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世纪新能源网、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太阳能制造:“从灰烬中爬出来” ——政策性复苏?结构性复苏?

   2014-01-17 南方周末谢丹50610
核心提示:国内市场启动得过快了,沉睡的产能并没有被真正淘汰,就再度被唤醒。此轮光伏市场复苏是政策性复苏,而非结构性复苏,现在判断是否真正复


国内市场启动得过快了,沉睡的产能并没有被真正淘汰,就再度被唤醒。此轮光伏市场复苏是政策性复苏,而非结构性复苏,现在判断是否真正复苏还为时尚早。

“绝望和希望交织的日子”

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程胥荣战战兢兢,惊魂未定。

过去十八个月,由于亏损扩大和信贷违约,全国性“大跃进”过后的中国太阳能制造企业经历了一场“生命的暗夜”——“死亡”和“濒临死亡”的经历造访了多家公司,从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尚德电力到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皆未能幸免,一些经营不佳的公司甚至“死过不止一回”。

程胥荣把过去的十八个月称为“绝望和希望交织的日子”:尚德、赛维、超日等大企业一个个倒下,自己这家只有150MW(兆瓦)规模的公司资金链也两度濒临断裂;企业操盘者被债主穷追猛打,又去穷追猛打欠债的客户;撑不下去的同行一个个出局,很多人消失了就再也没见过;金融机构谈虎色变,地方政府有心无力,仍止不住太阳能制造业在亏损中滑向深渊……

如今,各种信号都在显示太阳能制造业正重新走向复苏,太阳能业者的好日子又要回来了。2013年下半年,上市的光伏企业纷纷迎来扭亏拐点,结束了长达二十多个月的亏损状态,“生产线满产忙不过来”。股市上,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光伏股纷纷告别个位数的股价,强力上涨,股价最高的大全新能源已经重新冲回40美元大关。

几乎所有人都把“功绩”算在了2013年中央政府对太阳能行业力挽狂澜式的拯救政策上。从两任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到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电网、国家开发银行各部委机构出台的数个刺激性政策,再到浙江、江苏等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扶持办法,从重要程度上来说,2013年的一系列政策“猛药”被业内比作太阳能领域的“四万亿”。

2014年1月6日,一份德意志银行的最新报告点燃了更多乐观者的激情,德意志银行认为,全球即将进入“第二次太阳能淘金热”,与5年前的第一次淘金潮不同,这次淘金潮的主要受利益者为系统开发商,并预计2014年全球太阳能需求将达46GW(吉瓦)。

从上一轮淘金热中存活下来的程胥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投资了4亿元,经历过生死,“从灰烬中爬出来”的人现在再做光伏,“会跟2010年时的疯狂不一样,会更懂得这个新兴行业”。

但是,果真完全如此吗?

低调复产的陷阱

在此之前的18个月,这些江浙乡镇里的中小企业厂区里往往一片寂静,南方周末记者看到的,只有紧锁的大门、漆黑的车间和食堂里被遣散的工人没有来得及带走的搪瓷碗。

寂静正在成为过去时。如今,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春节后重新开张。

“很多企业都在调试生产线,为年后的复产做最后冲刺。”浙江中小光伏企业联盟会长罗之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估计2014年复产的产能能达到5吉瓦。

二手设备市场的火爆也能证明市场的恢复。从事二手光伏设备生意的周海文最近的电话没有断过,“企业都在拼命找二手设备,国产层压机价格从2013年初的10万元一台已经涨到60万-70万元一台。”周海文说,最近很多企业称跑几个省都买不到货,他最近甚至跑到韩国和欧洲去找已淘汰的设备卖给国内。

过去18个月,在这个行业跌倒的不仅是民营企业。2014年1月2日,天威四川硅业破产;1月6日,中海油因持续亏损,宣布退出新能源业务;2013年一年,BP、西门子、通用电气等跨国公司,都纷纷宣布退出光伏业务。

巨头们止亏的策略是断臂退出,但商人程胥荣还是希望能把4亿元赚回来,为此他重新调试了生产线,重新计算了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和损耗,并做了扩产的决定,将产能从现在的150兆瓦扩张到300兆瓦。“复苏的速度超出想象地快。”程胥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如今二三线光伏企业的信心满满和重新扩产,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危险的,甚至有人担心会引发又一次危机。工信部电子信息所副所长王世江就认为,国内市场启动得过快了,沉睡的产能并没有被真正淘汰,就再度被唤醒。

尽管扩产,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经历过产能过剩危机的光伏企业更加谨慎且低调了。“过去热衷于宣布扩产和签订大单,现在什么事都不喜欢太透明了。”江苏一家著名光伏企业的高管说,“包括成本也不再那么透明。”

对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来说,企业的低调造成的另一种影响,是全行业的真实情况更难被掌握,如果说上一轮光伏大跃进对政府部门的反思是行业管理能力的话,现在的隐蔽性则更高。

“称王称霸”还是坚持“小而精”

2013年12月19日,穿一双黑布鞋上台的上海电力董事长王运丹正在中国光伏行业电站交易及金融峰会上发表演讲,作为光伏行业的新进入者,王运丹说,他希望上海电力能在光伏上“做大做强”,随即他停了停,立即改口说,“做好做强”。

经历过上一轮危机洗礼,复苏后的企业对“做大”的态度开始发生实质性改变。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尚德和赛维这两个“全球最大”和“亚洲最大”企业的倒下。

“在上一轮光伏热潮中,一切皆围绕规模和成本。但如今,行业不再热衷于称王称霸,不再认为大就是好,也不再热衷于排座次了。”上述江苏光伏企业的高管说,行业恢复了新的平衡。

同时,人们对于“小企业”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2013年12月31日,工信部根据较早前制定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公布了光伏制造业109家准入企业名单,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按照工信部制定的准入条件,200兆瓦以下电池组件企业属于淘汰的范畴,但对浙江和广东两个以中小型光伏企业为主的省份来说,浙江80%以上的企业都不符合工信部标准。

一个颇为有趣的事实是,就在新标准公布之前,浙江省在总结应对上一轮光伏危机的经验时还提到,相对于其他省份,浙江光伏企业在这轮危机中表现较好,正是因为选择了“小而精”的独特发展道路。而工信部的新标准,则直接将上述中小企业推入淘汰之列。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制造企业的“大小之辩”。批评者称,《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并不等于“淘汰中小企业”,工信部的政策难免有“简单粗暴”理解国务院政策之嫌,谁能说中小企业就是落后产能呢?

工信部电子信息所副所长王世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该政策并非排斥中小企业,相对于国际标准该标准已经比较低。他同时也指出,大量中小企业充斥市场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做纺织业的企业,会有足够多的研发投入吗?”王世江说,市场充斥太多中小企业,只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把大企业拖垮。王还透露,国开行等金融机构也希望国家能有一个标准来择优,“否则他们也不知道该贷款给谁”。

尽管工信部表示该规范条件并非强制性政策,但未能列入准入名单的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将会面临困难。据了解,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市场复苏的看涨预期,正考虑通过兼并或继续扩产来应对新政。

地方政府并未吸取教训

上一轮光伏热潮的诸多反思中,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成为业界共识,地方政府是否吸取了教训?

在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谭浩俊看来,地方政府“的确谨慎小心了很多”,他同时也表示,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的热情仍然很浓,仍然将发展光伏作为地方重要的产业之一。新一轮快速扩张几乎是必然的。

“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房地产等受到政策控制的情况下,一定会积极寻找新投资增长点,而光伏行业复苏,必然会再次将投资的目光指向这一行业,再度发生危机的可能也很大。”谭浩俊说。

王世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政府对经济不能干预太多的教训已经被较充分吸取,但现实中,完全交给市场也不行。”王世江说,政府已经知道不能做什么,但是具体引导的方式还在摸索。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如今,尽管行业整合时日已久,但中东部地区涉足光伏较深的地方政府尚在忙于“善后”,远未能从泥沼中走出来,更遑论在新一轮发展中吸取教训。

而对于西部渴望吸引投资的地方政府而言,他们并不太在意东部地方政府在光伏上栽过的跟头。新疆鄯善县发改委主任陈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尽管目前有大量企业到西部建设光伏电站,但现在当地发展的重点仍是制造业,他们欢迎内地生存困难的光伏制造企业转移到西部,西部有灵活的方式给予企业优惠。

对于这轮制造业复苏的未来,乐观者并不多见。正泰太阳能副总裁陆川更倾向于认为,此轮复苏是政策性复苏,而非结构性复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的相关领导则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现在判断复苏还为时尚早。

2010年初,遭受了金融危机重创的光伏行业迎来了强劲复苏,彼时,处于复苏中期的人们一边对未来抱有信心,一边仍对前景心存怀疑,就像巴菲特描述金融危机后人们心有余悸的状态一样,他说,“现在人们再看到焰火,会担心那是核弹爆炸,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应采访对象要求,程胥荣、周海文皆为化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