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要警惕光伏产业多晶硅项目的过热现象,避免重蹈钢铁业产能过程的覆辙。9月8日上午,坐在常州自家办公室的高纪凡很平静地面对CBN的记者,谈起他曾经高调宣布随后又紧急叫停的项目。
高纪凡是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TSL.NYSE,下称“天合光能”)董事长。2年前是他风风火火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建设一个年产1万吨的多晶硅项目,不到4个月便宣布停止。“现在想想,那时的决定是对的。有些决策现在还看不出来,过5年、10年再来评估,或许更有价值。”
2006年12月19日天合光能成功登陆纽交所,是继尚德电力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民营太阳能公司。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天合光能覆盖了硅片、电池、组件等中下游环节,只差上游的多晶硅制造。
2007年12月,为了获得低价的原材料,天合光能决定进入高纯度多晶硅制造项目,估计在2012年前全部建成。“但此后经过考虑,还是把这个项目停止掉了。”
化学专业出身的高纪凡说,停止这一庞大项目的根本原因倒不是因为当时评估该行业会过剩,而是“多晶硅这一化工产业,我还很不熟悉”。
1988年,高纪凡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系毕业后,和另外两个同学南下深圳,设立了一家研究所,主攻工业清洗剂。1992年时,公司年进账千万元人民币,高纪凡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离开广东后高纪凡回到了常州,寻觅新的发展方向。他注册成立了天合光能公司,从日本引入生产线,大规模生产铝板幕墙。
1998年,一位同学告诉他,美国在推广太阳能电池,到2012年有100万户的美国家庭将使用这种电池。他觉得,生产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产品,要比生产外墙材料更有发展潜力。
2000年8月,他的企业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座“太阳房”。2004年,德国宣布启动太阳能电池的补贴政策,他意识到时机或许已经成熟,于是把铝板业务结束,全身心地转向太阳能。
在拿到美林、麦顿的3000万美元资金后,2006年12月19日天合光能成功登陆纽交所。
2008年,天合光能的组件出货量为201兆瓦,比2007年增长了164.8%,净利润614万美元。今年第二季度,天合光能在逆势中仍获得了1890万美元的净利润。
“不要在外面大肆宣传太阳能行业无限大。这不是一个无限大的产业,我们时刻都应保持谨慎。”高纪凡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