时,以这样的方式实现。
虽然,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目的招标面纱还未揭开,但可以明确,一旦结果公布,其确定的上网电价方案对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