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美台新双反终判不到一个月,局势又起变化。根据1月2日传出2012年前一波对中国电池片双反的复查结果表明,中国一线厂商的双反税率普遍由30%降至17.5%。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研究经理黄公晖表示,在此变化之下,大多数中国厂商出货将选择在中国自行生产电池片,封装成组件后以2012年的双反税率出货美国,将对台湾电池厂造成冲击。
黄公晖表示,若以之前中国2012年30%的主要税率推估,台厂茂迪仍有成本优势足以一拼,因此茂迪在2014年底宣布合并联景,扩大电池片的产能规模。但是在2012年税率调降后,中国厂商将凭借垂直一体、经济规模的低成本优势,大幅增加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以税率回推,中国组件以US$ 0.5/W成本估算,非中国的组件成本必须控制差距在US$ 0.03/W内,才能有相当的竞争力。因此,若以台湾2014年的税率估算,任何台湾电池片厂商在第三地或台湾制造组件都无法取得成本优势。相对于此,若第三地电池片在台湾或第三地组装仍具有一丝成本优势,但受限于市场实际的竞争考虑,下游布局较弱的台厂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快速启动类似的营运模式。
EnergyTrend分析师林嫣容就各别厂商观察指出,大部分中国一线厂商17.5%的税率,在美国市场能保有超过15%的毛利,使得美国成为利润较高的市场。其中天合光能及阿特斯原先对美国出口占比高,本次税率的调降将能让这些在美国市占高的公司赚取更大的利润。至于被调降税率摒除在外的其余中国厂商,因合并税率超过200%,只能考虑将产能转移至第三地或完全退出美国市场。
含税组件成本结构分析
另一方面,受冲击最大的台湾厂商,将面临陆厂不需倚赖台湾厂商作为合作伙伴的窘境,不仅价格无法起死回生,原先预期能持续满载的订单量也恐生变量。台厂除了先一步扩充第三地产能的太极、升阳科之外,可能全军覆没;而日前茂迪才刚宣布合并联景期待发挥整并的功效,如今看来庞大的产能反而将成为极大的包袱。预期原先已在计划外移的厂商不仅将加快至第三地设厂的速度,甚至外移的规模也将进一步上调。
随着中国厂商双反税率的调降,中美的贸易战与政治角力似乎也暂告一段落,而2017年美国相关能源政策即将修改,EnergyTrend预估美国市场在2015-2016年间将会推升更多的需求量。尽管一月底仍有2014年双反ITC的终判变量,但一般预测变动应不大。
0 条