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国之首都、雾霾重地北京终于公布了《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没有地方补贴标准,也没有建设目标,文件风格犹如紫禁城一般稳重而骄傲。让笔者不禁“喝令古人改诗句”:千呼万呼始出来,不抱琵琶不遮面。对此,生活在北京半个多世纪的笔者只好说:有总比没有好,北京干什么都有自己的“范儿”。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和维护中国光伏的国际竞争力,前年底去年中,国务院召开了两次专题常务会议;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能源革命,凸显光伏产业之重要地位; 8月4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更明确提出: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电价补贴政策基础上制定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各省市出台的光伏扶持政策数十个,补贴标准从0.1元到3元不等。
虽然一地之光伏发展,不能以是否补贴、补贴多少论对错,符合各地情况的政策才是实事求是的政策,但是光伏发展的结果却又与补贴政策的力度密切相关,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4上半年23省市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对此做出了最好解读。在全国光伏新增安装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百、23个省市都有贡献值的时候,北京却是“名在孙山外”。
是北京不需要发展光伏吗?非也!
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全球排名第二,雾霾状况“当惊世界殊”,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北京市的“两手都要硬”——严格控制排污量和大规模引入天然气之外,适量发展光伏发电亦可成为手段之一。资料显示:德国2004年以来,清洁能源行业的投资增长了122%,创造了近38万个就业岗位。1990年以来,德国温室气体排放已降低25.5%。
是北京作为超级大城市不适合发展光伏吗?非也!
笔者试将北京、上海两地进行了如下比较:污染情况,北京市环保局正式公布的2013年全年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全年优良天数共计17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8.2%。《2013年上海环境公告》显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66.0%;年日照时间,北京:2748小时。上海:1894小时;两地地方补贴状况,北京:没有。上海: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金额为工商业用户0.25元/千瓦时,个人用户0.4元/千瓦时;2014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量排序,上海第五,北京第二十三位之外。
因为是生活在北京的光伏人,北京的光伏不时给笔者留下一些遗憾:
在各地大力宣传光伏第一人成功经验的同时,北京的光伏第一人任凯却成了探讨光伏政策落实问题的代言人;
北京聚集着最多的科研机构,可是除了八达岭有个实验基地外,鲜见任何光伏技术进步消息出自北京;
听说一家国际金融机构曾给予了北京学校屋顶光伏电站建设上亿元的资金支持,却让笔者一直羞愧于未见该项目的落实情况和辉煌成就;
2013年北京用电量为913亿kwh,如果全额收取,则为国家贡献了1.37亿元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费,北京却未享受应有的光伏发电反哺;
笔者曾两次通过朋友渠道主动请缨,希望能为北京的光伏贡献薄力,结果都是“报国无门”。
光伏是人类一项探讨中的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不做成功路上的牺牲者,是一些国家、地方的选择,也许也是北京的选择。笔者尊重这种选择。
(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